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南海海洋站观测海气热通量的时间演变特征

吴迪生 许建平 王以琳 闫敬华 冯伟忠 黎广媚 白毅平 张红梅 张纪伟 赵雪

吴迪生, 许建平, 王以琳, 闫敬华, 冯伟忠, 黎广媚, 白毅平, 张红梅, 张纪伟, 赵雪. 南海海洋站观测海气热通量的时间演变特征[J].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5): 517-524.
引用本文: 吴迪生, 许建平, 王以琳, 闫敬华, 冯伟忠, 黎广媚, 白毅平, 张红梅, 张纪伟, 赵雪. 南海海洋站观测海气热通量的时间演变特征[J].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5): 517-524.
WU Di-sheng, XU Jian-ping, WANG Yi-lin, YAN Jing-hua, FENG Wei-zhong, LI Guang-mei, BAI Yi-ping, ZHANG Hong-mei, ZHANG Ji-wei, ZHAO xu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IR-SEA HEAT FLUX AT OCEAN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SOUTH CHINA SEA[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05, (5): 517-524.
Citation: WU Di-sheng, XU Jian-ping, WANG Yi-lin, YAN Jing-hua, FENG Wei-zhong, LI Guang-mei, BAI Yi-ping, ZHANG Hong-mei, ZHANG Ji-wei, ZHAO xu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IR-SEA HEAT FLUX AT OCEAN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SOUTH CHINA SEA[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05, (5): 517-524.

南海海洋站观测海气热通量的时间演变特征

基金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4102749);国家科技部攀登项目A "南海季风试验研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8040900-1);国家海洋局海洋动力过程与卫星海洋学重点实验室共同资助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IR-SEA HEAT FLUX AT OCEAN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SOUTH CHINA SEA

  • 摘要: 为探索西沙和南沙海气热通量时间演变特征,用海洋站观测资料计算了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值及海面热收支年循环。结果表明:季风爆发前,西沙海气界面热量交换较弱,水汽通量较小,以海洋获得热量为主;季风爆发后,海气界面热量交换接近平衡。南沙全年主要是海洋对大气加热。南沙和西沙海面吸收短波辐射年周期特征明显,极大值出现在冬半年。西沙海面潜热通量存在半年周期特征,极大值也是出现在冬半年。结论:冬半年海面热通量变化对翌年的季风将产生重要影响。

     

  • [1] 罗会邦. 南海夏季风爆发及相关雨带演变特征[A].南海季风爆发和演变及其与海洋的相互作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25-29.
    [2] 何金海,王黎娟,徐海明. 1998年南海夏季风建立前后的突变特征及爆发过程的初步分析[A].南海季风爆发和演变及其与海洋的相互作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30-33.
    [3] 陈隆勋,祝从文. 1998年SCSMEX期间南海夏季风爆发特征及其机制的初步分析[A].南海季风爆发和演变及其与海洋的相互作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13-15.
    [4] 陈隆勋,朱乾根,罗会邦,等. 东亚季风[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162-171.
    [5] 张庆荣,麦波强. 南沙海域海气相互作用与天气气候特征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3-40.
    [6] 王东晓,周发璓,李永平. 南海表层水温和海面热收支的年循环特征[J].海洋学报,1997,19(3):33-44.
    [7] 国家海洋局. "向阳红09"海洋调查船中太平洋西部调查报告[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1. 12-39.
    [8] 布德科. 地表面热量平衡[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0. 28-45.
    [9] BUNKER A F. Computations of surface energy flux and annual air sea interaction cycles of the North Atlantic ocean[J] .Mon Wea Rev,1976,104(9):1122-1140.
    [10] 谢安,戴念军. 关于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和季风强度定义的初步意见[A].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与季风指数[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67-70.
    [11] 戴念军,谢安,张勇. 南海夏季风活动的年际和年代际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5(4): 363-374.
    [12] LI Chongyin,WU Jingbo. On the onse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in 1998[J].Adv Atmos Sci, 2000,17:193-204.
    [13] 张翔,邓冰. 发展与不发展南海扰动的能量收支与转换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1998, 14(1):11-19.
    [14] 马柱国,冯松,王冬梅. TOGA-COARE强化期(IOP)西太平洋热带海域的热通量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1998,14(1):20-27.
    [15] 丁治英,沈桐立,丁一汇. 副热带高压和对流潜热加热与南海台风的耗散及维持[J].热带气象学报,1998, 14(4):306-313.
    [16] 顾建峰,王谦谦,刘坚刚. 海表温度异常短期效应的数值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1998, 14(4):323-32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74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150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4-03-22
  • 修回日期:  2005-07-1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