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和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的选取

高辉 梁建茵

高辉, 梁建茵. 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和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的选取[J].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5): 525-532.
引用本文: 高辉, 梁建茵. 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和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的选取[J].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5): 525-532.
GAO Hui, LIANG Jian-yin. DEFINITION OF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S ONSET DATE AND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S INDEX[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05, (5): 525-532.
Citation: GAO Hui, LIANG Jian-yin. DEFINITION OF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S ONSET DATE AND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S INDEX[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05, (5): 525-532.

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和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的选取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2330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211010课题;科技部公益性研究项目 "南海夏季风活动的监测及服务研究 ";热带海洋气象科学研究基金共同资助

DEFINITION OF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S ONSET DATE AND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S INDEX

  • 摘要: 对近几年来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和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的选取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全面的概述,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1] TAO S Y, CHEN L X. 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o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China[A].MonsoonMeteorolog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60-92.
    [2] 陈隆勋,李薇,赵平,等. 东亚地区夏季风爆发过程[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2,5(3):345-355.
    [3] 江静,钱永甫. 南海地区降水的时空特征[J].气象学报, 2000,58(1):60-69.
    [4] 乔云亭,简茂球,罗会邦,等. 南海夏季风降水的区域差异及其突变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02,18(1):38-44.
    [5] 阎俊岳. 南海西南季风爆发的气候特征[J].气象学报,1997,55(2):174-186.
    [6] 贺海晏,温之平,简茂球,等. 1982~1996年亚洲热带夏季风建立迟早的探讨Ⅰ--热带季风环流的主要特征和季风建立指数[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9(1):91-96.
    [7] 李祟银,龙振夏. 一种南海季风的指数及其年际变化[A].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与季风指数[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78-82.
    [8] 姚永红,钱永甫. 用湿位涡定义的南海西南季风指数及其与我国区域降水的关系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6):781-788.
    [9] 梁建茵,吴尚森. 南海西南季风爆发日期及其影响因子[J].大气科学,2002,26(7):829-844.
    [10] WANG B, LIN H, ZHANG Y S, et al. Definition of South China Sea Monsoon Onset and commencement of the East AsiaSummer Monsoon[J].J Climate, 2004, 17(4): 699-710.
    [11] 谢安,戴念军. 关于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和季风强度定义的初步意见[A].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与季风指数[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67-70.
    [12] 梁建茵,吴尚森. 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及强度变化[J].热带气象学报,1999,15(2):97-105.
    [13] 刘霞.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气候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1998,14(1):28-37.
    [14] 刘秦玉,刘鹏辉,贾英来,等. 确定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的指标[A].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与季风指数[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71-76.
    [15] 张秀芝,李江龙,阎俊岳,等.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环流特征及指标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2,7(3):321-331.
    [16] 徐海明. 关于东亚热带和副热带夏季风(梅雨)建立特征、机制及其年际变率的研究[D].南京:南京气象学院,1999.
    [17] 王黎娟.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的突变特征及其年际变化[D].南京:南京气象学院,1999.
    [18] 金祖辉. TBB资料揭示的南海季风爆发的气候特征[A].南海夏季风爆发和演变及其与海洋的相互作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57-65.
    [19] 郭品文. 亚洲热带夏季风爆发的特征、机制及南海海气耦合低频振荡[D].南京:南京气象学院,1997.
    [20] 蓝光东,温乏平,贺海晏.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大气热源特征及其爆发迟早原因的探讨[J].热带气象学报,2004,20(2):271-280.
    [21] 冯瑞权,王安宇,吴池胜,等. 南海夏季风建立的气候特征I--40年平均[J].热带气象学报,2001,17(3):345-354.
    [22] 高辉,何金海,谭言科,等. 40a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24(3):379-383.
    [23] 何金海,丁一汇,高辉,等. 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与季风指数[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123.
    [24] WEBSTER P J, SONG Yang. Monsoon and ENSO: Selectively interactive systems[J].Quart J Roy Meteor Soc, 1992,118(507): 877-926.
    [25] WU A M, NI Y Q. The influence of Tibetan P1ateau on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Asian monsoon[J].Adv Atmos Sci,1997, 14(4): 491-504.
    [26] 张庆云,陶诗言,陈烈庭. 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年际变化与东亚大气环流[J].气象学报,2003,61(4):559-568.
    [27] 周兵,何金海,吴国雄,等. 关于东亚副热带季风指数选择的讨论[A].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与季风指数[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111-117.
    [28] 何敏,宋文玲,许力. 南海季风指数的定义及预测[A].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与季风指数[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109-110.
    [29] WANG Huijun. The weakening of the 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 after the end of 1970's[J].Adv Atmos Sci, 2001,18(3): 376-386.
    [30] 黄刚,严中伟. 东亚夏季风环流异常指数及其年际变化[J].科学通报,1999,44(4):421-424.
    [31] WANG B, FAN Z. Choice of 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 indices[J].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1999, 80(4): 629-638.
    [32] 郭其蕴. 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变化的分析[J].地理学报,1983,38(2):207-216.
    [33] 施能,朱乾根,吴彬贵. 近四十年东亚夏季风及我国夏季大尺度天气气候异常[J].大气科学,1996,20(5):575-583.
    [34] 孙秀荣,陈降勋,何金海.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与东亚夏季风强度关系[A].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与季风指数[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71-76.
    [35] 祝从文,何金海,吴国雄. 东亚季风指数及其与大尺度热力环流年际变化关系[J].气象学报,2000,58(3):391-402.
    [36] 高辉,张芳华. 关于东亚夏季风指数的比较[J].热带气象学报, 2003,19(1):79-86.
    [37] 高辉,何金海,徐海明. 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与季风指数[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71-7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94
  • HTML全文浏览量:  6
  • PDF下载量:  108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4-06-18
  • 修回日期:  2004-11-0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