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暴雨区的能量积聚和释放

周海光 刘海涛 刘延英

周海光, 刘海涛, 刘延英. 暴雨区的能量积聚和释放[J].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1): 74-78.
引用本文: 周海光, 刘海涛, 刘延英. 暴雨区的能量积聚和释放[J].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1): 74-78.
ZHOU Hai-guang, LIU Hai-tao, LIU Yan-ying. THE ACCUMULATION AND DISCHARGE OF ENERGY IN HEAVY RAIN AREAS[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06, (1): 74-78.
Citation: ZHOU Hai-guang, LIU Hai-tao, LIU Yan-ying. THE ACCUMULATION AND DISCHARGE OF ENERGY IN HEAVY RAIN AREAS[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06, (1): 74-78.

暴雨区的能量积聚和释放

基金项目: 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4CB418305);科技部2002年度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2002DIA20013)资助

THE ACCUMULATION AND DISCHARGE OF ENERGY IN HEAVY RAIN AREAS

  • 摘要: 从第二类有限区域湿有效能量收支方程出发,计算方程主要几项的数值,分析广东省三次暴雨的能量积聚和释放。结果表明:暴雨区及其临近地区在暴雨过程之前、暴雨中期和暴雨之后,不但各项的数值有很大差异,而且各项所起的作用也明显不同。

     

  • [1] 汪永铭,苏百兴,常越.1998年试验期间华南暴雨的系统配置和环流特点[J].热带气象学报,2000,16(2):123-130.
    [2] 古志明,冯瑞权,吴池胜.一次华南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0,16(2):173-179.
    [3] 李亚萍,吕艳彬,陶祖钰.用华南暴雨试验雨量资料对TRMM/TMI-85.5 GHz测雨能力的考察[J].热带气象学报,2001,17(3):251-257.
    [4] 闫敬华,薛纪善."5.24"华南中尺度暴雨系统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2,18(4):302-308.
    [5] 刘淑媛,郑永光,陶祖钰.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低空急流的脉动与暴雨关系[J].热带气象学报,2003,19(3):285-290.
    [6] 李晨光,刘淑媛,陶祖钰.华南暴雨试验期间香港风廓线雷达资料的评估[J].热带气象学报,2003,19(3):269-276.
    [7] 吴宝俊.湿有效位能及其在暴雨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1982,8(11):4-7.
    [8] 刘延英,许晨海,吴宝俊.1990年京津冀三次暴雨的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1993,4(3):349-355.
    [9] 刘延英,仪清菊,周丽,等.1991年江淮梅雨的湿有效能量分析[J].气象学报,1999,57(6):741-750.
    [10] 周海光,刘延英,石定朴.广东"5.24"暴雨的湿有效能量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26(6):859-864.
    [11] 吴宝俊,蒋凤英.有限区域湿有效位能收支方程[J].气象学报,1983,41(3):338-342.
    [12] 陶诗言.中国之暴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8-24.
    [13] 石定朴.非常规气象资料在华南暴雨分析中的应用[C]//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珠海: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研究项目办公室,2002: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00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107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4-08-23
  • 修回日期:  2005-01-2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