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8年5—6月华南地区强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

张婷 魏凤英

张婷, 魏凤英. 2008年5—6月华南地区强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J].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5): 633-640.
引用本文: 张婷, 魏凤英. 2008年5—6月华南地区强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J].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5): 633-640.

2008年5—6月华南地区强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

  • 摘要: 利用华南地区逐日降水量资料以及美国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5—6月华南连续强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水汽输送及其与南半球相联系的环流背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强降水期间西太平洋副高偏强,位置偏西偏南;鄂霍次克海地区多有阻高出现,形成一脊两槽的经向环流形势,有利于冷空气分裂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交汇。(2) 4次强降水期间索马里急流的水汽输送均异常偏强,孟加拉湾及南海的水汽输送亦偏强;4次降水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又有所差异。(3) 4次强降水过程的发生与越赤道气流及南半球马斯克林高压、澳大利亚高压的加强密切相关,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特别强劲是华南发生暴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前期马斯克林高压、澳大利亚高压以及索马里、西太平洋越赤道气流的异常活动,对于华南强降水过程具有预报指示意义。

     

  • [1] 何有海,关翠华,林锡贵,等. 华南后汛期降雨量的振动和分布[J]. 热带气象学报,1998,14(4):359-363.[2] 丁伟钰,梁经萍. 南海地区OLR变化与华南汛期降水的联系[J]. 热带气象学报,2002,18(3): 276-282.[3] 邓立平,王谦谦. 华南前汛期(4-6月)降水异常特征及其与我国近海海温的关系[J]. 热带气象学报,2002,18(1):45-55.[4] 蔡学湛,王岩,许金镜. 热带对流活动异常对华南前汛期旱涝影响的诊断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2002,18(2):157-164.[5] 李春晖,梁建茵,吴尚森. 近百年广州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 热带气象学报,2004,20(4): 365-374.[6] 梁建茵,吴尚森. 夏季广东降水异常变化与夏季风[J]. 热带气象学报,1999,15(1):38-47.[7] 吕梅, 陈新喜, 陈中一, 等. 1994 年华南暴雨期间夏季风的特征及其对水汽的输送[J]. 热带气象学报, 1998, 14(2): 135-141.[8] 李曾中,方翔,朱福康,等. 西南季风潮与2004年5月我国南方暴雨[J]. 应用气象学报,2006,17(4): 431-437.[9] 廖胜石,罗建英,寿绍文,等. 一次华南暴雨过程中水汽输送和热量的研究[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30(1):107-113.[10] 王黎娟,管兆勇,何金海. 2005年华南致洪暴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成因探讨[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30(2):145-152.[11] 林爱兰,梁建茵,李春晖,等. “0506”华南持续性暴雨的季风环流背景[J]. 水科学进展,2007,18(3):424-432.[12] 许晓林,徐海明,司东. 华南6月持续性致洪暴雨与孟加拉湾对流异常活跃的关系[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30(4):463-471.[13] 赵玉春,李泽椿,肖子牛. 南半球冷空气爆发对华南连续暴雨影响的个例分析[J]. 气象,2007,33(3):40-47.[14] 李向红,徐海明, 何金海. 对亚洲两支越赤道气流与华南暴雨的关系探讨[J]. 气象科学, 2004, 24(2): 161-167.[15] 黄士松. 华南前汛期暴雨[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6:244-248.[16] 何敏. 1994年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大尺度背景分析[C]//1994年华南特大暴雨洪涝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气象出版社,1994: 205-210.[17] 薛纪善. 1994年华南夏季特大暴雨研究[M]. 北京: 气象出社,1999: 185-190.[18] 陈红, 赵思雄. FGGE期间华南前汛期暴雨过程及其环流特征的诊断研究[M]//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研究.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0: 261-271.[19] 任宏利,张培群,李维京,等. 中国西北东部地区春季降水及其水汽输送特征[J]. 气象学报,2004,62(3):365-374.[20] 赵振国. 中国夏季旱涝及环境场[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38-42.[21] 薛峰,王会军,何金海. 马斯克林高压与澳大利亚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影响[J]. 科学通报,2003,48(3): 287-291.[22] 施能,封国林,顾骏强,等. 1948-2004年全球越赤道气流气候变化[J]. 热带气象学报,2007,23(4): 326-332.[23] 刘向文,孙照渤,倪东鸿,等. 105°E和125°E越赤道气流与南、北半球环流变化的关系[J]. 大气科学,2009,33(3):443-458.
  • 期刊类型引用(10)

    1. 蔡悦幸,史旭明,陆虹,金龙,罗小莉. 基于年际增量法的广西6月月降水量预测. 气象科技. 2024(01): 66-75 . 百度学术
    2. 杨平,谢智沛. 黔东南州2019年6—7月降水异常分析.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0(05): 82-87 . 百度学术
    3. 邓汝伊,王黎娟,刘国忠. 广西一次冬季暴雨的水汽特征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6(11): 133-140 . 百度学术
    4. 魏晓雯,梁萍,何金海,穆海振. 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与30~60d低频降水的联系及其预报指数. 热带气象学报. 2015(01): 63-70 . 本站查看
    5. 李彩玲,夏冠聪,陈艺芳,李与广,蔡贤达. 广东省11月2次秋季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广东气象. 2014(04): 1-5+10 . 百度学术
    6. 李丽平,白婷. 华南夏季多年平均降水低频特征及其与低频水汽输送关系. 大气科学学报. 2014(03): 323-332 . 百度学术
    7. 林宗桂,林墨,林开平,罗红磊. 一股高原南下弱冷空气触发准静止锋对流过程分析. 热带气象学报. 2014(01): 111-118 . 本站查看
    8. 苏翠,陆桂华,何海,吴志勇,何健. 珠江流域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水电能源科学. 2014(02): 1-6 . 百度学术
    9. 程锦霞. 河南2010年9月5~7日连续性暴雨过程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3(35): 13617-13622 . 百度学术
    10. 廖玉芳,陈耀湘,吴贤云,居晶琳. 湖南重大雨凇过程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热带气象学报. 2013(02): 271-280 . 本站查看

    其他类型引用(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88
  • HTML全文浏览量:  2
  • PDF下载量:  1288
  • 被引次数: 15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