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2000年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低频振荡特征及其影响
-
摘要: 青藏高原的大气热源及其影响以及环流的低频振荡已有很多探讨,但有关高原大气热源低频振荡及其对环流影响的研究目前尚未充分开展。利用倒算法计算得到的大气热源总量(Q1),诊断和分析1981—2000年夏季青藏高原东部逐日大气热源(Q1ETP, Q1 of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的主要振荡周期及其对应的传播特征,并取其中1985、1992年进行更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1) 夏季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存在两种低频振荡,主要为10~20 d振荡(BWO,Quasi-Biweekly Oscillation),其次为30~60 d振荡(LFO,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2) 在1985、1992年中,高原热源低频振荡与当地降水低频振荡有很好的同位相谱相关,表明热源低频振荡很可能由凝结潜热的振荡激发的,这证明了本文热源数据的可靠性。(3) 高原在夏季主要是振荡源地,但也接受外来影响。高原热源BWO生成后主要在原地维持振荡,并受来自孟加拉湾的热源BWO影响,有时部分振荡向外(主要向东)传播;热源LFO情况与BWO类似,以本地振荡为主但也受来自东部大陆LFO的影响,外传时则主要向西。所以研究高原热源低频振荡需要特别注意热源BWO。
期刊类型引用(13)
1. 王熙曌,张宇,宋敏红,曾钰婷,李天雅. 青藏高原夏季旱涝年降水准双周振荡及低频环流特征分析. 高原气象. 2023(02): 320-332 . 百度学术
2. 李文铠,郭维栋. 青藏高原雪盖的季节内变化及其影响. 大气科学学报. 2022(01): 1-13 . 百度学术
3. 吴玉婷,杨崧,胡晓明,王子谦,鲁萌萌,肖子牛. 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近四十年区域夏季地表气温变化趋势的异同及归因分析. 大气科学. 2022(05): 1253-1266 . 百度学术
4. 钱琦雯,梁萍,祁莉.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内活动与变异研究进展.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1(06): 93-101 . 百度学术
5. 钟珊珊,贾巧,王美蓉,赵丹. 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准双周振荡及其传播途径. 大气科学学报. 2020(03): 495-505 . 百度学术
6. 霍雅姝,肖天贵,毛世杰,高楷祥,张媛. 成都市龙泉驿区近37a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0(03): 313-322 . 百度学术
7. 孔德璇,杨春艳,刘莉娟,刘相. 近40 a贵州主汛期降水时空变化及其异常年低频特征分析.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8(05): 14-19 . 百度学术
8. 王黎娟,葛静. 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低频振荡与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的关系. 大气科学. 2016(04): 853-863 . 百度学术
9. 刘炜,周顺武,王美蓉,单幸,刘新. 1979—2008年夏季青藏高原东南部降水的低频振荡统计特征. 干旱气象. 2016(04): 631-639 . 百度学术
10. 谭桂容,高萌,张文君,徐邦琪. 中国东南部地区4—6月强降水的低频变化特征. 气象科学. 2016(01): 55-62 . 百度学术
11. 刘炜,周顺武,智海. 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东南部降水30~60d低频振荡特征. 气象. 2014(05): 530-540 . 百度学术
12. 赵福虎,李国平,黄楚惠,刘晓冉. 热带大气低频振荡对高原低涡的调制作用. 热带气象学报. 2014(01): 119-128 . 本站查看
13. 宋静,刘屹岷. 近期青藏高原对亚洲气候影响的动力学研究进展. 热带气象学报. 2014(02): 201-209 . 本站查看
其他类型引用(13)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42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1791
- 被引次数: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