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南海夏季风维持期的气候特征Ⅰ——40年平均

林建恒 王安宇 冯瑞权 唐天毅 吴池胜 李国丽 李江南 吴尚森

林建恒, 王安宇, 冯瑞权, 唐天毅, 吴池胜, 李国丽, 李江南, 吴尚森. 南海夏季风维持期的气候特征Ⅰ——40年平均[J].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2): 113-122.
引用本文: 林建恒, 王安宇, 冯瑞权, 唐天毅, 吴池胜, 李国丽, 李江南, 吴尚森. 南海夏季风维持期的气候特征Ⅰ——40年平均[J].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2): 113-122.
LAM Kin-hang, WANG An-yu, FONG Soi-kun, TONG Tin-ngai, WU Chi-sheng, LI Guo-li, LI Jiang-nan, WU Shang-sen.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MAINTAINING PERIOD OF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Ⅰ——40 Yearly Average[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05, (2): 113-122.
Citation: LAM Kin-hang, WANG An-yu, FONG Soi-kun, TONG Tin-ngai, WU Chi-sheng, LI Guo-li, LI Jiang-nan, WU Shang-sen.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MAINTAINING PERIOD OF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Ⅰ——40 Yearly Average[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05, (2): 113-122.

南海夏季风维持期的气候特征Ⅰ——40年平均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ZKCX-2-SW-210)资助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MAINTAINING PERIOD OF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Ⅰ——40 Yearly Average

  • 摘要: 使用NCEP的1958~1997年逐日格点气象资料,对我国南海地区(105~120°E,5~20°N)夏季风维持期40年平均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时间尺度是候。南海夏季风维持期由活跃期和非活跃期组成。我们将南海上空850hPa连续有40%以上面积盛行暖湿的西南风的候定义为南海夏季风的活跃期,不足40%则定义为非活跃期。这里所指的暖湿西南风是θse必须大于335K,西南风的风速必须大于2m/s。就40年平均而言,南海夏季风维持时间大约为23候约4个月,每年南海夏季风活跃期约出现4.3次,每次的平均维持时间约为3.9候,非活跃期约出现3.3次,每次的平均维持时间约为2.4候,活跃期每年的总长度约为17候,非活跃期约为8候。无论是南海夏季风活跃期还是非活跃期,南海上空850hPa都为一个低槽辐合区,200hPa为高压辐散区,也就是说与活跃期相比非活跃期主要气候特征表现为季风的减弱,在环流的偏差场上(活跃期减非活跃期)在南海上空850hPa上为西风,200hPa上为东风。活跃期无论在850hPa或在200hPa上都比非活跃期要暖一些,与此相应,非活跃期的季风降水要比活跃期的小得多,对流活动也大大减弱。南海夏季风和夏季风降水都有明显的30~60天的低频振荡,在多数情况下夏季风和夏季风降水的低频振荡的位相比较一致。

     

  • [1] 冯瑞权,王安宇,吴池胜,等. 南海夏季风建立的气候特征I——40年平均[J]. 热带气象学报,2001,17(4):345-354.
    [2] 王安宇,冯瑞权,吴池胜,等. 南海夏季风建立的气候特征II——年代际变化[J]. 热带气象学报,2002,18(1):1-9
    [3] RAMAMURTHY K. Some aspects of the break in the Indian southwest monsoon during July and August, Forecasting Manual[M]. India Poane: Indian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1969. 18: 57.
    [4] http://ea.gov.au/soe/2001/atmosphere/atmosphere02-1.html.
    [5] ZHOU J, LAU K M. Does a monsoon climate exist over South America?[J]. Journal of Climate, 1998, 11:1020-1040.
    [6] 王安宇,尤丽钰. 对流层低层的季风[J]. 地理学报,1990,45(3):302-310.
    [7] JONES C, CARVALHO L M V. Actine and break phasks in the South American Monsoon system[J]. Journal of Climate, 2002, 15(9):905-914.
    [8] 高辉,何金海,徐海明. 关于确定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讨论[A]. 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与季风指数[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1-41.
    [9] 吴尚森,梁建茵. 南海夏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变化特征[J]. 热带气象学报,2001,17(4):337-345.
    [10] 王安宇,冯瑞权, 唐天毅,等. 关于我国东部夏季风进退的定义[J]. 高原气象,1999,18:400-408.
    [11] CHAN J C L(陈仲良),AI W,XU J.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the maintenance of the 1998 South China Sea SummerMonsoon[J]. 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2002,80:1103-1113.
    [12] 冯瑞权,王安宇. 亚洲夏季风图集[M]. 澳门: 澳门基金会,2001. 318.
    [13] 陈隆勋,朱乾根,罗会邦,等. 东亚季风[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102-161.
    [14] 魏凤英.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预测技术[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15] 李江南,王安宇,蒙伟光, 等. 广东省前汛期和后汛期降水的气候特征[J]. 中山大学学报,2002,41(3):91-94.
    [16] 张永生, 吴国雄. 关于亚洲夏季风爆发及北半球季节突变的物理机制的诊断分析II——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地表感热加热的作用[J]. 气象学报, 1999, 57(1):56-7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43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102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3-12-29
  • 修回日期:  2004-02-1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