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4月北极涛动对中西太平洋ITCZ活动的可能影响

胡淼 龚道溢 毛睿

胡淼, 龚道溢, 毛睿. 2—4月北极涛动对中西太平洋ITCZ活动的可能影响[J]. 热带气象学报, 2013, 29(1): 55-65.
引用本文: 胡淼, 龚道溢, 毛睿. 2—4月北极涛动对中西太平洋ITCZ活动的可能影响[J]. 热带气象学报, 2013, 29(1): 55-65.

2—4月北极涛动对中西太平洋ITCZ活动的可能影响

  • 摘要: 利用1979—2008年逐日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以及北极涛动(AO)指数,从日尺度上分析了中西太平洋上赤道辐合带(ITCZ)的类型及活跃程度,并研究其与AO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日尺度上ITCZ存在不同的强对流中心,依据中心位置可以划分为北、南、赤道、双、全和弱等六种型态,其中北、南和弱型ITCZ在日尺度上频次最高,分别占总天数的30.98%、31.11%和24.05%,而赤道、双和全型ITCZ出现频次较少。AO与西北太平洋ITCZ活动的相关分析表明,2—4月AO指数与北型ITCZ频次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49,而与弱型ITCZ频次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2。当AO处于正(负)位相时,从同期至8—10月北型ITCZ活跃程度偏强(弱),而弱型ITCZ偏弱(强),在滞后1~2个月时相关达到最高。此外低层环流场以及SST也存在显著变化。当AO为正位相时,中西太平洋上赤道至15 °N范围内存在异常西风气流,SST异常偏暖。这也加大了南北向SST梯度,导致赤道以北辐合加强,对流活跃,北型ITCZ频次增多。这表明AO可能是通过风场和SST来影响北型ITCZ的活动,这种海气相互作用产生的影响具有较长的持续性。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36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134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