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高压强度年代际变化及其与热带副热带海温关系
-
摘要: 采用1948—2012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CAM3.0大气环流模式,探讨了南亚高压(SAH)强度年代际变化及其与热带、副热带海温的关系。 (1) SAH呈显著年代际变化,以1970年代末期为界,之前强度偏弱;之后强度增强、面积扩大、东西扩展,冬季西侧扩展程度大于东侧,夏季则相反。(2) 与SAH强度年代际变化相对应,1970年代末期以后,热带、副热带辐散风分量表现为显著的两个上升区和三个下沉区。两个上升区一个位于东太平洋,另一个随季节变化位置有所改变,冬季位于印度洋,夏季位于南海-西太平洋海域;三个主要下沉区分别位于非洲中北部、亚洲东部和中太平洋地区。(3) 与SAH强度年代际变化相对应,夏季低层涡旋风分量在南海-西太平洋地区表现为异常气旋性环流,冬季低层涡旋风分量在印度洋表现为异常气旋性环流,而在赤道中太平洋则呈现异常反气旋性环流。(4) 数值试验表明:SAH年代际变化与热带、副热带海温关系密切,冬季印度洋海温起作用较大,夏季则是南海-西太平洋海温起作用较大,另外东太平洋海温也起了一定作用。
期刊类型引用(6)
1. 张灵,郭广芬,熊开国,秦鹏程,吴瑶. 长江流域2022年夏季高温过程的成因分析. 地理科学进展. 2023(05): 971-981 . 百度学术
2. 崔乃文,范广洲. 极涡与南亚高压的关系及对我国降水的协同影响.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1(02): 1-9 . 百度学术
3. 孙照渤,陈海山. 短期气候预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0年回顾与展望. 大气科学学报. 2020(05): 745-767 . 百度学术
4. 李春晖,何超,万齐林. 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对南海及周边区域夏季气候的影响研究进展. 热带气象学报. 2019(02): 268-280 . 本站查看
5. 郑然,刘嘉慧敏,马振峰. 西南地区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及可能成因分析. 热带气象学报. 2019(03): 390-397 . 本站查看
6. 张莹,王锦杰,曾刚,周航,庞礴. 夏季南亚高压年代际变化及其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7): 1663-1674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3)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37
- HTML全文浏览量: 4
- PDF下载量: 924
- 被引次数: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