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南海夏季风建立的气候特征Ⅰ——40年平均

冯瑞权 王安宇 吴池胜 林建恒 古志明 林文实 谭志文

冯瑞权, 王安宇, 吴池胜, 林建恒, 古志明, 林文实, 谭志文. 南海夏季风建立的气候特征Ⅰ——40年平均[J]. 热带气象学报, 2001, (4): 345-354.
引用本文: 冯瑞权, 王安宇, 吴池胜, 林建恒, 古志明, 林文实, 谭志文. 南海夏季风建立的气候特征Ⅰ——40年平均[J]. 热带气象学报, 2001, (4): 345-354.
FENG Rui-quan, WANG An-yu, WU Chi-sheng, LIN Jian-heng, GU Zhi-ming, LIN Wen-shi, TAN Zhi-wen. CLIMAT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I——40-YEAR MEAN[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01, (4): 345-354.
Citation: FENG Rui-quan, WANG An-yu, WU Chi-sheng, LIN Jian-heng, GU Zhi-ming, LIN Wen-shi, TAN Zhi-wen. CLIMAT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I——40-YEAR MEAN[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01, (4): 345-354.

南海夏季风建立的气候特征Ⅰ——40年平均

基金项目: 国家攀登A南海季风科学实验项目资助

CLIMAT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I——40-YEAR MEAN

  • 摘要: 使用NCEP 1958~1997年40年逐日12层再分析的格点气象资料,对南海地区(105~120°E,5~20°N)夏季风建立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的时间尺度为5天(候)。将南海上空850hPa上暖湿的西南风定义为它的夏季风,这暖湿的西南风之θse必须大于335°K,风速须大于2m/s。南海夏季风的建立被定义为南海海域一半以上面积为夏季风所控制的初始时刻。分析结果发现:(1)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具有爆发性,爆发时间是5月第4候。(2) 南海夏季风的建立与孟加拉湾东部西南季风有密切关系,它是孟加拉湾西南季风爆发性的发展和东移的结果。(3)南海夏季风雨季是随着夏季风建立而建立的。(4) 在南海夏季风建立期间,南海及其邻近地区高低空环流都有急速的变化,在对流层低层表现为印度低槽的南扩和加深,在对流层中层表现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迅速东移撤出南海地区,在对流层高层最明显的变化是东风带迅速从南海中部向北扩展到整个南海地区。

     

  • [1] 李崇银,屈昕.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大气环流演变特征[A].南海季风爆发和演变及其与海洋的相互作用[C].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5-12.
    [2] 刘霞,谢安,叶谦,等.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气候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1998,14:28-46.
    [3] 罗会邦.南海夏季风爆发及相关雨带演变特征[A].南海夏季风爆发和演变及其与海洋的相互作用[C].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25-29.
    [4] 金袓辉.TBB资料揭示的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气候特征[A].南海夏季风爆发和演变及其与海洋的相互作用[C].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57-65.
    [5] 吴国雄,张永生.青藏高原的热力和机械强迫作用以及亚洲季风的爆发.1.爆发地点[J].大气科学,1998,22:825-838.
    [6] 陈隆勋,祝以文.1998年SCSMEX期间南海夏季风爆发特征及其机制的初步分析[A].南海夏季风爆发和演变及其与海洋的相互作用[C].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13-17.
    [7] LAU K M,YANG S.Climatology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southeast Asia summer monsoon[J].Adv Atmos Sci,1997,1:141-161.
    [8] FONG S K,WANG A Y,WU C S,et al.Advance and retreat of the summer monsoon in China [J].Acta Meteo Sinica.2000,1:1-12.
    [9] 张永生,吴国雄.关于亚洲夏季风爆发及北半球季节突变的物理机制的诊断分析:II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地表感热加热的作用[J].气象学报,1999,1:56-72.
    [10] 王安宇,顾弘道,王谦谦,等.初夏东亚地区加热埸对大气环流平均场影响的数值试验[A].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文集(二)[C].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273-280.
    [11] 朱福康,陆龙骅,陈咸吉,等.南亚高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9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34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73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0-07-21
  • 修回日期:  2000-12-1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