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浙江一次江淮气旋后部强对流暴雨过程诊断研究

毛程燕 荆思佳 潘欣 马依依 李浩文

毛程燕, 荆思佳, 潘欣, 马依依, 李浩文. 浙江一次江淮气旋后部强对流暴雨过程诊断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 2021, 37(4): 530-540.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1.051
引用本文: 毛程燕, 荆思佳, 潘欣, 马依依, 李浩文. 浙江一次江淮气旋后部强对流暴雨过程诊断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 2021, 37(4): 530-540.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1.051
MAO Chengyan, JING Sijia, PAN Xin, MA Yiyi, LI Haowen. DIAGNOSTIC RESEARCH OF SEVERE CONVECTIVE RAINSTORM EVENT AT THE BACK OF A JIANG-HUAI CYCLONE IN ZHEJIANG PROVINCE[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21, 37(4): 530-540.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1.051
Citation: MAO Chengyan, JING Sijia, PAN Xin, MA Yiyi, LI Haowen. DIAGNOSTIC RESEARCH OF SEVERE CONVECTIVE RAINSTORM EVENT AT THE BACK OF A JIANG-HUAI CYCLONE IN ZHEJIANG PROVINCE[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21, 37(4): 530-540.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1.051

浙江一次江淮气旋后部强对流暴雨过程诊断研究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1.051
基金项目: 

浙江省气象局一般项目 2020YB19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李浩文, 男, 湖南省人, 工程师, 博士, 从事中短期预报研究。E-mail: lihaowen@mail3.sysu.edu.cn

  • 中图分类号: P426.62

DIAGNOSTIC RESEARCH OF SEVERE CONVECTIVE RAINSTORM EVENT AT THE BACK OF A JIANG-HUAI CYCLONE IN ZHEJIANG PROVINCE

  • 摘要: 利用地面降水观测、NCEP/NCAR FNL再分析、ECMWF模式预报场和FY-2H静止卫星TBB资料, 对2020年6月30日浙江省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1) 200 hPa南亚高压强高空辐散、中纬度低槽东移、副热带高压带状稳定的阻塞形势、江淮气旋后部下摆冷空气与暖湿气流交汇形成的冷式切变等共同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2)对流层中低层水汽通量向高空伸展、700 hPa正的垂直螺旋度中心都对暴雨落区有示踪作用, 高层正水汽通量散度强于低层负水汽通量散度, 垂直螺旋度和垂直速度中心几乎重合, 先低层强辐合后强垂直上升运动均为本次暴雨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水汽和动力条件; (3)暴雨发生在MPV、MPV1和MPV2为正负过渡的零值区, 为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相结合区域, θse线密集区与地面近乎垂直, 湿位涡的高值中心位于θse梯度最大处, 高空湿位涡下传触发了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引起大范围的强对流暴雨; (4) 850 hPa冷切变线附近的降水云团, 是由多个块状对流云团合并加强形成完整的带状积雨云团, 而上游不断有新生对流云团生成东移补充消散的老单体, 触发阶段对流云后向传播, 扰动发展阶段对流云团合并过程, 形成对流云串的“列车效应”。

     

  • 图  1  2020年6月29日20时500 hPa高度场(等值线,单位:dagpm)、850 hPa风场(箭头,单位:m/s)和温度场(阴影,单位:℃)的ECMWF模式预报(a)和GFS模式预报(c)及29日20:00—30日20:00对应的ECMWF(a)和GFS(d)模式降水预报

    图  2  2019年6月6日20时850 hPa风场和高度场(a)和700 hPa急流(虚线,≥12 m/s)和海平面气压场(单位:hPa)(b)

    图  3  浙江省2019年6月6日08:00—7日08:00(a)和2020年6月29日20:00—30日20:00)(b)降水空间分布

    图  4  2020年6月29日20时200 hPa高度场(等值线,单位:dagpm)及急流(虚线,≥30 m/s)(a)、500 hPa高度场(单位:dagpm)(b)、850 hPa风场和高度场(c)和29日20时700 hPa急流(虚线,≥12 m/s)和海平面气压场(单位:hPa)(d)

    图  5  2020年6月29日20时(a)和30日08时(b)水汽通量(等值线,单位:g/(cm·hPa·s))和水汽通量散度(阴影,单位:10-7g/(cm2·hPa·s))沿119°E的经向垂直剖面

    图  6  2020年6月29日08时—30日20时垂直速度(等值线,单位:Pa/s)与散度(阴影为辐合区,单位:10-5s-1)(a)和垂直螺旋度(单位:10-7hPa/s2)(b)的时间-高度剖面(剖面为119°E, 29°N)

    图  7  2020年6月29日20时(a)、30日02时(b)湿位涡正压项MPV1(单位:PVU)沿119°E的经向垂直剖面图阴影区为MPV1≤0。

    图  8  2020年6月29日20时(a)、30日02时(b)湿位涡斜压项MPV2(单位:PVU)沿119°E的经向垂直剖面图阴影区为MPV20。

    图  9  2020年6月30日02时(a)和14时(b)假相当位温(等值线,单位:K)和湿位涡MPV(阴影,单位:PVU)沿119°E的经向垂直剖面图

    图  10  2020年6月29日20:00(a)、23:00(b)、30日01:00(c)、04:00(d)、08:00(e)、10:00(f)FY-2H云顶亮温演变(单位:℃)

  • [1] 刘梅, 张备, 俞剑蔚, 等. 江苏梅汛期暴雨高空能量输送及高低空要素耦合特征[J]. 高原气象, 2012, 31(3): 777-787.
    [2] 张红华, 姚秀萍, 高媛, 等. 2016年江淮地区梅汛期首场持续性暴雨的持续原因初探[J]. 热带气象学报, 2018, 34(5): 674-684.
    [3] 郑婧, 陈娟, 徐星生, 等. 一次低空急流加强下的暴雨过程成因分析[J]. 干旱气象, 2020, 38(3): 411-422.
    [4] 周慧, 蔡荣辉, 尹冬德, 等. 2016年7月湖南一次极端持续性暴雨成因分析[J]. 干旱气象, 2018, 36(1): 56-63.
    [5] 高守亭, 周玉淑, 冉令坤. 湿空气动热力学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J]. 大气科学学报, 2020, 43(1): 169-180.
    [6] 刘国强, 佟欣怡, 杨莲梅, 等. 巴州地区一次罕见短时强降水过程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6): 16-24.
    [7] 任丽, 关铭, 李有缘, 等. 一次暴雨过程受不同系统影响的动力热力场结构特征[J]. 气象科技, 2019, 47(6): 959-968.
    [8] 高万泉, 周伟灿, 李玉娥. 华北一次强对流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1): 1-6.
    [9] 廖玥, 王咏青, 张秀年. 台风"Chanchu"变性过程位涡及锋生特征分析[J]. 气象科学, 2019, 39(1): 12-22.
    [10] 覃武, 赵金彪, 黄荣成, 等. 台风"山竹"登陆结构变化及造成广西强降水异常分布的成因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9, 35(5): 587-595.
    [11] HOSKINS B J, MCINTYRE M E, ROBERTSON A W. On the use and significance of isentropic potential vorticity maps[J]. Quart J Roy Meteor Sor, 1985, 111(470): 877-946.
    [12] 毛程燕, 李浩文, 龚理卿, 等. 2018年一次非典型梅雨锋暴雨过程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6): 8-13.
    [13] 邓承之, 张亚萍, 方德贤, 等. 一次纬向暴雨过程的湿对称不稳定与锋生分析[J]. 气象, 2019, 45(11): 1 527-1 538.
    [14] 崔恒立, 王东仙, 吴梦雯. 一次西南涡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9, 39(3): 14-19.
    [15] 刘璐, 冉令坤, 周玉淑, 等. 北京"7.21"暴雨的不稳定性及其触发机制分析[J]. 大气科学, 2015, 39(3): 583-595.
    [16] 王晨曦, 邓莲堂, 范广洲, 等. 一次华北锋面带状降水过程中的对流-对称不稳定诊断分析[J]. 气象, 2018, 44(12): 1 518-1 528.
    [17] 李瑞萍, 王秀明, 夏扬, 等. 一次夏季冷锋后暴雨的形成机制探析[J]. 气象, 2019, 45(1): 50-60.
    [18] 肖云清, 沈新勇, 张晓露, 等. 贺兰山东麓两次局地暴雨过程的湿位涡诊断分析[J]. 暴雨灾害, 2020, 39(2): 148-157.
    [19] 周玉淑. 广义湿位涡在江淮流域暴雨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J]. 大气科学, 2009, 33(5): 1 101-1 110.
    [20] 葛战旗. 2013年8月沙澧河流域一次连续暴雨过程成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 40(4): 90-99.
    [21] 张端禹, 崔春光, 徐明, 等. 2015年湖北省梅雨期一次暴雨过程对流云活动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2): 8-17.
    [22] 张芹, 苏莉莉, 张秀珍, 等. 山东一次暖区暴雨的环境场特征和触发机制[J]. 干旱气象, 2019, 37(6): 933-943.
    [23] 王雪芹, 徐卫红, 向朔育, 等. 基于FY-4卫星资料分析暴雨云系特征[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0, 40(1): 36-40.
    [24] 刘新伟, 叶培龙, 伏晶, 等. 高原切变线形态演变对高原边坡一次降水过程的影响分析[J]. 高原气象, 2020, 39(2): 245-253.
    [25] 吴国雄, 蔡雅萍. 湿位涡和倾斜涡度发展[J]. 气象学报, 1995, 53(4): 387-405.
    [26] 苟阿宁, 王玉娟, 张家国, 等. 一次梅雨锋附近"列车效应"致灾大暴雨过程观测分析[J]. 气象, 2019, 45(8): 1 052-1 064.
  • 加载中
图(1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02
  • HTML全文浏览量:  46
  • PDF下载量:  4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8-24
  • 修回日期:  2020-12-18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12-15
  • 刊出日期:  2021-08-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