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东海台风对四川东部暴雨的影响研究

雷丽娟 雷小途

雷丽娟, 雷小途. 东海台风对四川东部暴雨的影响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 2018, 34(3): 314-323.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18.03.004
引用本文: 雷丽娟, 雷小途. 东海台风对四川东部暴雨的影响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 2018, 34(3): 314-323.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18.03.004
Li-juan LEI, Xiao-tu LEI. INFLUENCE OF TYPHOON IN THE EAST CHINA SEA ON THE SOUTHWEST VORTEX RAINSTORM IN SICHUAN PROVINCE[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18, 34(3): 314-323.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18.03.004
Citation: Li-juan LEI, Xiao-tu LEI. INFLUENCE OF TYPHOON IN THE EAST CHINA SEA ON THE SOUTHWEST VORTEX RAINSTORM IN SICHUAN PROVINCE[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18, 34(3): 314-323.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18.03.004

东海台风对四川东部暴雨的影响研究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18.03.004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 2013CB430305

公益性行业专项 GYHY201406010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雷小途, 男, 江西省人, 研究员, 主要从事台风机理研究。E-mail:leixt@typhoon.org.cn

  • 中图分类号: P435

INFLUENCE OF TYPHOON IN THE EAST CHINA SEA ON THE SOUTHWEST VORTEX RAINSTORM IN SICHUAN PROVINCE

  • 摘要: 利用NCEP逐6 h的FNL再分析资料、地面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0年9月5日14时—6日20时发生在四川东部的一次西南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和数值研究。重点探讨了东海远距离台风对西南涡的移动和维持、水汽输送作用。结果表明:(1)这次川东暴雨是在中纬度30~50 °N的两槽一脊的环流背景下,川西高原的东移低值系统(西南涡)受位于东海的北上台风间接阻挡,及源于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不断输送等有利条件下形成的;(2)台风“玛瑙”并未向西南涡降雨区直接输送水汽;(3)东海台风“玛瑙”对上游东移的西南涡具有阻挡作用:台风的出现,使西风带上游东移的系统(含西南涡)东移的速度减慢,西南涡因此在四川东部地区滞留时间延长,是造成该地区暴雨天气发生的重要原因。

     

  • 图  1  2010年9月5日14时—6日20时30 h累计降水量(单位:mm)分布及西南涡路径

    图  2  台风“玛瑙”路径

    圆点标记处为08时的台风位置。

    图  3  2010年9月5—6日500 hPa环流背景场

    单位:10 gpm。a. 5日20时;b. 6日02时;c. 6日08时;d. 6日14时。

    图  4  2010年9月5日14时—6日20时四川境内700 hPa西南涡强度

    单位:10-5 s-1

    图  5  2010年9月6日850 hPa风场(单位:10 m/s)和1 000~300 hPa整层水汽通量(阴影,单位:105 g/(m·s))

    a. 02时;b. 08时;c. 14时;d. 20时。

    图  6  2010年9月6日08时水汽输送后向轨迹模拟

    红线:1 500 m,蓝线:3 000 m,绿线:5 500 m。

    图  7  WRF模式模拟的双重嵌套网格的区域范围及区域内的地形(单位:m)分布

    图  8  2010年9月4日20时—6日20时模拟台风路径(红线)与实况(黑线)的对比

    图  9  2010年9月5日14时—6日20时30 h降水累计降雨量(单位:mm)及西南涡路径实况(a)与模式模拟结果(b,空心黑线为实况,实心黑线为模式结果)

    图  10  500 hPa位势高度场5日20时(a、c)、6日08时(b、d)的实况(a、b)和模拟结果(c、d)

    单位:10 gpm。

    图  11  2010年9月4日20时的控制试验(a)和敏感性试验(b)的海平面气压场(单位:hPa)分布

    图  12  2010年9月5日14时—6日20时30 h累计降雨量(单位:mm)和西南涡移出路径的控制试验(a)和敏感性试验(b)结果以及去除台风后与去除台风前的雨量差值(c,单位:mm)分布

    图  13  9月6日02时(a、d)、08时(b、e)和14时(c、f)700 hPa风场(箭头,单位:10 m/s)、相对湿度(阴影,单位:%)叠加的控制试验(a~c)和敏感性试验(d~f)

    图  14  6日02时沿106 °E经向垂直速度的控制试验(a)和敏感性试验(b)的垂直剖面

    单位:cm/s。

    图  15  存在台风(a)和去除台风(b)的概念模型

    表  1  台风“玛瑙”路径误差

    时间/h 6 12 18 24 30 36 42 48
    误差/km 86.08 96.24 109.83 108.26 103.04 110.31 112.35 113.42
    下载: 导出CSV
  • [1] 陈忠明, 闵文彬, 崔春光.西南低涡研究的一些新进展[J].高原气象, 2004, 23(S1): 1-5.
    [2] 钱正安, 顾弘道, 颜宏, 等.四川"81.7"特大暴雨和西南涡的数值模拟[J].气象学报, 1990(4): 415-423.
    [3] 陈忠明, 徐茂良, 闵文彬, 等. 1998年夏季西南低涡活动与长江上游暴雨[J].高原气象, 2003, 22(2): 162-167.
    [4] 杨帅, 丁治英, 徐海明.梅雨暴雨中高低空急流与西南涡的活动[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29(1): 122-128.
    [5] 刘富明, 杜文杰. 触发四川盆地暴雨的高原涡的形成和东移, 下半年青藏高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C]//青藏高原气象研究文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 123-124.
    [6] 陈忠明, 闵文彬, 缪强, 等.高原涡与西南涡耦合作用的个例诊断[J].高原气象, 2004, 23(1): 75-80.
    [7] 陈忠明, 黄福均, 何光碧.热带气旋与西南低涡相互作用的个例研究Ⅰ:诊断分析[J].大气科学, 2002, 26(3): 352-360.
    [8] 李强, 刘德, 陈贵川, 等.基于WRF模式热带气旋对西南低涡暴雨作用数值试验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 22(3): 359-368.
    [9] 康岚, 郝丽萍, 罗玲, 等. 1002号台风对四川盆地大暴雨的影响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 2013, 29(1): 169-176.
    [10] 周国兵, 沈桐立, 韩余.台风对西南低涡影响的数值模拟与诊断个例分析[J].气象科学, 2006, 26(6): 620-626.
    [11] 李云川, 张迎新, 马翠平, 等.热带低压远距离对西南涡稳定加强的作用[J].高原气象, 2012, 31(6): 1551-1561.
    [12] SKAMAROCK W C, KLEMP J B, DUDHIA J, et al. A description of the advanced research WRF Version 3[J]. NCAR Technical Note, 2008, 88: 7-25.
    [13] DRAXLER R R, HESS G D. An overview of the HYSPLIT_4 modeling system for trajectories, dispersion and deposition[J]. Australian Meteorolog Mag, 1998, 47(2): 295-308.
  • 加载中
图(15) / 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34
  • HTML全文浏览量:  21
  • PDF下载量:  54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05-05
  • 修回日期:  2018-04-24
  • 刊出日期:  2018-06-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