[1] 黄士松,汤明敏.副热带高压位置一年中南北变动的一些特征及其意义[J].南京大学学报(气象学),1962,2: 41-56.
[2] 廖荃荪,赵振国.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北位置异常变化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A].长期天气预报和日地关系研究[C].章基嘉,黄荣辉主编.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131-139.
[3] 冯晓伟,孙照渤.ENSO对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影响[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8,21:196-200.
[4] 陈烈庭.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东部海温度相互作用[J].大气科学,1982,6:148-156.
[5] 李崇银,胡季.东亚大气环流与厄尔尼若相互影响的一个分析研究[J].大气科学,1987,11:359-363.
[6] 彭加毅.ENSO对西太平洋副高的影响及与东亚季风的相互作用研究[A].南京气象学院博士学位论文[D] ,1999,6.
[7] 黄荣辉,张人禾,严邦良.热带西太平洋纬向风异常对ENSO循环的动力作用[J].中国科学(D辑),2001,31: 697-704.
[8] 臧恒范,王绍武.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对低纬大气环流的影响[J].海洋学报,1984,6(1):16-24.
[9] 胡昌华,张军波,夏军,等.基于MATLAB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小波分析[M].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17-19.
[10] CHRISTOPHER T,GILBERT P C.A pracrical guide to wavelet analysis[J].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Society,1998,79: 61-78.
[11] 宋家喜.ENSO知识讲座[J].海洋预报,2001,18(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