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南海地区赤道辐合带的动力学与能量学特征分析

蒋全荣 管兆勇 余志豪

蒋全荣, 管兆勇, 余志豪. 南海地区赤道辐合带的动力学与能量学特征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1986, (1): 37-44.
引用本文: 蒋全荣, 管兆勇, 余志豪. 南海地区赤道辐合带的动力学与能量学特征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1986, (1): 37-44.
Jiang Quanrong, Guan Zhaoyong, Yu Zhihao. ANALYSIS ON SOME DYNAMIC AND ENERGY FEATURES OF THE ITCZ AROUND SOUTH CHINA SEA[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1986, (1): 37-44.
Citation: Jiang Quanrong, Guan Zhaoyong, Yu Zhihao. ANALYSIS ON SOME DYNAMIC AND ENERGY FEATURES OF THE ITCZ AROUND SOUTH CHINA SEA[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1986, (1): 37-44.

南海地区赤道辐合带的动力学与能量学特征分析

ANALYSIS ON SOME DYNAMIC AND ENERGY FEATURES OF THE ITCZ AROUND SOUTH CHINA SEA

  • 摘要: 本文利用三角形区域法,对南海地区ITCZ的21个个例分析计算了有关动力学特征量随高度的分布,从而得出了平均的结果,这与蒋全荣和余志豪(1984)的分析结论基本一致。分析还发现在平均和分类情况下,南海地区ITCZ的高层(约300hpa)可能有一个相对的干燥层或“干盖”存在。能量学特征的计算表明,南海地区的ITCZ低层具有大量水汽、潜热和全能量的水平辐合,然后垂直向上输送并在高层向副热带地区水平辐散开去。因此,它在热带大气环流能量、水汽等方面的传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72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46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85-01-21
  • 修回日期:  1985-08-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