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近48年广东省降雨侵蚀力的变化

罗健 胡耀国 荣艳淑 廖义善

罗健, 胡耀国, 荣艳淑, 廖义善. 近48年广东省降雨侵蚀力的变化[J].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4): 499-505.
引用本文: 罗健, 胡耀国, 荣艳淑, 廖义善. 近48年广东省降雨侵蚀力的变化[J].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4): 499-505.

近48年广东省降雨侵蚀力的变化

  • 摘要: 降雨侵蚀力反映由降雨引起的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利用广东省25个站点48年(1960—2007年)的日雨量资料计算了广东省的降雨侵蚀力,并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降雨侵蚀力进行趋势、突变和周期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48年来广东省年降雨侵蚀力呈增加趋势,春、夏、冬三季降雨侵蚀力呈上升趋势,秋季降雨侵蚀力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广东省年降雨侵蚀力在48年内未出现明显的突变现象,夏秋两季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发生了突变,而春冬两季则无突变现象发生;年降雨侵蚀力和四季降雨侵蚀力均存在4个左右的周期变化。

     

  • [1] IPCC (Intergovernment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limate Change 2001: The Scientific Basic(http://www.ipcc.ch/pub).[2] WISCHMEIER W H, SMITH D D. Predicting rainfall erosion losses: A guide to conservation planning[M]. Agriculture Handbook, 1978, No.537. USDA.[3] 王万中,焦菊英,郝小品. 中国降雨侵蚀力R值的计算与分布(Ⅱ)[J]. 水土保持学报,1996,2(1):29-39.[4] Renard K G, Freimund J R. Using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to estimate the R-factor in the revised USLE [J]. Journal of hydrology, 1994, 157: 287-306.[5] 周伏健,陈明华,林福兴, 等. 福建省降雨侵蚀力指标R值[J]. 水土保持学报,1995,9(1):13-18.[6] 宁丽丹,石辉. 利用日降雨量资料估算西南地区的降雨侵蚀力[J]. 水土保持学报,2003,10 (4):183-186.[7] 章文波,谢云,刘宝元. 利用日雨量计算降雨侵蚀力的方法研究[J]. 地理科学,2002,22(6):705-711.[8] 章文波,谢云,刘宝元. 不同类型雨量资料估算降雨侵蚀力[J]. 资源学报,2003,25(1):35-41.[9] 李江南,王安宇,蒙伟光,等. 广东省前汛期和后汛期降水的气候特征[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1(3): 91-94.[10] 刘艳群,陈创买,郑勇. 珠江流域4~9月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和类型[J]. 热带气象学报,2008,24(1):67-73.[11] 刘平,吴志峰,匡耀球 等. 基于日降雨数据的广东省降雨侵蚀力初步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2005,21(5):555-560.[12] 温美丽,张虹鸥,杨宪杰. 广东省主要站点降雨侵蚀力时间分布规律研究[J]. 热带地理,2007,27(2):102-106.[13] 魏凤英.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42-47.[14] YUE S, PILON P, and CAVADIAS G. Power of the Mann-Kendall and Spearman’s rho tests for detecting monotonic trends in hydrology series[J]. Journal of Hydrology, 2002, 259: 254-271.[15] TORRENCE C, COMPO G P. A practical guild to wavelet analysis[J]. Bull Amer Meteor Soc, 1998, 79: 61-78.[16] 王兆礼,陈晓宏,张灵, 等. 近40年来珠江流域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J]. 水文,2006,26(6):71-75.[17] 彭丽英,王谦谦,马慧. 华南前汛期暴雨气候特征的研究[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29(2):249-253.[18] 任国玉,郭军,徐铭志, 等.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J]. 气象学报,2005,63(6):942-956.[19] 王遵娅,丁一汇,何金海 等. 近50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特征再分析[J]. 气象学报,2004,62(2):228-236.[20] 向辽元,陈星,黎翠红. 近55年中国大陆地区降水突变的区域特征[J]. 暴雨灾害,2007,26(2):149-15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60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171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