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05·6”华南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熊文兵 李江南 姚才 王安宇 冯瑞权

熊文兵, 李江南, 姚才, 王安宇, 冯瑞权. “05·6”华南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1): 90-97.
引用本文: 熊文兵, 李江南, 姚才, 王安宇, 冯瑞权. “05·6”华南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1): 90-97.
XIONG Wen-bing, LI Jiang-nan, YAO Cai, WANG An-yu, FONG Soikun. ANALYZING CONTINUOUS RAINSTORM IN SOUTHERN CHINA IN JUNE 2005[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07, (1): 90-97.
Citation: XIONG Wen-bing, LI Jiang-nan, YAO Cai, WANG An-yu, FONG Soikun. ANALYZING CONTINUOUS RAINSTORM IN SOUTHERN CHINA IN JUNE 2005[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07, (1): 90-97.

“05·6”华南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科研基金项目(桂科基0144026)

ANALYZING CONTINUOUS RAINSTORM IN SOUTHERN CHINA IN JUNE 2005

  • 摘要: 2005年6月华南出现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造成巨大损失。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TBB资料及T213分析场资料,对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次暴雨过程充足稳定的水汽主要源自印度洋,这与“94·6”等以往华南暴雨水汽主要来自于南海不同。高低空急流与切变线是这次强降雨过程的触发系统,低空急流输送了丰沛的暖湿空气,维持了低空对流不稳定形势。冷暖气流在切变线南侧、低空急流左侧交汇,产生强烈辐合上升运动,触发了强降水。对流云系上MCS的不断生消是造成强降雨持续的直接原因。本次过程存在一次高空急流的变化,高空由西北急流转为西南急流,切变线的变化趋势与这一变化过程相呼应;这一特征也是暴雨过程得以维持的重要原因。

     

  • [1] 《华南前汛期暴雨》编写组.华南前汛期暴雨[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6.
    [2] 薛纪善.1994年华南特大暴雨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3] 周秀骥,薛纪善,陶祖钰,等.98华南暴雨科学试验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1.
    [4] 李江南,王安宇,蒙伟光,等.广东省前汛期和后汛期降水的气候特征[J].中山大学学报,2003,41(3):91-94.
    [5] 吴尚森,梁建茵.华南前汛期旱涝时空分布特征[J].热带气象,1992,8(1):87-92.
    [6] 林爱兰.广东前汛期月降水异常的强信号研究及预测概念模型[J].热带气象学报,2002,18(3):219-226.
    [7] 丁伟钰,梁经萍.南海地区OLR变化与华南汛期降水的联系[J].热带气象学报,2002,18(3):276-286.
    [8] 赵平,孙健,周秀骥.1998年春夏南海低空急流形成机制研究[J].科学通报,2003,48(6):623-627.
    [9] 徐海明,何金海,周兵."倾斜"高空急流轴在大暴雨过程中的作用[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24(2):155-161.
    [10] 朱乾根.暴雨维持和传播的机制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79,2(1):1-7.
    [11] 王小曼,丁治英,张兴强.梅雨暴雨与高空急流的统计与动力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2,25(1):111-117.
    [12] 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3版)[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396.
    [13] 张文龙,周军.惯性稳定性在伴有高低空急流的暴雨中的作用[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26(4):474-480.
    [14] 寿绍文,励申申,姚秀萍.中尺度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121.
    [15] 张小玲,孙建华,陶诗言,等.2002年8月湖南致洪强降水过程与成因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4,9(3):476-493.
    [16] 梁志和."94.6"华南特大暴雨的诊断分析[J].广西气象,1996,17(3):1-5.
    [17] 葛朝霞,曹丽青.2003年夏季江淮特大暴雨成因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1):11-1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49
  • HTML全文浏览量:  1
  • PDF下载量:  85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5-11-02
  • 修回日期:  2006-03-1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