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5年6月华南暴雨期间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过程分析

司东 温敏 徐海明 何金海

司东, 温敏, 徐海明, 何金海. 2005年6月华南暴雨期间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过程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08, (2): 169-175.
引用本文: 司东, 温敏, 徐海明, 何金海. 2005年6月华南暴雨期间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过程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08, (2): 169-175.
SI Dong, WEN Min, XU Hai-ming, HE Jin-hai. ANALYSIS OF THE WESTWARD EXTENSION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DURING THE HEAVY RAIN PERIOD OVER THE SOUTHERN CHINA IN JUNE 2005[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08, (2): 169-175.
Citation: SI Dong, WEN Min, XU Hai-ming, HE Jin-hai. ANALYSIS OF THE WESTWARD EXTENSION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DURING THE HEAVY RAIN PERIOD OVER THE SOUTHERN CHINA IN JUNE 2005[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08, (2): 169-175.

2005年6月华南暴雨期间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过程分析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我国南方致洪暴雨检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2004CB418304)资助

ANALYSIS OF THE WESTWARD EXTENSION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DURING THE HEAVY RAIN PERIOD OVER THE SOUTHERN CHINA IN JUNE 2005

  • 摘要: 利用NCEP/NCARⅡ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我国实测的降水资料,对2005年6月华南暴雨期间西太平洋副高的西伸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高的东西进退可能与暴雨过程存在某种联系。分析指出副高中心的下沉气流主要是由副高南北两侧雨带中凝结潜热释放效应所致的上升气流在高空下沉而产生的,副高中心垂直运动的出现有利于副高的加强。而副高南北两侧雨带不但可以加强副高,同时又会激发正涡度增长,限制副高在南北方向上的活动,此时西侧印度季风雨带则会在副高西侧激发反气旋性涡度发展,即可诱使副高西伸。因此,华南强降水和印度季风区降水的共同作用使得副高加强西伸。

     

  • [1] 吴国雄,刘屹岷,刘平.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带形成和变异的影响Ⅰ:尺度分析[J].气象学报,1999,57(3):257-263.
    [2] 刘屹岷,刘辉,刘平,等.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的影响Ⅱ:陆面感热与东太平洋副高[J].气象学报,1999,57(4):385-396.
    [3] 刘屹岷,吴国雄,刘辉,等.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的影响III:凝结潜热加热与南亚及西太平洋副高[J].气象学报,1999,57(5):525-538.
    [4] 姚秀萍,于玉斌,刘还珠.2003年淮河流域异常降水期间副热带高压的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05,21(4):393-401.
    [5] 金荣花,矫梅燕,徐晶,等.2003年淮河多雨期西太平洋副高活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6,22(1):60-67.
    [6] 毕宝贵,章国材,李泽椿.2003年淮河洪涝与西太副高异常及成因的关系[J].热带气象学报,2004,20(5):505-513.
    [7] HOSKINS B J.On the existence and strength of the summer subtropical anticyclones[J].Bull Amer Meteorol Soc,1996,77:1 287-1 292.
    [8] 吴国雄,刘屹岷,刘平,等.纬向平均副热带高压和Hadley环流下沉支的关系[J].气象学报,2002,60(5):635-636.
    [9] 刘屹岷,吴国雄.副热带高压研究回顾及对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J].气象学报,2000,58(4):500-512.
    [10] 喻世华,张韧,杨维武.副热带高压进退机理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9:123-222.
    [11] 喻世华,杨维武.季节内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进退的诊断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1995,11(3):214-222.
    [12] 张涛.华南东北暴雨成灾,华北黄淮干旱炎热[J].气象,2005,31(9):90-93.
    [13] 王成林,邹力.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际变率及其与ENSO的相关性[J].热带气象学报,2004,20(2):137-145.
    [14] WEN Min,HE Jinhai,TAN Yanke.Movement of the ridge line of summer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J].Acta Meteoro Sinica,2003,17(1):37-51.
    [15] 温敏,何金海.夏季西太平洋副高脊线的活动特征及其可能的机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2,25(3):289-397.
    [16] 王黎娟,温敏,罗玲,等.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变动与大气热源的关系[J].热带气象学报,2005,21(5):488-496.
    [17] 温敏,施晓晖.1998年夏季西太副高活动与凝结潜热加热的关系[J].高原气象,2006,25(4):615-623.
    [18] 何金海,温敏,施晓晖,等.南海夏季风建立期间副高带断裂和东撤及其可能机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2,38(3):318-33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89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55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6-11-16
  • 修回日期:  2007-03-0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