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近50年广东冬半年降水的变化及连旱成因

纪忠萍,温晶,方一川,高晓容,谷德军,吴秀兰,李茵茵

纪忠萍,温晶,方一川,高晓容,谷德军,吴秀兰,李茵茵. 近50年广东冬半年降水的变化及连旱成因[J]. 热带气象学报, 2009, (1): 29-37.
引用本文: 纪忠萍,温晶,方一川,高晓容,谷德军,吴秀兰,李茵茵. 近50年广东冬半年降水的变化及连旱成因[J]. 热带气象学报, 2009, (1): 29-37.

近50年广东冬半年降水的变化及连旱成因

  • 摘要: 利用EOF分析、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广东近50年(1957—2006年)冬半年(当年10月—次年3月)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冬半年降水存在显著的准40年、准2年左右的变化周期,偏少阶段主要发生在1950年代末—1970年代初、1990年代末至今。冬半年发生连旱的频率远大于连涝的频率。广东冬半年降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具有明显的正相关,与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的海温具有明显的负相关。连续干旱年出现在Ni?o3.4区的海温为负、正异常年的频率分别为61.5%、38.5%。通过对冬半年异常连旱年Ni?o3.4区海温分别为正、负异常时的大气环流场进行合成分析,可知极涡偏弱,欧洲槽偏强,巴尔喀什湖附近的高压脊偏强,广东为一致的偏北风距平场控制,冷空气活跃,而亚洲大陆中低纬度西风带低压扰动不活跃,南支槽活动偏弱,是导致广东冬半年产生连续干旱的共同原因。

     

  • [1] 谷德军, 纪忠萍, 林爱兰,等. 广州春季降水的变化及其前兆信号[J].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21(6): 614-623.[2] 王志伟, 翟盘茂. 中国北方近50年干旱变化特征[J]. 地理学报, 2003, 58(增刊):61-68.[3] 马柱国. 华北干旱化趋势及转折性变化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关系[J]. 科学通报, 2007, 52(10): 1 199-1 206.[4] 晏红明, 段旭, 程建刚. 2005年春季云南异常干旱的成因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2007,23(3):300-306.[5] 魏凤英, 张京江. 华北地区干旱的气候背景及其前兆强信号[J]. 气象学报, 2003, 61(3): 354-363.[6] 章芳, 苏炳凯. 我国北方干旱化趋势预测[J]. 高原气象, 2002, 21(5): 479-487.[7] 谢炯光. 广东省前汛期降水分布趋势的分析与预测[J]. 应用气象学报, 1997, 8(4): 452-459.[8] 贺海晏. 近40 年广东省的旱涝特征[J]. 热带气象学报, 1998, 14(4): 297-305.[9] 梁建茵, 吴尚森. 广东省汛期旱涝成因和前期影响因子探讨[J]. 热带气象学报,2001,17(2): 97-108.[10] 林爱兰. 广东前汛期月降水异常的强信号研究及预测概念模型[J]. 热带气象学报, 2002, 18(3): 219-226.[11] 李春晖,梁建茵, 吴尚森. 近百年广州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 热带气象学报,2004, 20(4): 365-374.[12] 郭其蕴, 王日生. 东亚冬季风活动与厄尔尼诺的关系[J]. 地理学报, 1990 , 45 (1) : 68-77.[13] 陶诗言, 张庆云. 亚洲冬夏季风对ENSO 事件的响应[J]. 大气科学, 1998, 22(4): 399-407.[14] 何溪澄, 丁一汇, 何金海, 等. 中国南方地区冬季风降水异常的分析[J]. 气象学报, 2006, 64(5): 594-604.[15] http://www.cpc.ncep.noaa.gov/products/analysis_monitoring/ensostuff/ensoyears.shtml.[16] SMITH T M, REYNOLDS R W. Extended reconstruction of glob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based on COADS data (1854-1997)[J]. Journal of Climate, 2003,16(10): 1 495-1 510.[17] SMITH T M, REYNOLDS R W. Improved extended reconstruction of SST (1854-1997) [J]. Journal of Climate, 2004,17(12): 2 466-2 477.[18] 徐建军, 朱乾根, 周铁汉. 近百年东亚冬季风的突变性和周期性[J]. 应用气象学报, 1999, 10(1): 1-8.[19 ] WANG B, WU R, FU X. Pacific East Asian teleconnection: How does ENSO affect East Asian climate ?[J]. J Climate , 2000, 13(9): 1 517-1 536.[ 20] WANG B, ZHANG Q. Pacific East Asian teleconnection. Part Ⅱ:How the Philippine sea anomalous anticyclone is established during El Ni?o development ?[J]. J Climate, 2002, 15(22): 3 252-3 265.[21] 陶诗言. 冬季由印缅来的低槽对于华南天气的影响[J]. 气象学报,1953, 23(3):172-19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19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117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