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3年淮河多雨期西太平洋副高活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金荣花 矫梅燕 徐晶 秦华锋

金荣花, 矫梅燕, 徐晶, 秦华锋. 2003年淮河多雨期西太平洋副高活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1): 60-66.
引用本文: 金荣花, 矫梅燕, 徐晶, 秦华锋. 2003年淮河多雨期西太平洋副高活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1): 60-66.
JIN Rong-hua, JIAO Mei-yan, XU Jing, QIN Hua-feng. ABNORMAL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ANALYSI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CTIVITY DURING THE HUAIHE FLOODS IN 2003[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06, (1): 60-66.
Citation: JIN Rong-hua, JIAO Mei-yan, XU Jing, QIN Hua-feng. ABNORMAL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ANALYSI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CTIVITY DURING THE HUAIHE FLOODS IN 2003[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06, (1): 60-66.

2003年淮河多雨期西太平洋副高活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基金项目: 国家气象中心项目“2003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研究”资助

ABNORMAL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ANALYSI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CTIVITY DURING THE HUAIHE FLOODS IN 2003

  • 摘要: 分析2003年淮河多雨期西太平洋副高活动特征,认为副高脊线位置偏南和相对稳定、西脊点偏西以及三次南北和东西振荡的中短期活动过程,是2003年淮河多雨期副高活动的主要特征,符合江淮流域洪涝年份副高活动的统计规律。利用动力学理论和天气学原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2003年淮河多雨期副高活动的成因和机制。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副高已有的研究结果,还揭示出副高与西风带系统和副热带急流活动之间新的特征关系。

     

  • [1] 赵振国.中国夏季旱涝及环境场[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49-50.
    [2] 张庆云,陶诗言.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跳及异常的研究[J].气象学报,1999,57(5):539-547.
    [3] 刘孝昌,魏维宽.安徽省气象台天气预报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38-39.
    [4] 陶诗言,张庆云,张顺利.夏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的活动[J].气象学报,2001,59(6):747-758.
    [5] 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115-120;474-491.
    [6] 姚愚,严华生,程建刚.主汛期(6~8月)副高各指数与中国160站降雨的关系[J].热带气象学报,2004,20(6):651-661.
    [7] 谭桂容,孙照渤.西太平洋副高与华北旱涝的关系[J].热带气象学报,2004,20(2):206-211.
    [8] 蔡学湛,温珍治,吴滨.西太平洋副高与ENSO的关系及其对福建雨季降水分布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2003,19(1):36-42.
    [9] 黄晓东,罗会邦.东亚夏季风雨带和西太平洋副高季节变化的耦合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04,20(2):122-128.
    [10] 丁一汇.高等天气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171-172.
    [11] 陶诗言,朱福康.夏季亚洲南部100毫巴流型的变化及其与副热带高压进退的关系[J].气象学报,1964,34(4):385-395.
    [12] 张韧,何金海,董兆俊,等.南亚夏季风影响西太平洋副高南北进退活动的小波包能量诊断[J].热带气象学报,2004,20(2):113-121.
    [13] 晏红明,严华生,谢应齐.中国汛期降水的印度洋SSTA信号特征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1,17(2):109-116.
    [14] 毕宝贵,章国材,李泽椿.2003年淮河洪涝与西太副高异常及成因的关系[J].热带气象学报,2004,20(5):505-514.
    [15] 温敏,何金海.夏季西太平洋副高脊线的活动特征及其可能的机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2,25(3):289-297.
    [16] 徐海明,何金海,周兵.江淮入梅前后大气环流的演变特征和西太平洋副高北跳西伸的可能机制[J].应用气象学报,2001,12(2):150-158.
    [17] 刘屹岷,吴国雄,刘辉,等.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的影响Ⅲ:凝结潜热加热与南亚及西太平洋副高[J].气象学报,1999,57(5):525-538.
    [18] 任荣彩,吴国雄.1998年夏季副热带高压的短期结构特征及形成机制[J].气象学报,2003,61(2):180-19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90
  • HTML全文浏览量:  2
  • PDF下载量:  122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4-09-03
  • 修回日期:  2005-01-0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