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台风Lekima(1909)登陆前后动热力结构变化对浙江极端降水的影响

韩芙蓉 鹿翔 冯晓钰 吴天贻 黄嘉仪

韩芙蓉, 鹿翔, 冯晓钰, 吴天贻, 黄嘉仪. 台风Lekima(1909)登陆前后动热力结构变化对浙江极端降水的影响[J]. 热带气象学报, 2021, 37(1): 34-48.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1.004
引用本文: 韩芙蓉, 鹿翔, 冯晓钰, 吴天贻, 黄嘉仪. 台风Lekima(1909)登陆前后动热力结构变化对浙江极端降水的影响[J]. 热带气象学报, 2021, 37(1): 34-48.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1.004
HAN Fu-rong, LU Xiang, FENG Xiao-yu, WU Tian-yi, HUANG Jia-yi. ANALYSIS OF DYNAMIC AND THERMODYNAMIC STRUCTURE OF TYPHOON LEKIMA(1909) BEFORE AND AFTER ITS LANDFALL[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21, 37(1): 34-48.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1.004
Citation: HAN Fu-rong, LU Xiang, FENG Xiao-yu, WU Tian-yi, HUANG Jia-yi. ANALYSIS OF DYNAMIC AND THERMODYNAMIC STRUCTURE OF TYPHOON LEKIMA(1909) BEFORE AND AFTER ITS LANDFALL[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21, 37(1): 34-48.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1.004

台风Lekima(1909)登陆前后动热力结构变化对浙江极端降水的影响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1.004
基金项目: 金华市气象局一般项目2019-07;金华市气象局一般项目2019-08;金华市气象局金华气象公共服务创新团队共同资助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韩芙蓉,女,江苏省人,工程师,主要从事中尺度气象学研究。E-mail: hibiscus_han@sina.com

  • 中图分类号: P444

ANALYSIS OF DYNAMIC AND THERMODYNAMIC STRUCTURE OF TYPHOON LEKIMA(1909) BEFORE AND AFTER ITS LANDFALL

  • 摘要: 利用NCEP FNL 1 °×1 °的全球再分析资料、FY-2F卫星相当黑体亮温TBB资料、中国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重点分析了台风Lekima(2019)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动热力结构变化和水汽分布特征与浙江极端强降水之间的关系。台风Lekima(2019)近海急剧加强为具有特殊双眼壁结构的超强台风,登陆前后环境水平风垂直切变维持较小值是主导台风高强度维持的重要原因。浙江上空维持着强盛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场,高低层辐散风的高强度维持使得次级环流抽吸作用强,低层旋转风和辐散风对水汽、动量和热量的输送和分布起到显著的再分配作用,而中层的辐散风风向和风速变化对螺旋云带中的中尺度对流性降水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登陆前后台风低层东北侧(超)低空急流和中层的辐合线是此次浙江台风暴雨的关键点,业务中需密切关注登陆前后台风东北侧的低空急流的影响区域及其变化。此外,700 hPa上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场能较好指示未来1小时短时强降水的落区和强度变化,同时结合垂直速度场和低层水汽辐合场来综合判断台风降水落区的效果更佳。

     

  • 图  1  台风Lekima路径图(a)、8月4日06时—13日00时台风近中心最大风速(空心圈,单位:m/s)和台风中心海平面最低气压(实心圈,单位:hPa)的时间演变特征(b)

    不同颜色的线对应台风不同的强度,蓝色、紫色、黄色、橘色、洋红和红色分别代表热带低压(TD)、热带风暴(TS)、强热带风暴(STS)、台风(TY)、强台风(STY)和超强台风(SuperTY)。

    图  2  9日00时—10日18时浙江省累积降水量分布(a,阴影,单位:mm)和浙江省(黑色实线)、A区(黄色实线)、B区(蓝色实线)的区域平均降水量逐时演变特征(b,单位:mm)

    图  3  500 hPa位势高度场(实线,单位:位势什米)和925 hPa水汽通量(阴影,单位:g/(cm·hPa·s))分布

    a. 8日06时;b. 9日06时;c. 9日18时;d. 10日06时。

    图  4  FY-2F卫星TBB(阴影,单位:℃)分布图

    a. 9日12时;b. 9日18时;c. 10日00时。

    图  5  9日00时—10日18时东部沿海地区(120~122 °E,28~30 °N)平均散度(等值线,单位:10-5s-1)时间-高度剖面图(a)、4日06时—13日00时环境水平风垂直切变大小时序图(b,实线,单位:m/s)

    图  6  9日12:02:53(a)、16:03:23(b)、18:44:45(c)和10日00:01:27(d)台州多普勒天气雷达0.5 °仰角基本反射率(阴影,单位:dBZ)

    图  7  9日12时(a~b)、9日18时(c~d)、10日00时(e~f)过台风中心的垂直速度(上升:点虚线,下沉:实线,单位:Pa/s)叠加水汽通量辐合(灰色虚线,单位:10-7 g/(cm2·hPa·s))(左)和涡度(黑色虚线,单位:10-6 s-1)叠加风场(矢量,w扩大10倍)(右)的纬向垂直剖面图(△对应台风中心,黑色区域为地形)

    图  8  登陆前后过台风中心的假相当位温(实线,单位:K)和温度距平(灰色虚线,单位:℃)的纬向垂直剖面图(a:9日12时,b:9日18时,c:10日00时)和台风中心附近区域平均的假相当位温垂直分布图(d,十字线:9日12时,空心圆圈:9日18时,空心方形:10日00时,单位:K)

    图  9  台风四个方位旋转风风速(a~c,单位:m/s)和辐散风风速(d~f,单位:m/s)随高度演变特征

    a、d. 9日12时;b、e. 9日18时;c、f. 10日00时。

    图  10  925 hPa旋转风(流场)叠加925 hPa实际风风速(黄色实线,单位:m/s)(a、c、e)和925 hPa辐散风(流场)叠加925 hPa水汽通量散度(蓝色虚线,单位:10-8 g/(cm2·hPa·s))(b、d、f) a、b. 9日12时;c、d. 9日18时;e、f. 10日00时。

    a、b. 9日12时;c、d. 9日18时;e、f. 10日00时。

    图  11  500 hPa旋转风(流场)叠加500 hPa实际风风速(黄色实线,单位:m/s)(a、c、e)和500 hPa辐散风(流场)(b、d、f)

    a、b. 9日12时;c、d. 9日18时;e、f. 10日00时。

    图  12  925 hPa(a~b)、500 hPa(c~d)登陆前6小时旋转风偏差场(阴影和风矢,单位:m/s)叠加降水变化(实线;单位:mm)和辐散风偏差场(阴影和风矢,单位:m/s)叠加降水变化(实线;单位:mm)

    图  13  登陆前后A区(短虚线)和B区(点线)区域平均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黑色,单位:10-16 hPa-1·s-3))和降水(灰色,单位:mm)的时间演变图

    图  14  700 hPa湿Q矢量散度(黑色虚线,单位:10-16 hPa-1·s-3)与未来1小时降水(等值线,单位:mm,阴影区代表≥16 mm)水平分布(a、c、e)和沿121 °E湿Q矢量散度(黑色虚线,单位:10-16 hPa-1·s-3)和垂直速度(实线;单位:Pa/s)纬向垂直剖面(b、d、f)

    a、b. 9日12时;c、d. 9日18时;e、f. 10日00时。

  • [1] 王咏梅, 任福民, 李维京, 等. 中国台风降水的气候特征[J]. 热带气象学报, 2008, 24(3): 233-238.
    [2] DUAN W L, HE B, NOVER D, et al. Floods and associated socioeconomic damages in China over the last century[J]. Nat Hazards, 2016, 82(1): 401-413.
    [3] 陈联寿, 许映龙. 中国台风特大暴雨综述[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 40(1): 3-10.
    [4] 沈杭锋, 高天赤, 周春雨, 等. 台风海葵引发浙西山区大暴雨的成因[J]. 气象, 2014, 40(6): 733-743.
    [5] CHEN L S, YING L, CHENG Z Q. An overview of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on rainfall associated with landfalling tropical cyclones[J]. Adv Atmos Sci, 2010, 27(5): 967-976.
    [6] 董美莹, 陈锋, 许娈, 等. 浙江省热带气旋倒槽暴雨气候特征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 2017, 33(1): 84-92.
    [7] 严卫, 韩丁, 周小珂, 等. 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热带气旋的结构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2013, 56(6): 1 809-1 824.
    [8] 张勇, 刘黎平, 仰美霖, 等. "天鹅"台风风场结构特征[J]. 气象, 2011, 37(6): 659-668.
    [9] 蔡晓冬, 明杰, 王元. 基于下投式探空仪资料的超强台风蔷薇(2008)动力和热力结构特征分析[J]. 地球物理学报, 2019, 62(3): 825-835.
    [10] 赵中阔, 梁建茵, 万齐林, 等. 强风天气条件下海气动量交换参数的观测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1, 27(6): 899-904.
    [11] 张诚忠, 薛纪善, 黄燕燕, 等. 资料同化对2017年登陆广东沿海台风的短期降水与路径预报影响[J]. 热带气象学报, 2019, 35(5): 577-586.
    [12] 曾智华, 陈联寿, 王玉清, 等. 2006年超级台风"桑美"强度与结构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J]. 气象学报, 2009, 67(5): 750-763.
    [13] 端义宏, 陈联寿, 梁建茵, 等. 台风登陆前后异常变化的研究进展[J]. 气象学报, 2014, 72(5): 969-986.
    [14] 覃武, 赵金彪, 黄荣成, 等. 台风"山竹"登陆结构变化及造成广西强降水异常分布的成因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9, 35(5): 587-595.
    [15] 张东, 林芳妮, 何如意, 等. 珠江口以西登陆热带气旋引发粤东暴雨的成因和预报着眼点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9, 35(1): 14-24.
    [16] 颜玲, 周玉淑, 刘宣飞. 1410号台风Matmo登陆前后的动热力结构演变和水汽输送特征分析[J]. 大气科学, 2017, 41(2): 289-301.
    [17] 蔡菁, 吴立广, 赖巧珍, 等. 台风"苏拉"登陆福建后降水的非对称成因分析[J]. 大气科学学报, 2017, 40(6): 814-822.
    [18] 潘劲松, 滕代高, 张福青, 等. 超强台风Soudelor(2015)登陆前后局地强降水的动力过程分析[J].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8, 48(4): 487-509.
    [19] 周海波, 白爱娟, 蔡亲波. 对强台风"纳沙"(1117)登陆海南岛前后降水非对称性的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7, 33(3): 386-398.
    [20] 岳彩军, 韩志惠, 顾问, 等. "海棠"台风(2005)暴雨及其非对称分布特征成因研究[J]. 暴雨灾害, 2017, 36(4): 293-300.
    [21] 刘式适, 刘式达. 大气动力学(上册)[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57-64.
    [22] 张兴旺. 湿Q矢量表达式及其应用[J]. 气象, 1998, 24(8): 3-7.
    [23] 王佳琪, 李英.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变性过程中的风及降水分布变化特征分析[J]. 大气科学, 2019, 43(6): 1 329-1 343.
    [24] 沈阳, 张大林, 沈新勇. 风垂直切变对飓风波尼(1998)结构与强度的影响[J]. 气象学报, 2012, 70(5): 949-960.
    [25] 程正泉, 杨国杰, 邓文剑. 台风环境风垂直切变的计算[J]. 广东气象, 2017, 39(4): 1-5.
    [26] 白莉娜, 王元. 环境风速垂直切变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影响[J]. 热带气象学报, 2013, 29(6): 955-962.
    [27] WONG M LM, CHAN J C L.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in vertical wind shear[J]. J Atmos Sci, 2004, 61(15): 1 859-1 876.
    [28] 邓涤菲, 周玉淑. 无旋转风分量在台风"桑美"急剧增强和急剧减弱过程中的分析和应用[J]. 高原气象, 2011, 30(2): 406-415.
    [29] 程正泉, 陈联寿, 李英. 登陆热带气旋海马(0421)变性加强的诊断研究[J]. 气象学报, 2012, 70(4): 628-641.
    [30] 徐亚梅. 8807号登陆台风的数值研究: 内核结构及能量水汽收支[J]. 气象学报, 2007, 65(6): 877-887.
    [31] 杨宇红, 林振敏, 沈新勇, 等. "0604"台风暴雨的数值模拟与诊断研究[J]. 气象科学, 2009, 29(1): 71-76.
    [32] 韩芙蓉, 鹿翔, 梁亮. "莫兰蒂"台风暴雨的湿Q矢量和垂直螺旋度分析[J]. 海洋预报, 2020, 37(1): 68-74.
  • 加载中
图(1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2
  • HTML全文浏览量:  43
  • PDF下载量:  2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3-28
  • 修回日期:  2020-12-08
  • 刊出日期:  2021-02-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