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气相互作用对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个例诊断
-
摘要: 利用NCEP气候预报系统再分析资料(CFSR)和日本JRA-25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西太平洋第5号热带风暴“蒲公英”的形成过程进行诊断,揭示南海海气相互作用对其初始涡旋生成的影响。分析表明,“蒲公英”的初始涡旋最早于8月20日00时出现在吕宋岛以东的对流层低层。西太平洋偏东风受到吕宋岛地形强迫可能是初始扰动形成的原因之一。在初始涡旋生成阶段,南海海域盛行较强的东南风,因风应力造成的Ekman输送导致南海中东部较暖海水流向吕宋岛附近,使得局地海温升高,自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感热通量增大。异常感热加热使其上空低层气压下降,近地层出现上升运动。但根据热力适应理论,感热加热随高度减小制造的低层负涡度不利于初始涡旋在异常感热加热区上空向高空进一步发展,可是在感热加热区东侧因涡度平流随高度增加,强迫出上升运动。该上升运动引起的凝结潜热释放,使得最大加热中心出现在对流层中层。于是,在对流层中低层非绝热加热随高度增加,制造正的相对涡度,使得初始涡旋在感热加热区的东侧生成,继而在对流层中低层增强。因此在初始涡旋增强阶段,凝结潜热加热及其对涡度的制造起主要作用。
期刊类型引用(5)
1. 高宇,郝鹏,叶灿,成泽毅,李爽,宋金宝.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的海气相互作用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海洋科学. 2024(04): 63-82 . 百度学术
2. 吕润清,陈小宇,韩桂荣,李超. 2020年7月两次入海江淮气旋爆发性与非爆发性发展特征对比分析. 气象科学. 2023(05): 612-623 . 百度学术
3. 李勋. 南海及毗邻海域热带气旋生成研究进展概述. 气象科技进展. 2020(04): 83-92 . 百度学术
4. 韩翔,赵海坤,孙齐. 夏季热带大气准双周振荡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的影响. 热带气象学报. 2018(04): 524-534 . 本站查看
5. 黄勇,黄刚,王业桂,王颖. 中低纬海气相互作用的耦合模态变化研究. 热带气象学报. 2017(06): 861-873 . 本站查看
其他类型引用(1)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02
- HTML全文浏览量: 7
- PDF下载量: 1255
- 被引次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