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一次海南秋季台风暴雨的特征和成因分析

李慧芹 李江南 于艳 杨锦超 宋云涛 冯业荣

李慧芹, 李江南, 于艳, 杨锦超, 宋云涛, 冯业荣. 一次海南秋季台风暴雨的特征和成因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8, 34(1): 133-144.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18.01.012
引用本文: 李慧芹, 李江南, 于艳, 杨锦超, 宋云涛, 冯业荣. 一次海南秋季台风暴雨的特征和成因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8, 34(1): 133-144.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18.01.012
Hui-qin LI, Jiang-nan LI, Yan YU, Jin-chao YANG, Yun-tao SONG, Ye-rong FENG.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AN AUTUMN TYPHOON RAINSTORM IN HAINAN[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18, 34(1): 133-144.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18.01.012
Citation: Hui-qin LI, Jiang-nan LI, Yan YU, Jin-chao YANG, Yun-tao SONG, Ye-rong FENG.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AN AUTUMN TYPHOON RAINSTORM IN HAINAN[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18, 34(1): 133-144.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18.01.012

一次海南秋季台风暴雨的特征和成因分析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18.01.012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6YFA060270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2014CB9539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1275060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李江南, 男, 湖南省人, 副教授, 从事大气数值模拟研究。E-mail: essljn@mail.sysu.edu.cn

  • 中图分类号: P444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AN AUTUMN TYPHOON RAINSTORM IN HAINAN

  • 摘要: 利用ECMWF再分析资料、TRMM-3B42降水资料及FY2E卫星TBB资料综合对2013年一次海南秋季台风“海燕”的暴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发现:(1)台风内的中尺度云团是造成海南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 地形抬升作用和弱冷空气的入侵加剧了海南大暴雨的强度, 暴雨中心落在五指山迎风坡; (2)偏南气流和东南气流的辐合及低空急流的存在是触发和维持大暴雨的有利条件; (3)暴雨产生在θe面陡峭密集区, 陡立密集导致了倾斜涡度发展。MPV1和MPV2与强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暴雨发生时, 对流层低层MPV1 < 0, 同时MPV2>0;(4) 850 hPa垂直螺旋度正值区对未来6 h强降水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 图  1  2013年11月9日20时—10日20时累计雨量

    单位: mm。

    图  2  2013年11月10日03:30—11日03:29的3 h累积降水量分布

    单位: mm。

    图  3  2013年11月10日00:30—11日06:39的海南省平均逐3 h累积降水量变化趋势

    单位: mm。

    图  4  11月10日08时—10日20时的TBB分布(阴影, 单位: ℃)

    图  5  925 hPa风矢量场

    阴影区为低空急流区, 单位: m/s。a. 10日08时; b. 10日14时。

    图  6  11月10日14时925 hPa的水汽通量(等值线, 单位: g/(s·hPa·cm))和水汽通量散度(阴影区, 单位: 10-7g/(s·cm2·hPa))

    图  7  水汽通量散度(阴影区, 单位: 10-7g/(s·cm2·hPa))和垂直速度(等值线, 单位:Pa/s)沿18.75°N的垂直剖面图

    a. 10日08时; b. 10日14时。

    图  8  沿18.75°N所在纬度的涡度和散度垂直剖面图

    单位: 10-6s-1

    图  9  850 hPa螺旋度

    a. 10日02时; b. 10日08时; c. 10日14时; d. 10日20时。单位: 10-8 hPa/s2

    图  10  垂直螺旋度沿18.75°N的垂直剖面

    a. 10日08时; b. 10日14时; c. 10日20时; d. 11日02时。单位: 10-8 hPa/s2

    图  11  11月10日20时925 hPa

    a. 24 h变温(单位:℃); b.风矢量场。

    图  12  10日14时假相当位温(单位: K)和垂直速度(单位: Pa/s)沿18.75°N的垂直剖面图

    图  13  850 hPa上的MPV1

    a. 10日08时; b. 10日14时; c. 10日20时; d. 11日02时。单位: PVU。

    图  14  925 hPa上的MPV2

    a. 10日08时; b. 10日14时; c. 10日20时; d. 11日02时。单位: PVU。

  • [1] 陆桂荣, 王文, 郑美琴, 等.海南台风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J].大气科学学报, 2015, 38(5):710-715.
    [2] 陈联寿.热带气旋研究和业务预报技术的发展[J].应用气象学报, 2006, 17(6): 672-681.
    [3] ZHANG D L, LIU Y, YAU M K. A multiscale numerical study of Hurricane Andrew(1992), Part Ⅴ: Inner-core thermodynamics[J]. Mon Wea Rev, 2002, 130(11): 2 745-2 763.
    [4] ZHU T, ZHANG D 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urricane Bonnie(1998), Part Ⅱ: Sensitivity to cloud microphysical processes[J]. J Atmos Sci, 2006, 63(1): 109-126.
    [5] 李江南, 王安宇, 杨兆礼, 等.台风暴雨的研究进展[J].热带气象学报, 2003, 19(增刊): 152-159.
    [6] 许爱华, 叶成志, 欧阳里程, 等. "云娜"台风登陆后路径和降水的诊断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 2006, 22(3): 229-236.
    [7] 姚才. 0103号台风"榴莲"强度变化特征及暴雨成因的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 2003, 19(增刊): 180-188.
    [8] 杨引明, 郑永光, 陶祖钰.上海热带低压特大暴雨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 2003, 19(4): 413-421.
    [9] 张艳霞, 蒙伟光, 戴光丰, 等.台风"凡亚比"登录过程中暴雨MCSs演变及形成机理[J].热带气象学报, 2015, 31(4): 433-443.
    [10] 李志楠, 郑新江, 赵亚民. 9608号台风低压外围暴雨中尺度云团的发生发展[J].热带气象学报, 2000, 16(4): 316-326.
    [11] 李江南, 蒙伟光, 闫敬华.热带风暴Fitow(0114)暴雨中尺度特征及成因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 2005, 68(5): 640-651.
    [12] 陈联寿, 丁一汇.西太平洋台风概况[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9:442-474.
    [13] 周光益, 邱坚锐, 邱治军.不同路径台风或热带风暴对海南尖峰岭强降水的影响[J].生态学报, 2004, 24(12): 2 723-2 727.
    [14] 冯文, 许向春, 黄耀怀.登陆海南的热带气旋中尺度降水分布变化特征[J].气象, 2009, 35(3): 5-20.
    [15] 张经珍, 侯淑梅, 张洪卫, 等.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对山东"99.8"的影响[J].气象, 2000, 26(5):36-39.
    [16] 蔡小辉, 杨仁勇, 周过海. 1117号强台风"纳沙"引发海南岛特大暴雨过程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2, 33(2): 5-8.
    [17] LI J N, YE A F, XU Y H, et al. Evolution of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during a warm-zone heavy rainfall event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J]. J Trop Meteor, 2011, 17(3): 310-316.
    [18] 吴启树, 沈桐立, 沈新勇. "碧利斯"台风暴雨物理量场诊断分析[J].海洋预报, 2005, 22(2): 59-66.
    [19] 刘汉华, 唐伟民, 赵立刚. 2008年"凤凰"台风暴雨的水汽和螺旋度分析[J].气象科学, 2010, 30(3): 344-350.
    [20] 尤红, 周泓, 李艳平, 等. 0906号台风"莫拉克"大范围暴雨过程诊断分析[J].暴雨灾害, 2011, 30(1): 44-50.
    [21] 汪亚萍, 崔晓鹏, 冉令坤, 等.动力因子对2006"碧利斯"台风暴雨的诊断分析[J].大气科学, 2005, 39 (4): 747-756.
    [22] 吴国雄, 蔡雅萍, 唐晓菁.湿位涡和倾斜涡度发展[J].气象学报, 1995, 53(4): 387-405.
  • 加载中
图(1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08
  • HTML全文浏览量:  47
  • PDF下载量:  61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6-10-12
  • 修回日期:  2017-07-08
  • 刊出日期:  2018-02-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