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南海-太平洋热带气旋形成个数对调制广东汛期降水季节内变化的环流系统对比分析

李春晖 万齐林 郑彬 林爱兰 谷德军

李春晖, 万齐林, 郑彬, 林爱兰, 谷德军. 南海-太平洋热带气旋形成个数对调制广东汛期降水季节内变化的环流系统对比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5): 533-543.
引用本文: 李春晖, 万齐林, 郑彬, 林爱兰, 谷德军. 南海-太平洋热带气旋形成个数对调制广东汛期降水季节内变化的环流系统对比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5): 533-543.

南海-太平洋热带气旋形成个数对调制广东汛期降水季节内变化的环流系统对比分析

  • 摘要: 利用上海台风所组织整编的《台风年鉴》(1949—2005年)、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中国逐日降水资料,分析南海-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形成个数多年(以下简称多年)、形成个数少年(以下简称少年)对广东30~60天振荡降水的影响。考虑到其周期振荡的非规则性,相应降水9个位相(即第1、3、5、7和9位相分别对应降水的最低值、正转折点(由负转为正)、最高值、负转折点(由正转负)和最低值)分别对850 hPa、200 hPa风场和850 hPa的动能、涡度、水汽通量输送以及Hadley环流和Walker环流场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在多年,具有较大动能的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地区环流东移与南海-西太平洋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异常气旋-反气旋对西移的交汇,通过在北半球上升、南半球下沉的异常闭合经圈环流和水汽输送,把西边和南边海洋暖湿气流源源不断输送到广东,使其30~60天振荡降水增加;而在少年,广东地区30~60天振荡降水与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地区环流联系不强,主要受南海-西太平洋的东北-西南走向的异常气旋反气旋对的影响,通过北半球低纬增强的异常上升支的局地作用和水汽输送,把南边海洋暖湿气流源源不断输送到广东,使其30~60天振荡降水增加。由于109~119 °E,10~20 °N区域异常的动能、西风、东风切变、垂直速度和水汽输送均比少年强,从而使得广东30~60天振荡降水在多年比少年强。

     

  • [1] LAU K M,YANG G J,SHEN S H. Seasonal and intraseasonal climatology of summer monsoon rainfalls over East Asia[J]. Mon Wea Rev,1988,116(1): 18-37.[2] 袁金南,梁建茵. 用南海西沙站观测资料诊断研究南海季风季节内振荡[J]. 海洋学报,2006, 28(1): 18-25.[3] 唐天毅,吴池胜,王安宇,等. 1999年广东汛期降水的季节内振荡[J]. 热带气象学报,2007,23(6):683-689.[4] 梁建茵,吴尚森. 夏季广东降水异常变化与夏季风[J]. 热带气象学报,1999, 15(1): 38-47.[5] 李玉兰,杜长萱,陶诗言. 1994年东亚夏季风活动的异常与华南的特大洪涝灾害Ⅱ: 1994年两广特大暴雨的天气学分析[C]//1994年华南特大暴雨洪涝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气象出版社,1995: 6-13.[6] 李崇银,龙振夏,李桂龙. 南海热带大气低频振荡与华南初夏降水异常[C]//1994年华南特大暴雨洪涝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 17-23.[7] 史学丽,丁一汇. 1994年中国华南大范围暴雨过程的形成与夏季风活动的研究[J]. 气象学报,2000,55(6):666-678.[8] 温之平,董灵英,吴丽姬,等. 大气30~60天振荡特征及其与广东持续性强降水的联系[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46(5): 98-103.[9] 林爱兰,梁建茵,李春晖,等. “0506”华南持续性暴雨的季风环流背景[J]. 水科学进展,2007, 18(3): 424-432.[10] 毛夏,贺忠,毛绍荣. 华南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的统计特征[J]. 热带气象学报, 1996,12(1): 78-84.[11] 魏清,黄敏辉,黎伟标,等. 登陆广东热带气旋的降水分布和移速变化[J]. 热带气象学报, 2003, 19(增刊): 166-172.[12] 梁建茵, 陈子通, 万齐林, 等. 热带气旋“黄蜂”登陆过程诊断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2003,19(增): 43-55.[13] 林爱兰,万齐林,梁建茵. 登陆华南热带气旋过程降水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2003,19(增): 65-73.[14] 丁伟钰, 林爱兰. GMS5多通道数据与TRMM资料估测华南地区热带气旋降水[J]. 热带气象学报, 2003,19(增): 74-80.[15] 林爱兰,梁建茵,万齐林. 珠江三角洲地区热带气旋逐时雨量分布特征[J]. 自然灾害学报,2004,13(4): 62-69.[16] 丁伟钰,陈子通. 利用TRMM资料分析2002年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降水分布特征[J]. 应用气象学报,2004,15(4): 436-444.[17] TRENBERTH K E. Signal versus noise in the Southern Oscillation[J]. Mon Wea Rev, 1984, 112(2): 326-332.[18] 陈敏, 郑永光, 陶祖钰. 近50年(1949—1996)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特征的再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1999, 15(1): 10-16.[19] 李春晖,刘春霞,程正泉. 近50年南海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海洋影响因子[J]. 热带气象学报,2007, 23(4): 341-347.[20] 宇如聪,周天军,李建,等. 中国东部气候年代际变化三维特征的研究进展[J]. 大气科学,2008, 32(4): 893-905.[21] YU R-C, ZHOU T-J. Seasonality and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he interdecadal change in East Asian monsoon[J]. J Climate, 2007, 20(21): 5 344-5 355.[22] YU R-C, WANG B, ZHOU T-J. Tropospheric cooling and summer monsoon weakening trend over East Asia[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04, 31, L22212, doi:10.1029/2004GL021270.[23] ZHOU T-J, YU R-C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transport associated with typical anomalous summer rainfall patterns in China[J]. J Geophys Res, 2005, 110, D08104, doi: 10.1029/2004JD00541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86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88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