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热带气旋及相关天气系统对上海强梅雨的影响分析

陈永林 曹晓岗

陈永林, 曹晓岗. 热带气旋及相关天气系统对上海强梅雨的影响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4): 326-330.
引用本文: 陈永林, 曹晓岗. 热带气旋及相关天气系统对上海强梅雨的影响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4): 326-330.
CHEN Yong-lin, CAO Xiao-gang. ANALYSIS OF INFLUENCE TO STRONG MEIYU IN SHANGHAI OF TROPICAL CYCLONE AND RELEVANT SYNOPTIC SYSTEMS[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06, (4): 326-330.
Citation: CHEN Yong-lin, CAO Xiao-gang. ANALYSIS OF INFLUENCE TO STRONG MEIYU IN SHANGHAI OF TROPICAL CYCLONE AND RELEVANT SYNOPTIC SYSTEMS[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06, (4): 326-330.

热带气旋及相关天气系统对上海强梅雨的影响分析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05011);上海市科委课题(05DZ05815)

ANALYSIS OF INFLUENCE TO STRONG MEIYU IN SHANGHAI OF TROPICAL CYCLONE AND RELEVANT SYNOPTIC SYSTEMS

  • 摘要: 通过对1996年和1999年上海强梅雨的分析,发现在强梅雨年的梅雨期内140°E以西的西北太平洋上无热带气旋(以下简称TC)活动,使副高脊线和梅雨锋得以持久稳定,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长时间强(多)梅雨。研究还表明,强梅雨年的副高脊线比常年偏北1~4个纬距,梅雨量的多少与副高、西风带系统的强弱、系统稳定控制的时间长短及其系统相互作用的位置有关。

     

  • [1] 琚建华,赵尔旭.东亚夏季风区的低频振荡对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2005,21(2):163-171.
    [2] 覃军,王盘兴.中国东部夏季三个雨带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中高纬环流和海温的关[J].热带气象学报,2005,21(1):63-71.
    [3] 蔡学湛,温珍治,吴滨.西太平洋副高与ENSO的关系及其对福建雨季降水分布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2003,19(1):36-42.
    [4] 雷小途,陈联寿.热带气旋与中纬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热带气象学报,2001,11(4):452-461.
    [5] KANG Di,LI Wenhon,CHEN Lianshou.Typhoon 9106's effect on Meiyu's ending in Jianhai Valleys,international symposium torrential rain and flood[C].Huangshan:国家气象局天气司,1992:259-260.
    [6] 陈联寿,丁一汇.西太平洋台风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43-120.
    [7] 徐海明.9106号台风的热力作用对出梅影响的数值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1994,10(3):231-237.
    [8] 中国气象局.1996年、1999年热带气旋年鉴[Z].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1999.
    [9]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500 hPa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资料[J].气象,1996,22(8、9):64;1999,25(8、9):6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20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135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5-01-02
  • 修回日期:  2005-08-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