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台风“苏迪罗”螺旋雨带造成福州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潘佳文 杨奇志 魏鸣 罗昌荣 郑秀云 吴伟杰

潘佳文, 杨奇志, 魏鸣, 罗昌荣, 郑秀云, 吴伟杰. 台风“苏迪罗”螺旋雨带造成福州特大暴雨成因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8, 34(6): 774-782.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18.06.006
引用本文: 潘佳文, 杨奇志, 魏鸣, 罗昌荣, 郑秀云, 吴伟杰. 台风“苏迪罗”螺旋雨带造成福州特大暴雨成因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8, 34(6): 774-782.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18.06.006
Jia-wen AN, Qi-zhi YANG, Ming WEI, Chang-rong LUO, Xiu-yun ZHENG, Wei-jie WU. THE ANALYSIS OF AN UNUSUALLY HEAVY RAIN INDUCED BY THE OUTER RAINBAND OF TYPHOON SOUDELOR IN FUZHOU[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18, 34(6): 774-782.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18.06.006
Citation: Jia-wen AN, Qi-zhi YANG, Ming WEI, Chang-rong LUO, Xiu-yun ZHENG, Wei-jie WU. THE ANALYSIS OF AN UNUSUALLY HEAVY RAIN INDUCED BY THE OUTER RAINBAND OF TYPHOON SOUDELOR IN FUZHOU[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18, 34(6): 774-782.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18.06.006

台风“苏迪罗”螺旋雨带造成福州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18.06.00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167502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 2013CB43010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2016LASW-B12

福建省气象局青年科技专项 2015q24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魏鸣,女,河北省人,教授,博士,从事大气遥感与灾害性天气预测研究。E-mail: mingwei@nuist.edu.cn

  • 中图分类号: P444

THE ANALYSIS OF AN UNUSUALLY HEAVY RAIN INDUCED BY THE OUTER RAINBAND OF TYPHOON SOUDELOR IN FUZHOU

  • 摘要: 受2015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影响,福州出现特大暴雨。为研究台风登陆前局地强降水与地形的关系,针对福建长乐雷达的0 °仰角数据进行了风场反演,得到福州低空风场在强降雨发生时的结构及演变特征,综合利用NCEP 1 °×1 °再分析资料及福州三维地形数据,探索了福州地区持续性短时强降水的发生原因。结果表明:(1) “苏迪罗”影响期间正值南海季风爆发期,为台风提供了充沛的水汽;(2)强降雨发生时,福州地区存在正涡柱,配合强烈上升运动,为短时强降水的发生提供良好的动力条件;(3)雷达风场反演显示:当福州环境风场为东北气流,有一持久、稳定的分流区出现在福清北部,随着台风靠近,环境风逐渐由东北转为偏东风,分流区的位置也一直向内陆延伸,分流气流与台风环境气流形成了明显的辐合带,激发了螺旋雨带内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造成短时强降水;(4)台风环境气流进入福州后出现的分流现象与福州的盆地地形有关。

     

  • 图  1  台风“苏迪罗”移动路径(2015年8月7日02时—9日23时)

    图  2  2015年8月8日08—20时福州地区累计降雨量单位:  mm。

    图  3  福清、福州、永泰2015年8月8日08—20时逐小时雨量单位:   mm。

    图  4  a. 6日20时—8日14时500 hPa平均场;b. 8日14时—10日20时500 hPa平均场;c. 8月6—10日候平均850 hPa水汽输送图;d.8月7日00时—9日12时福州上空水汽通量散度垂直剖面图(UTC)(单位:10-7 g/(hPa·cm2·s));e. 8月7日00时—9日12时福州上空风场与垂直速度垂直剖面图(UTC)(垂直速度单位:Pa/s);f.8月7日00时—9日12时福州上空涡度垂直剖面图(UTC)(单位:10-5·s-2)

    图  5  2015年8月8日11时(a)、13时(c)、18时(e)台湾海峡两岸雷达组合反射率拼图和11时(b)、13时(d)、18时(f)长乐雷达0 °仰角径向速度图

    图  6  2015年8月8日11—18时福清(a)、福州(b)、永泰(c)雷达反射率因子强度演变图

    图  7  2015年8月8日11时(a)、13时(b)、18时(c)长乐雷达0 °仰角风场。

    红色箭头为分流区气流走向

    图  8  福州盆地数字高程叠加低空风场概念模型

    蓝色箭头为环境风场,红色箭头为分流区气流走向。

  • [1] 林小红, 任福民, 刘爱鸣, 等.近46年影响福建的台风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 2008, 24(4): 411-416.
    [2] 陈联寿, 孟智勇.我国热带气旋研究十年进展[J].大气科学, 2001, 25(3): 420-432.
    [3] 李江南, 龚志鹏, 王安宇, 等.近十年来台风暴雨研究的若干进展与讨论[J].热带地理, 2004, 24(2): 113-117.
    [4] 胡姝, 孙立尹, 李英.热带气旋结构和强度变化研究进展[J].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4): 91-98.
    [5] 赵海坤, 吴立广.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变化的若干研究进展[J].气象科学, 2015, 35(1): 108-118.
    [6] 廖菲, 邓华, 赵中阔, 等.热带气旋科学观测试验及研究进展概况[J].热带气象学报, 2013, 29(4): 687-697.
    [7] 钮学新, 杜惠良, 刘建勇. 0216号台风降水及其影响降水机制的数值模拟试验[J].气象学报, 2005, 63(1): 57-68.
    [8] 沈杭锋, 高天赤, 周春雨, 等.台风海葵引发浙西山区大暴雨的成因[J].气象, 2014, 40(6): 733-743.
    [9] 董美莹, 陈联寿, 郑沛群, 等.登陆热带气旋暴雨突然增幅和特大暴雨之研究进展[J].热带气象学报, 2009, 25(4): 495-502.
    [10] PARRISH J R, BURPEE R W, MARKS J F D, et al. Rainfall patterns observed by digitized radar during landfall of Hurricane Frederic(1979)[J]. Mon Wea Rev, 1982, 110(12): 1 933-1 944.
    [11] 魏应植, 吴陈锋, 林长城, 等.冷空气侵入台风"珍珠"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 2008, 24(6): 599-608.
    [12] 余贞寿, 周功铤, 赵放, 等.雷达资料对0414号台风"云娜"数值预报的改进[J].热带气象学报, 2008, 24(1): 59-66.
    [13] LEE W C, JOU B J D, CHANG P L, et al. Tropical cyclone kinematic structure retrieved from single-Doppler radar observations. Part Ⅲ: Evolution and structures of typhoon Alex (1987)[J]. Mon Wea Rev, 2000, 128(12): 3 982-4 001.
    [14] 陶祖钰.从单Doppler速度场反演风矢量场的VAP方法[J].气象学报, 1992, 50(1): 81-90.
    [15] 闵锦忠, 周振波, 彭霞云, 等.扩展VAP对单多普勒雷达径向风的反演及质量控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41(6): 590-602.
    [16] 罗昌荣, 孙照渤, 魏鸣, 等.单多普勒雷达反演热带气旋近中心风场的VAP扩展应用方法[J].气象学报, 2011, 69(1): 170-180.
  • 加载中
图(8)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82
  • HTML全文浏览量:  51
  • PDF下载量:  41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1-20
  • 修回日期:  2018-10-08
  • 刊出日期:  2018-12-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