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3年淮河流域异常降水期间副热带高压的特征

姚秀萍 于玉斌 刘还珠

姚秀萍, 于玉斌, 刘还珠. 2003年淮河流域异常降水期间副热带高压的特征[J].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4): 393-401.
引用本文: 姚秀萍, 于玉斌, 刘还珠. 2003年淮河流域异常降水期间副热带高压的特征[J].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4): 393-401.
YAO Xiu-ping, YU Yu-bin, LIU Huan-zhu.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TROPICAL ANTICYCLONE DURING THE ABNORMAL RAINFALL PERIOD OVER THE HUAIHE RIVER REGION 2003[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05, (4): 393-401.
Citation: YAO Xiu-ping, YU Yu-bin, LIU Huan-zhu.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TROPICAL ANTICYCLONE DURING THE ABNORMAL RAINFALL PERIOD OVER THE HUAIHE RIVER REGION 2003[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05, (4): 393-401.

2003年淮河流域异常降水期间副热带高压的特征

基金项目: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135020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05008号共同资助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TROPICAL ANTICYCLONE DURING THE ABNORMAL RAINFALL PERIOD OVER THE HUAIHE RIVER REGION 2003

  • 摘要: 采用NCEP资料以及NOAA卫星观测的OLR场资料, 分析了2003年6~7月淮河流域暴雨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特征, 结果表明西太副高相对偏北并且相对稳定;西太副高活动呈现出南北移动和东西进退的特征, 但是东西进退明显于南北移动;副高脊线从低层到高层向北倾斜, 并且在副高脊线附近的低层以下沉运动为主, 在其上层以上升运动为主;中高纬度阻塞高压双阻型的建立、强劲而稳定少动的中纬度西风急流以及热带异常活跃的对流, 均有利于副热带高压的相对稳定;淮河流域异常的持续降水, 加强了对流潜热的释放, 有利于副高的加强西伸。

     

  • [1] 陶诗言,等.中国夏季副热带天气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1-146.
    [2] 陶诗言,徐淑英.夏季江淮流域持久性旱涝现象的环流特征[J].气象学报,1962,32(1):1-18.
    [3] 黄士松.副热带高压东西向移动及其预报的研究[J].气象学报,1963,33(3):320-332.
    [4] 毕慕莹.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振荡[J].气象学报.1989,47(4):467-474.
    [5] 喻世华,杨维武.季节内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进退的诊断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1995,11(3):214-222.
    [6] 喻世华,张韧,杨维武.副热带高压进退机理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9.123-169.
    [7] 朱玉先,喻世华.副热带高压季节性北跳的诊断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1997,13(3):246-257.
    [8] 吴国雄,刘屹岷,刘平.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的影响Ⅰ:尺度分析[J].气象学报,1999,57(3):257-263.
    [9] 刘屹岷,刘辉,刘平,等.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的影响Ⅱ:陆面感热加热与东太平洋北美副高[J].气象学报,1999,57(4):385-396.
    [10] 刘屹岷,吴国雄,刘辉,等.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的影响Ⅲ:凝结潜热加热与南亚高压及西太平洋副高[J].气象学报,1999,57(5):525-538.
    [11] 任荣彩,吴国雄.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结构及短期变异机制的分析[J].气象学报.2003,61(2):180-195.
    [12] 蒋尚城.1991年江淮流域梅雨OLR场的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1993,4(3):301-309.
    [13] 蒋尚城,张卫东.OLR揭示的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气候特征[J].地理研究,1994,3(2):27-33.
    [14] 蒋尚城,戴志远.卫星观测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气候学特征[J].科学通报.1989,34(19):1492-1493.
    [15] 蒋尚城,张卫东.全球ITCZ的气候特征研究[J].气象学报,1988,46(2):241-245.
    [16] 梁建茵,吴尚森,游积平.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及强度变化[J].热带气象学报,1999,15(2):97-105.
    [17] 吴尚森,梁建茵.南海夏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变化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01,17(4):337-344.
    [18] 陈希,沙文钰,李妍.1998年夏欧亚阻塞高压对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2,18(4):368-373.
    [19] 吴国雄,丑纪范,刘屹民,等.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的动力学问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433.
    [20] 吴国雄,刘还珠.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和倾斜涡度发展[J].气象学报,1999,57(1):129-14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55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77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4-09-08
  • 修回日期:  2004-12-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