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5年  第1卷  第3期

论著
低纬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和行星尺度湿急流结构的初步分析
唐东升, 何金海, 王坚红
1985, (3): 195-203.
摘要:
本文使用1979年5—7月FGGE—ⅢB资料和部份OLR资料及卫星云图,利用垂直积分(地面~300毫巴)的水汽通量矢量图,采用能够直观反映三度空间大尺度气流和水汽输送特性的分析方法,逐日地分析了南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的大尺度水汽输送气流的分布与配置及其变化,发现大尺度的水汽输送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在结构上具有鲜明特点。文中描述了大气环流季节性转换期中各支不同来源的大尺度水汽输送气流强度和相互配置的演变,认为这是南北半球间和北半球中低纬间相互作用在水汽输送方面的反映。最后得出了几点具有天气学意义的结论。
海平面月平均气压场低频波的时空谱分析
柯史钊, 王志明
1985, (3): 204-216.
摘要:
本文根据Hayashi提出的时空谱分析方法,对1951—1974年10—60°N的海平面月平均气压场格点资料进行分析,给出了瞬变低频波及其分量(纯东进波、纯西退波和驻波)的时空特性。分析了不同谐波、不同纬度上盛行的周期,并对主要周期的特性加以分析。最后,文章分析了南方涛动与北半球行星1波的关系。指出南方涛动对北半球星行星1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热带东传的低频波,北半球副热带也存在着涛动系统,造成准3年周期的低频驻波。
夏季太平洋低纬地区季风环流与信风环流一种可能的连接机制
陆胜元, 易兵
1985, (3): 217-224.
摘要:
北半球夏季太平洋低纬地区的平均经向环流,西部(150°E以西)为季风环流;中部和东部(170°W以东)为信风区的Hadley环流;150°E—170°W之间为季风环流与信风环流的连接区或过渡区。连接季风环流与信风环流的水平环流系统,在高层为太平洋中部热带对流层高层槽(TUTT),低层为强大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太平洋中部高空槽区就是季风环流与信风环流的连接区或过渡区。本文分析了高空槽的流场结构,并根据各层水平环流和各经度带的垂直环流给出了太平洋低纬地区的三维气流分布示意图。
850毫巴南海西北部西南季风潮及其与广东强降水的关系
薛惠娴, 容广埙
1985, (3): 225-233.
摘要:
本文对南海西北部西南季风潮的成因及其降水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中印半岛西南风东传和副高西侧的西南风扰动是形成南海西北部西南季风潮的主要原因。它的出现与广东前汛期的强降水有密切关系。
南海地区中层气旋的生成
邹美恩, 梁必骐
1985, (3): 234-242.
摘要:
本文对12个中层气旋生成时的环境场作综合分析,选出两个生成位置靠近平均位置的气旋,分4个时次进行涡度和热量的收支计算。结果表明,大尺度的涡度倾向是气旋生成的必要条件,尤其是散度项的贡献最为显著。在低纬地区地转参数(f)比中纬度小,散度项的贡献较大程度地取决于相对涡度(ξ)的大小。在对流层中下层,散度项值最大,气旋也首先在这里生成。气旋生成时涡管倾斜度很大,由于积云对流将低层的正涡度向上层输送,使涡管变垂直,促使气旋发展成熟。计算得到的小尺度涡度输送和实际降水量分布十分一致。积云对流释放出来的潜热可直接加热中层大气,但上层大气是靠补偿动力下沉增温的。
夏季对流层低层印缅槽活动初探
王荫桐, 吴恒强
1985, (3): 243-251.
摘要:
本文对1974—1983年夏季印缅槽活动进行普查后指出,夏季印缅槽属于印度季风槽的一部分,它的活动受南海毗邻地区热带天气系统所制约。在南半球越赤道气流进入孟加拉湾和中南半岛所形成的西南季风潮过出后期,往往是印缅槽形成的良好时期。初夏印缅槽活动与华南前汛期的暴雨有较好的相关。
8111号台风的生成移动与TUTT的关系
王佑之, 赵荣珍
1985, (3): 252-257.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与8111号台风的生成和移动有关的影响系统,发现:高层冷涡不仅提供了有利于热带扰动发展的背景条件;而且还影响其路径。移过其北面的沿TUTT延伸的二次高层冷涡,使8111号台风离开引导气流发生偏转,出现一次复杂路径。在影响台风的生成和路径中,南亚的越赤道气流和印度的季风气流,如同高层冷涡一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三角形面积权重方法进行非线性修订的方案
马吉溥, 狄扬波
1985, (3): 258-262.
摘要:
本文对1977年以来所作的客观分析工作[1][2],在面积权重的选取上进行了非线性修订,使客观分析的结果比原来方法的分析结果更接近于实况,提高了分析的精确度。
厄尼诺现象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和黑龙江省低温的关系
白人海, 郭家林
1985, (3): 263-268.
摘要:
本文分析了秘鲁沿岸月平均海温与北半球500毫巴月平均高度和黑龙江省月平均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秘鲁沿岸海温对中、低纬的平均高度有明显的影响,还指出了厄尼诺现象与黑龙江省低温——对应。这些结果对黑龙江省夏季低温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用平均云量图分析太平洋热带辐合带
范蕙君
1985, (3): 269-276.
摘要:
本文用月平均卫星云量图揭示了太平洋上热带辐合带的基本气候特征。西太平洋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和强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有双辐合带结构。而东太平洋热带辐合带则始终稳定在5—8°N附近,季节变化很小。东西太平洋的这种差异可能与海洋热状况有关。同时,西太平洋热带辐合带又有明显的年际变动,它对台风活动有一定的影响。 1984年8月18日
南半球中纬冷空气对热带天气系统的影响
韦有暹
1985, (3): 277-279.
摘要:
中低纬相互作用是热带环流研究的内容之一,但以往的研究多偏重于北半球。近年来由于资料条件有所改善,对南半球中低纬相互作用的研究日多。Ramaswamy等(1978)对印度季风中断期和活跃期南半球中纬的盛行流场作了对比[1]。Nicholis(1977)总结了印尼和新几内亚多雨和少雨月澳州高纬地区环流特征上的差别,指出热带降水与副热带西风强度有显著相关。这些工作对南半球中低纬环流相互作用的天气事实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