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浙江大暴雨与南海台风“山竹”相关性数值研究

姜嘉俊 钱燕珍 段晶晶 王晓慧 方艳莹

姜嘉俊, 钱燕珍, 段晶晶, 王晓慧, 方艳莹. 浙江大暴雨与南海台风“山竹”相关性数值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 2022, 38(1): 68-80.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2.007
引用本文: 姜嘉俊, 钱燕珍, 段晶晶, 王晓慧, 方艳莹. 浙江大暴雨与南海台风“山竹”相关性数值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 2022, 38(1): 68-80.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2.007
JIANG Jiajun, QIAN Yanzhen, DUAN Jingjing, WANG Xiaohui, FANG Yany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EFFECT OF TYPHOON MANGKHUT ON EXTREMELY HEAVY RAIN IN ZHEJIANG PROVINCE[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22, 38(1): 68-80.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2.007
Citation: JIANG Jiajun, QIAN Yanzhen, DUAN Jingjing, WANG Xiaohui, FANG Yany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EFFECT OF TYPHOON MANGKHUT ON EXTREMELY HEAVY RAIN IN ZHEJIANG PROVINCE[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22, 38(1): 68-80.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2.007

浙江大暴雨与南海台风“山竹”相关性数值研究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2.007
基金项目: 

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 2019B10025

宁波市自然基金 2019A610446

宁波市自然基金 2019A610450

浙江省气象科技计划项目 2020QN24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钱燕珍,女,浙江省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台风等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研究。E-mail: qian-y-z@163.com

  • 中图分类号: P444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EFFECT OF TYPHOON MANGKHUT ON EXTREMELY HEAVY RAIN IN ZHEJIANG PROVINCE

  • 摘要: 2018年9月17日前后浙江东北部出现了大暴雨,与此同时,1822号台风“山竹”登陆广东并向西移动,为了研究浙江东北部大暴雨是否与“山竹”有关,利用云图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自动站加密资料,先分析了2018年9月17日前后浙江东北部暴雨的天气形势,后通过WRF模式对此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做了将台风“山竹”去掉、增大一倍、缩小一半三个敏感性试验。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出现在台风“山竹”倒槽东北顶端,是对流云系发展引发的。“山竹”的存在使得偏南气流输送到浙江东北部地区,且偏南风输送大小与“山竹”是否存在及其尺度密切相关。同时“山竹”使得浙江东北部区域存在着大范围深厚的高湿区,“山竹”越大,高湿区越深厚。“山竹”使得该区域低层有明显辐合,高层明显辐散,且尺度越大,辐合层高度越高。“山竹”还造成垂直运动旺盛,且尺度越大,上升运动越强。“山竹”使得浙江东北部大气层垂直螺旋度明显增大,且“山竹”越大,中低层垂直螺旋度越大,垂直螺旋度的大小对接下来6小时该区域降水量有很好的指示作用。由此,浙江暴雨预报需考虑同时出现的南海台风活动情况。

     

  • 图  1  2018年9月16日20时(a)、17日02时(b)、17日08时(c)和17日14时(d)的925 hPa风场(单位:m/s)、500 hPa高度场(等值线,单位:位势米)和TBB(阴影,单位:℃)

    图  2  2018年9月13日20时—17日20时“山竹”台风实况(红色实线:Obs)和模拟(蓝色实线:Mod)路径(a);实况和模拟中心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实况:红色实线;模拟:蓝色实线)和最大风速(b)(单位:m/s,实况:红色虚线;模拟:蓝色虚线)

    图  3  实况(a)、控制试验(b)、去除“山竹”(c)、增大“山竹”一倍(d)和缩小“山竹”一半(e)试验的30小时累积降水量(2018年9月16日14时—17日20时,单位: mm)

    图  4  2018年9月16日08时(a、b)、16日20时(c、d)和17日08时(e、f),再分析(a、c、e)和控制试验(b、d、f)500 hPa高度场(等值线,单位:位势米)和700 hPa风场(单位: m/s)及相对湿度(阴影,单位: %)

    图  5  “山竹”增大一倍(a、b)、“山竹”减小一半(c、d)和去除“山竹”(e、f)试验2018年9月17日08时(a、c、e)和17日14时(b、d、f)的925 hPa风场(单位:m/s)、500 hPa高度场(等值线,单位:位势米)和向外长波辐射(阴影,单位:W/s2

    图  6  2018年9月16日08时—17日20时再分析试验(a)、控制试验(b)、去除“山竹”试验(c)、“山竹”增大一倍试验(d)、“山竹”缩小一半试验(e)700 hPa沿119~122 °E平均的经向风时间剖面(单位: m/s)

    图  7  9月17日05时控制试验(a)、去除“山竹”试验(b)、“山竹”增大一倍(c)、“山竹”减小一半(d)沿119~122°E平均的散度(黑色,单位:10-5s-1)、垂直速度(红色,单位:10-2 m/s)和相对湿度(填色)纬向垂直剖面

    图  8  控制试验17日02时(a)、17日08时(b)925 hPa螺旋度(单位:10-6 hPa/s2)和未来6小时降水量(c、d,单位:mm)c. 17日02—08时;d. 17日08—14时。

    图  9  9月16日08时—17日20时控制试验(a)、去除“山竹”试验(b)、“山竹”增大一倍试验(c)、“山竹”减小一半试验(d)121.3~122.0 °E,29.1~29.6 °N区域平均螺旋度(阴影,单位:10-6 hPa/s2)垂直剖面随时间变化同时叠加该区域该时刻之后6小时平均降水量(绿色,右侧纵坐标,单位:mm)

    表  1  模式设计

    微物理方案 Morrison
    积云参数化方案 Kain-Fritsch
    边界参数化方案 YSU
    陆面过程 Noah
    长波辐射参数化方案 RRTM
    短波辐射参数化方案 Dudhia
    下载: 导出CSV
  • [1] 陈联寿, 丁一汇. 西太平洋台风概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9: 43-120.
    [2] 陈联寿, 许映龙. 中国台风特大暴雨综述[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 40(1): 3-10.
    [3] 丛春华, 陈联寿, 雷小途, 等. 台风远距离暴雨的研究进展[J]. 热带气象学报, 2011, 27(2): 264-270.
    [4] 雷小途, 陈联寿. 热带气旋的登陆及其与中纬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J]. 气象学报, 2001, 59(5): 602-615.
    [5] 程正泉, 陈联寿, 李英. 登陆台风降水的大尺度环流诊断分析[J]. 气象学报, 2009, 67(5): 840-850.
    [6] 钮学新, 杜惠良, 刘建勇. 0216号台风降水及其影响降水机制的数值模拟试验[J]. 气象学报, 2005, 63(1): 57-68.
    [7] 薛华星, 余锦华. 8月中国登陆台风降水与对流层高层西风急流关系的初步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 2016, 32(5): 708-716.
    [8] 韩芙蓉, 鹿翔, 冯晓钰, 等. 台风Lekima(1909)登陆前后动热力结构变化对浙江极端降水的影响[J]. 热带气象学报, 2021, 37(1): 34-48.
    [9] 端义宏, 陈联寿, 梁建茵, 等. 台风登陆前后异常变化的研究进展[J]. 气象学报, 2014, 72(5): 969-986.
    [10] 孙建华, 赵思雄. 登陆台风引发的暴雨过程之诊断研究[J]. 大气科学, 2000, 24(2): 223-237.
    [11] 端义宏, 陈联寿, 梁建茵, 等. 台风登陆前后异常变化的研究进展[J]. 气象学报, 2014, 72(5): 969-986.
    [12] DONG M Y, CHEN L S, LI Y, et al. Rainfall reinforcement associated with landfalling tropical cyclones[J]. J Atmos Sci, 2010, 67(11): 3 541-3 558.
    [13] 杨舒楠, 曹勇, 陈涛, 等. 台风苏迪罗登陆次日分散性暴雨成因及预报着眼点[J]. 气象, 2019, 45(1): 38-49.
    [14] 李英, 陈联寿, 徐祥德. 水汽输送影响登陆热带气旋维持和降水的数值试验[J]. 大气科学, 2005, 29(1): 91-98.
    [15] 周玲丽, 翟国庆, 王东海, 等. 0713号"韦帕"台风暴雨的中尺度数值研究和非对称性结构分析[J]. 大气科学, 2011, 35(6): 1 046-1 056.
    [16] 戴竹君, 王黎娟, 管兆勇, 等. 登陆热带风暴"Bilis"维持和暴雨增幅与低纬水汽输送的关系及其数值试验[J]. 热带气象学报, 2014, 30 (1): 45-54.
    [17] 陈见, 赖珍权, 罗小莉, 等. "尤特"超强台风残留低涡引发的广西特大暴雨成因分析[J]. 暴雨灾害, 2014, 33(1): 19-25.
    [18] 梁宝荣, 陈秋吉, 丁绍金. 0907号热带风暴"天鹅"特征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0, 31(S2): 35-36.
    [19] SHEN W, GINIS I, TULEYA R E. 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land surface water on landfalling hurricanes[J]. J Atmos Sci, 2010, 59(4): 789-802.
    [20] 钮学新, 杜惠良, 滕代高, 等. 影响登陆台风降水量的主要因素分析[J]. 暴雨灾害, 2010, 29(1): 76-80.
    [21] 陈华, 谈哲敏. 热带气旋的螺旋度特性[J]. 热带气象学报, 1999, 15(1): 83-85.
    [22] 郑峰, 徐海明, 丁一汇. 一次东风波及其诱生低涡螺旋度特征分析[J]. 大气科学, 2008, 32 (1): 175-183.
    [23] 余贞寿, 倪东鸿, 闵锦忠. 超强台风"圣帕"(0709)特大暴雨过程的完全螺旋度分析[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9, 32(1): 47-55.
    [24] 尤红, 周泓, 李艳平, 等. 0906号台风"莫拉菲"大范围暴雨过程诊断分析[J]. 暴雨灾害, 2011, 30 (1) : 44-50.
    [25] 潘婧茹, 张雪蓉, 马明明, 等. 2012年"海葵"台风影响江苏的两段大暴雨特征分析[J]. 气象科学, 2016, 36(1): 102-111.
    [26] 钮学新, 董加斌, 杜惠良. 华东地区台风降水及影响降水因素的气候分析[J].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16(3): 402-407.
    [27] 陈有利, 钱燕珍, 段晶晶, 等. 南海台风苗柏对一次梅雨暴雨加强影响的模拟试验[J]. 气象, 2019, 45(10): 1 402-1 414.
    [28] 陈有利, 钱燕珍, 潘灵杰, 等. 一次与台风相关联的浙江东北部暴雨成因及预报难点分析[J]. 干旱气象, 2018, 36(2): 272-281.
    [29] 岳彩军. Q矢量、螺旋度、位涡及位涡反演在台风暴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 暴雨灾害, 2014, 33(3): 193-201.
    [30] 冉令坤, 楚艳丽. 强降水过程中垂直螺旋度和散度通量及其拓展形式的诊断分析[J]. 物理学报, 2009, 58(11): 8 094-8 106.
  • 加载中
图(9) / 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9
  • HTML全文浏览量:  79
  • PDF下载量:  3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12-29
  • 修回日期:  2021-11-28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4-12
  • 刊出日期:  2022-02-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