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

张永领 高全洲 丁裕国 姜彤

张永领, 高全洲, 丁裕国, 姜彤. 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2): 161-168.
引用本文: 张永领, 高全洲, 丁裕国, 姜彤. 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2): 161-168.
ZHANG Yong-ling, GAO Quan-zhou, DING yu-guo, JIANG Tong. ANALYSIS OF TIME-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AL TREND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CATCHMENT[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06, (2): 161-168.
Citation: ZHANG Yong-ling, GAO Quan-zhou, DING yu-guo, JIANG Tong. ANALYSIS OF TIME-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AL TREND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CATCHMENT[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06, (2): 161-168.

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1120);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40558025);“985”工程GIS与遥感的地学应用科技创新平台(105203200400006);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项目“长江中下游洪水孕灾环境变化、致灾机理及减灾对策”(KZCX3-SW-331)共同资助

ANALYSIS OF TIME-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AL TREND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 摘要: 利用长江流域107个站1958~2002年逐年夏季降水量资料,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区域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主要有3种空间振荡型、7个降水变化敏感区域。其中长江三角洲、鄱阳湖平原、湘江-赣江上游区域夏季降水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加率分别为25.8mm/10a、69.4mm/10a、31.0mm/10a,信度水平在95%以上;岷江流域则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减少率为40.7mm/10a,信度水平在99%以上;岷江流域和汉水-长江三峡在1980年代降水最多,而其它区域在1990年代降水最多。夏季降水量江汉-洞庭湖平原在1985年、鄱阳湖平原在1994年、长江三角洲和汉水-长江三峡在1974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而岷江流域则在1963年发生由多到少的突变;各个区域都存在明显的年际或年代际振荡周期。

     

  • [1] 姜彤,施雅风.全球变暖、长江水灾与可能损失[J].地球科学进展,2003,18(2):277-284.
    [2] 龚道溢,朱锦红,王绍武.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与前期北极涛动的显著相关[J].科学通报,2002,47(7):546-549.
    [3] 晏红明,严华生,谢应齐.中国汛期降水的印度洋SSTA信号特征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1,17(2):109-116.
    [4] 乔云亭,简茂球,罗会邦.南海夏季风降水的区域差异及其突变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02,18(1):38-44.
    [5] 肖子牛,晏红明,李崇银.印度洋地区异常海温的偶极震荡与中国降水及海温的关系[J].热带气象学报,2002,18(4):335-344.
    [6] 况雪源,丁裕国,施能.中国降水场QBO分布型态及其长期变化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02,18(4):359-367.
    [7] 张琼,吴国雄.长江流域大范围旱涝与南亚高压的关系[J].气象学报,2001,59(5):569-577.
    [8] 陈绍东,王谦谦,钱永甫.江南汛期的基本气候特征及其海温异常关系初探[J].热带气象学报,2003,18(3):260-268.
    [9] 田红,郭品文,路维松.中国夏季降水的水汽通道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4,20(4):401-408.
    [10] 苗秋菊,徐祥德,张雪金.长江中下游旱涝的环流型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遥相关波列特征[J].气象学报,2002,60(6):687-697.
    [11] 施雅风,姜彤,王俊,等.全球变暖对长江洪水的可能影响及其前景预测[J].湖泊科学,2003,15(增刊):1-15.
    [12] 施能,陈家其,屠其璞.中国近100年来4个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J].气象学报,1995,53(4):431-439.
    [13] 邓爱军,陶诗言,陈烈庭.我国汛期降水的EOF分析[J].大气科学,1989,13(3):189-296.
    [14] 黄嘉佑.旋转主分量分析在天气气候分析中的应用[J].气象,14(1):47-51.
    [15] 朱亚芬.530年来中国东部旱涝分区及北方旱涝演变[J].地理学报,2003,58(增刊):100-107.
    [16] 林振山,邓子旺.子波气候诊断技术的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22-25.
    [17] 纪忠萍,谷德军,谢炯光.广州几百年来气候变化的多尺度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1999,16(1):81-93.
    [18] 符淙斌,王强.气候突变的定义和突变方法[J].大气科学,1992,16(4):482-49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49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179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4-10-12
  • 修回日期:  2005-01-1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