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INTEGRATED PREDICTION MODEL FOR THE CLIMATE IN SOUTH CHINA DURING THE IMPACT OF TROPICAL CYCLONES
-
摘要: 利用华南沿海代表站逐日历史资料和南海附近区域再分析格点资料, 采用灰色拓扑预测、天文周期、阴阳历叠加等方法, 建立非线性综合集成预测模型, 对上述站点和区域的逐日气压、降水量等要素进行气候预测; 通过分析沿海各代表站气压谷值、降水峰值的出现时间、以及南海区域气压场中低压环流的位置和动态, 综合确定年内影响华南的热带气旋可能出现的时间段和区域。该方法在广东省气象台投入业务应用多年, 经检验近5年(7-9月台风活跃季节)热带气旋影响时段的平均预测准确率达到70%左右。Abstract: Based on the daily data of the representative stations along south China coast and the NCEP/NCAR reanalyzed data near the South China Sea, we constructed a nonlinear forecasting model by using astronomical period, composition of solar and lunar calendar, grey topological prediction method and weight regressive analysis method. Then we used this nonlinear forecasting model to predict the daily press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se regions. The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of the valley of pressure and the peak of precipitation, along with the position and movement of the depression in the area near the South China Sea, we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when and where TCs affect south China. This method has been put into operation for over 10 years in Guangdong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affected period prediction in recent 5 years (during July to September) is about 70%.
-
Key words:
- south China /
- tropical cyclones /
- influence period /
- climate prediction /
- verification
-
表 1 2014—2018年7—9月TC影响时段预测总体评分
年份 准确率 2014 5.5/7=78.6% 2015 4/6=66.7% 2016 4.5/5=90.0% 2017 5/7=71.4% 2018 7/10=70.0% 平均 75.3% 表 2 2014—2018年7—9月TC时间段、区域预测及实况对比和检验
时间 广东TC预测 广东TC实况 时间段准确率 2014.7 1~2个:月3—6日严重影响珠江口到粤西;
7月20—24日登陆粤东到福建。2个:(1)7月18日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徐闻(0.5分);(2) 7月23日“麦德姆”登陆福建莆田(1分)。 1.5/2 2014.8 2个:8月11—14日登陆珠江口;
8月27—31日登陆粤西8月27日南海北部有扰动发展,28日西北行至北部
湾后发展为热带低压(1分)。1/2 2014.9 1~2个: 9月4—7日登陆海南, 严重影响粤西;
9月12—14日影响粵东;
9月23—25日严重影响粤西到海南。3个:(1)9月8日热带低压登陆湛江(1分);
(2) 9月16日台风“海鹃”登陆徐闻(1分);
(3) 9月19—21日STS“凤凰”进入南海东北部,对粵东为一般影响区(1分)。3/3 2014年合计 5.5/7=78.6% 2015.7 1~2个:7月21—24日影响粵西到海南;
7月26—28日登陆粤东。2个:(1) 7月9日1510号强台风”莲花”登陆陆丰(0.5分);(2) 7月20日热带低压登陆粤西(1分)。 1.5/2 2015.8 1~2个: 8月1—2日严重影响粤东;
8月26—30日自东向西登陆海南粤西。(1)8月8日1513号强台风“苏迪罗“进入台湾海峡中部,后登陆福建,影响粵东(1分)。 1/2 2015.9 1~2个:9月9—11日登陆海南严重影响粵西;
9月22—24日严重影响粵东到粵西。(1)9月13—14日热带风暴“环高”在南海中部偏西
活动(0.5分);
(2)9月29日1521号超强台风“杜鹃“进入南海东北
部,登陆福建中部,影响粵东(1分)。1.5/2 2015年合计 4/6=66.7% 2016.7 1个:7月21—24日严重影响粤西到海南; 7月26日1603号STS“银河”登陆海南万宁(1分)。 1/1 2016.8 2个:(1) 7月30日一8月5日严重影响粤东;
(2) 8月26—30日自东向西行,登陆粤西-海南。(1) 8月2日1604号STY“妮妲”登陆深圳(1分);
(2) 8月18日1608号TS“电母”登陆雷州(0.5)。1.5/2 2016.9 1~2个:9月6—10日影响珠江口两侧;
9月22—25日自东向西严重影响广东。(1) 9月15日1614号超强台风“莫兰蒂”登陆厦门(1分);
(2) 9月28日1617号超强台风“鲇鱼”登陆福建泉州(1分)2/2 2016年合计 4.5/5=90.0% 2017.7 2个:7月2—6日日影响粤西到海南;
7月23—28日自东向西,登陆广东。(1)7月1日170“南玛都”从台湾东侧(124 °E附近)北上(0分); 6日南海北部有热带云团;
⑵ 7月23日1708TS“洛克”登陆香港(1分)。1/2 2017.8 2个:8月3—7日登陆粤西到海南;8月16—20日影响粤东;
8月23—27日登陆粤西。(1) 8月23日1713号台风“天鸽”登陆珠海(1分);
(2) 8月27日1714号台风“帕卡”登陆台山(1分)。2/3 2017.9 2个:9月1—5日,严重影响珠江口到粤西;9月18—22日影响粵东;9月28—30日严重影响或登陆广东(广东终台)。 (1) 9月3日1716“玛娃”登陆陆丰(1分);
(2) 9月24日登陆万宁(1分)。2/2 2017年合计 5/7=71.4% 2018.7 2~3个:(1) )7月3—8日,自东向西,登陆广东(初台);(2)7月14—18日影响粵西到海南;(3) 7月25—28日,有南海台风,登陆广东。 (1) 7月11日1808号台风“玛莉亚”登陆福建北部(0.5分);
(2) 7月18日1809号台风“山神”登陆海南(1分);
(3) 7月23日TD登陆徐闻(1分)。2.5/3 2018.8 2~3个:(1)8月3—6日,影响粵东;(2) 8月16—22日严重影响粤东;
(3) 8月23—26日登陆珠江口-粤西。(1) 8月11日1816号台风“贝碧嘉”登陆阳江(1分),15日再登湛江(1分);(2)8月23日TD在台湾西部,25日登陆莆田(0.5分)。 2.5/3 2018.9 2~4个:(1)9月1—7日日有双台风先后登陆珠江口-粵西,和严重影响粤东; (2)9月14—18日日双台风,太平洋TC和南海TC先后严重影响粵西-海南;(3)9月28—30日严重影响或登陆广东(广东终台)。 (1) 9月13日182S“百里嘉”登陆湛江(1分);
(2) 9月16日1822STY“山竹”登陆台山(1分)。2/4 2018年合计 7/10=70.0% 注:表中加粗为登陆或严重影响广东的TC。 -
[1] 林良勋, 黄忠, 冯业荣, 等.广东省天气预报技术手册[M].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6. [2] 温姗姗, 翟建青, THOMAS Fischer, 等. 1984-2014年影响中国热带气旋的经济损失标准化及其变化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 2017, 33(4):478-487. [3] 陈荟竹, 刘希林.广东省热带气旋、雨涝灾害和地质灾害生态风险评价(Ⅱ)[J].生态环境学报, 2018, 27(11):2047-2056. [4] 丑洁明, 班靖晗, 董文杰, 等.影响广东省的热带气旋特征分析及灾害损失研究[J].大气科学, 2018, 42(2):357-366. [5] 张元箴, 王淑静.南半球环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群中期活动的关系[J].应用气象学报, 1999, 10(1):80-87. [6] 刘春霞.广东省登陆热带气旋活动异常成因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J]. 2004, 20(1):24-31. [7] 李春晖, 刘春霞, 程正泉.近50年南海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海洋影响因子[J],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23(4):341-347. [8] 钱晓蕾, 余锦华, 王晨稀.东亚高空纬向风的季节内振荡对登陆中国大陆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 2018, 34(5):705-712. [9] 张丽杰, 朱慧云.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生成源地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 2018, 34(3):289-296. [10] 王敏, 徐祥德, 李英.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异常偏折的分类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 2019, 35(2):177-186. [11] 陈联寿.热带气旋研究和业务预报技术的发展[J].应用气象学报, 2006, 17(6):672-681. [12] 吴影, 陈佩燕, 雷小途.登陆热带气旋路径和强度预报的效益评估初步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 2017, 33(5):675-682. [13] 张定媛, 田晓阳, 贾朋群.热带气旋预报性能及指标综合评述[J].气象, 2018, 44(12):1628-1634. [14] 李艳, 符彩芳, 金茹.西北太平洋近赤道热带气旋生成的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学报, 2019, 42(5):695-704. [15] 高建芸, 许金镜.最优子集回归在福建热带气旋频数预测中的应用[J].海洋预报, 1999, 16(2):49-5. [16] 谢炯光, 纪忠萍.登陆广东省热带气旋的奇异谱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 2003, 19(2):163-168. [17] 梁健, 李晓娟, 谢定升.南海热带气旋的气候变化及强度预测方法研究[J].海洋科学, 2008, 32(12):30-34. [18] 翁向宇, 胡丽甜, 李晓娟, 等.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强度和频数物理统计预测模型及其应用[J].热带气象学报, 2010, 26(4):52-57. [19] 吴慧, 邢彩盈, 吴胜安, 等.夏季影响海南的热带气旋频数预测[J].热带气象学报, 2016, 32(3):377-384 [20] 邓聚龙.灰色预测与决策[M].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86. [21] 曹鸿兴, 翁文洁.灰色分析与预测及其在气象中的应用[J].广西气象, 1987, 9(Z1), 26-33. [22] 谢定升, 梁凤仪.用灰色理论作降水峰日的中期预报[J].气象, 1992, 18(11):22-25. [23] 谢定升, 纪忠萍, 曾琮.气候灾害预测模型的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 2003, 12(4):35-38. [24] 谢定升, 翁向宇, 曾琮.热带气旋的路径及登陆预报[J].气象科技, 2004, 32(1):35-38. [25] 翁文波, 张清.天干地支纪历与预测[M].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3. [26] 任振球.日、月引潮力与台风强度变化[J].气象, 1975, 1(9):18-20. [27] 陈菊英.江南地区旱涝与日月关系的分析与预报.气象, 1980, 6(11):7-9 [28] 任振球, 张素琴.月地位相与长江中下游梅雨期[J].气象, 1982, 8(5):12-14. [29] 张人杰, 李贞堂.天文周期与长江流域旱涝关系的探讨[J].灾害学, 1988, 3(1):24-27. [30] 吕醒佳, 龚志鹏.两种特征图表在中长期预报中的应用[J].广东气象, 1996, 21(4):32-33. [31] 任振球.引潮力共振对热带气旋突变的触发作用[J].气象, 1998, 24(9):12-16. [32] 陈菊英. ENSO和长江大水对天文因子的响应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 1999, 42(增刊):30-40 [33] 宋任峰, 赵崇礼.阴阳历叠加法在中长期降水预报中的应用[J].辽宁气象, 1999, 15(1):23-25. [34] 李旭, 王式功, 尚可政, 等.基于阴阳历叠加的中长期天气预报方法[J].兰州大学学报, 2015, 51(4):526-530. [35] 吴天泉, 费亮, 薛宗元, 等.热带气旋路径的一种集成预报方法[J].气象, 1993, 19(11):21-24. [36] 谢玲娟.热带气旋路径客观综合集成预报方法的研制[J].气象, 1995, 21(8):30-33. [37] 涂小萍, 姚日升, 张春花, 等.西北太平洋(含南海)热带气旋路径集成预报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 2012, 28(2):204-210. [38] 张涵斌, 智协飞, 王亚男, 等.基于TIGGE资料的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多模式集成预报方法比较[J].气象, 2015, 41(9):1058-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