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广西后汛期不同等级降水变化及突变机理探讨

黄梅丽 况雪源 覃志年 黄雪松

黄梅丽, 况雪源, 覃志年, 黄雪松. 广西后汛期不同等级降水变化及突变机理探讨[J]. 热带气象学报, 2014, (1): 92-100.
引用本文: 黄梅丽, 况雪源, 覃志年, 黄雪松. 广西后汛期不同等级降水变化及突变机理探讨[J]. 热带气象学报, 2014, (1): 92-100.

广西后汛期不同等级降水变化及突变机理探讨

  • 摘要: 利用1961—2010年广西后汛期(7—9月)逐日降水资料进行降水分级统计,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经验正交函数(EOF)等方法,对各等级降水日数及降水量进行了趋势变化和型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桂东小雨日数的比例高于桂西,中雨和大雨日数的比例则低于桂西,而暴雨以上日数的比例则是沿海高于内地。从各级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来看,只占降水日数15%的大雨等级以上降水量的贡献接近60%。近50年来小雨至大雨等级降水呈现下降趋势,而暴雨以上等级降水则呈上升趋势,但这种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EOF分析表明后汛期降水型态分布基本可以归结为大雨以上等级降水的分型。在此基础上,对广西后汛期各级降水在1990年代初出现由少到多的突变进行机理分析,研究表明,南半球澳大利亚高压和马斯克林高压的增强及西太平洋副高的合理配置是这次突变的重要原因,突变后来自印度洋及南海的水汽增强,西太平洋副高明显加强且位置偏南、偏西,大量的水汽在广西区域辐合上升,造成了降水的增加。通过对澳大利亚高压指数与前期海温的相关分析得知,印度洋暖位相由南向北传播及赤道太平洋与副热带南太平洋海温的反相变化将会导致后期澳大利亚高压强度的变化,这对降水预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78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64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