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生成源地研究

张丽杰 朱慧云

张丽杰, 朱慧云. 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生成源地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 2018, 34(3): 289-296.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18.03.001
引用本文: 张丽杰, 朱慧云. 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生成源地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 2018, 34(3): 289-296.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18.03.001
Li-jie ZHANG, Hui-yun ZHU. A STUDY ON THE SOURCES OF TROPICAL CYCLONES IN CHINA[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18, 34(3): 289-296.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18.03.001
Citation: Li-jie ZHANG, Hui-yun ZHU. A STUDY ON THE SOURCES OF TROPICAL CYCLONES IN CHINA[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18, 34(3): 289-296.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18.03.001

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生成源地研究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18.03.001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公众气象灾害风险感知、应对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16SJB630021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 17ZZD003

国家公益性行业专向 GYHY 20150605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6ZDA04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6ZDA054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张丽杰, 女, 黑龙江省人, 讲师, 博士, 主要研究气象灾害风险管理。E-mail:lijiezh@163.com

  • 中图分类号: P444

A STUDY ON THE SOURCES OF TROPICAL CYCLONES IN CHINA

  • 摘要: 使用1971—2010年的TC路径资料,运用TC潜在影响力指数和密度聚类算法,研究TC生成源地的特征。研究发现,影响中国的TC数量和平均潜在影响力指数存在经向波动特征;菲律宾北部吕宋岛以东和140 °E,10 °N附近生成的有影响TC数量多,且强度大。120~135 °E、135~150 °E区域生成的TC主要影响省份多达10个,而且内陆一些省份也会受到影响。2001—2010年间西北太平洋生成的TC的数量减少,一般影响TC的占比没变,高影响TC的占比为1971—2010年间最高。

     

  • 图  1  1971—2010年578个有影响TC的潜在影响力指数值(纵坐标)和样本序号(横坐标)

    图  2  1971—2010年高影响TC与一般影响TC造成的影响

    图  3  1971—2010年不同影响TC的生成月份

    图  4  SS-DBSCAN算法所实现的功能

    数字代表非空间属性差异。

    图  5  被划分入各簇中的TC数量随单位圆大小变化

    图  6  1971—2010年西北太平洋根据TC潜在影响和地理位置形成的聚类结果

    颜色区分不同簇。

    图  7  1971—2010年西北太平洋不同区域生成TC的生成数量(方块中的数字)与平均TCPI(方块的颜色)

    图  8  1971—2010年西北太平洋不同区域生成TC的平均TCPI随经度的变化

    用所在区域左下角经纬度代表该区域。

    图  9  1971—2010年西北太平洋不同区域生成有影响TC的个数(方块的颜色)与概率(方块中的数字)

    图  10  1971—2010年不同区域有影响TC的生成月份

    图  11  1971—2010年西北太平洋不同区域生成的高影响TC数量(方块的颜色)与概率(方块中的数字)

    图  12  1971—2010年不同区域高影响TC的生成月份

    图  13  1971—2010年105~120 °E(a)、120~135 °E(b)、135~150 °E(c)、150 °E以东(d)区域中生成的TC对我国的主要影响

    方块中数字表示“有影响TC数/TC总数”。

    表  1  不同年代TC生成个数

    年代 TC个数 一般影响TC 高影响TC
    1971—1980 354 148 14
    1981—1990 330 140 18
    1991—2000 295 120 10
    2001—2010 263 112 16
    下载: 导出CSV
  • [1] PARK M S, KIM M, LEE M I, et al. Detection of 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via quantitative satellite ocean surface wind pattern and intensity analyses using decision trees[J]. Rem Sens Envir, 2016, 183: 205-214.
    [2] 黄勇, 李崇银, 王颖. 2006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和源地异常的成因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 2008, 24(6): 590-598.
    [3] 柴乾明, 王文彩, 黄忠伟.基于卫星数据研究热带气旋眼壁及周围螺旋云带宏微观结构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 2016, 32(2): 172-182.
    [4] 胡皓, 端义宏.南海热带气旋迅速加强环境场因子的影响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 2016, 32(3): 299-310.
    [5] 黄荣辉, 皇甫静亮, 武亮, 等.关于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年际和年代际变异及其对热带气旋生成影响和机理的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 2016, 32(6): 767-785.
    [6] 黄焕卿, 张海影, 魏立新, 等.西北太平洋台风发生个数及源地的统计分析[J].海洋预报, 2009, 26(1): 59-61.
    [7] RUMPF J, WEINDL H, HÖPPE P, et al. Stochastic modeling of tropical cyclone tracks. mathematical methods of operational research[J]. 2007, 66(3): 475-490.
    [8] 胡娅敏, 宋丽莉, 罗晓玲.近58年登陆广东热带气旋位置和生成源地的变化[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50(4): 113-120.
    [9] ZHANG L J, ZHU H Y, SUN X J. China's tropical cyclone disaster risk source analysis based on the gray density clustering[J]. Nat Haz, 2014, 71(2): 1 053-1 065.
    [10] MORI N, TAKEMI T. Impact assessment of coastal hazards due to future changes of tropical cyclones in the North Pacific Ocean[J]. Wea Clim Extr, 2016, 11(1): 53-69.
    [11] 赵珊珊, 任福民, 高歌, 等.近十年我国热带气旋灾害的特征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 2015, 31(3): 424-432.
    [12] 张大林.大气科学的世纪进展与未来展望[J].气象学报, 2005, 63(5): 812-824.
    [13] HALL T M, JEWSON S. Statistical modelling of North Atlantic tropical cyclone tracks[J]. Tell Ser A-dyn Meteorol Oceanogr, 2007, 59(4): 486-498.
    [14] VICKERY P J, SKERLJ P F, TWISDALE L A. Simulation of hurricane sisk in the US using empirical track model[J]. J Struct Engin, 2000, 126(10): 1 222-1 237.
    [15] 方伟华, 石先武.面向灾害风险评估的热带气旋路径及强度随机模拟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 2012, 27(8): 866-875.
    [16] 陈小燕, 杨劲松, 黄韦艮, 等. 0414号"云娜"台风浪时空分布特征的遥感研究[J].海洋学研究, 2009, 27(4):10-16.
    [17] 张浩, 马晓群, 彭妮, 等.淮河流域冬小麦涝渍灾害损失评估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 66(6): 123-129.
    [18] 尹宜舟, 肖风劲, 罗勇, 等.我国热带气旋潜在影响力指数分析[J].地理学报, 2011, 66(3): 367-375.
    [19] 尹宜舟, 罗勇, 肖风劲, 等.热带气旋年潜在影响力指数[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 43(12): 2 086-2 098.
    [20] 夏淋淋, 朱益民, 程乘, 等.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预测[J].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4, 37(2): 1-7.
    [21] 张丽杰.具有稳定饱和度的DBSCAN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4, 31(7): 1 972-1 975.
    [22] 杨亚新.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J].海洋预报, 2005, 22(1): 86-91.
    [23] 雷小途.全球气候变化对台风影响的主要评估结论和问题[J].中国科学基金, 2011, 25(2): 85-89+104.
    [24] 秦丽娟, 董庆, 薛存金.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源地30 a的季节和年代际变化[J].海洋环境科学, 2015, 34(5): 723-728.
  • 加载中
图(13) / 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92
  • HTML全文浏览量:  54
  • PDF下载量:  62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03-29
  • 修回日期:  2018-03-10
  • 刊出日期:  2018-06-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