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雷达资料时间循环同化应用于闪电落区等研究初探

杨艳蓉 王振会 张其林 郭凤霞 曾明剑 肖稳安

杨艳蓉, 王振会, 张其林, 郭凤霞, 曾明剑, 肖稳安. 雷达资料时间循环同化应用于闪电落区等研究初探[J]. 热带气象学报, 2012, (4): 533-540.
引用本文: 杨艳蓉, 王振会, 张其林, 郭凤霞, 曾明剑, 肖稳安. 雷达资料时间循环同化应用于闪电落区等研究初探[J]. 热带气象学报, 2012, (4): 533-540.

雷达资料时间循环同化应用于闪电落区等研究初探

  • 摘要: 为研究夏季雷暴天气条件下的对流、降水、闪电的发展过程,有效使用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手段,如多普勒雷达、闪电定位仪等,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PS及敏感的数据同化系统ADAS将VCP21模式下每6 min一次的雷达基数据资料进行时间循环同化,模拟得到相对可靠的三维空间、每10 min输出一次的对流云初步性态描述信息;进而结合目前公认的感应及非感应起电机制,通过云中电场强度与同化得到的云内相态模拟资料之间粗略微分关系,设定放电阈值,初步得到放电主要落点等信息;把本次模拟结果与江苏省闪电定位系统(LLS)实测资料做了对比,发现二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1) 实测30 min内共有78次闪电,感应起电机制下共模拟出40次,非感应起电下有76次且首发时间较早。这也说明了非感应起电机制更易于雷暴云内电荷的衍生;(2) 30 min内两种机制下模拟得到雷电发生的主要位置差别不大,和实测基本一致。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79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84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