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基于多源探测资料的“4.12”非典型冰雹特征分析

孙伟 曹舒娅 沈建

孙伟, 曹舒娅, 沈建. 基于多源探测资料的“4.12”非典型冰雹特征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21, 37(2): 218-232.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1.021
引用本文: 孙伟, 曹舒娅, 沈建. 基于多源探测资料的“4.12”非典型冰雹特征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21, 37(2): 218-232.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1.021
SUN Wei, CAO Shu-ya, SHEN Jian.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4.12'ATYPICAL HAIL BASED ON MULTI-SOURCE DATA[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21, 37(2): 218-232.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1.021
Citation: SUN Wei, CAO Shu-ya, SHEN Jian.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4.12"ATYPICAL HAIL BASED ON MULTI-SOURCE DATA[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21, 37(2): 218-232.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1.021

基于多源探测资料的“4.12”非典型冰雹特征分析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1.021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 2018YFC1507503

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 CMAYBY2020-049

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 CMAYBY2019-041

江苏省气象局重点项目 KZ201806

江苏省气象局重点项目 KZ202108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曹舒娅,女,江苏省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天气预报方面研究。E-mail:caoshuya0929@163.com

  • 中图分类号: P445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4.12"ATYPICAL HAIL BASED ON MULTI-SOURCE DATA

  • 摘要: 针对2020年4月12日发生在江苏苏州的一次大范围雷暴大风、局部伴有冰雹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基于常州S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湖州和青浦的单偏振雷达以及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了此次过程的天气背景,不稳定机制、抬升条件和雷达回波及双偏振雷达参量演变特征,并结合双雷达风场反演技术分析超级单体的动力结构及云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高空冷涡南掉、横槽南摆,上下层强烈不稳定的环流背景下,地面有辐合线提供了触发条件。苏南地面附近至600 hPa为θse随高度减小的对流不稳定层和0~6 km强烈的垂直风向切变分别为此次过程提供强热力和动力不稳定条件。此次降雹天气过程,雷达回波强度超过50 dBZ,有明显的三体散射、气旋式辐合、高层回波悬垂和强风暴顶辐散等特征;但是VIL和ET都很小,呈现非典型冰雹特征。双线偏振雷达各偏振参量(差分反射率ZDR、差分相移率KDP和相关系数CC)也都反映出冰雹云的典型特征:在ZH大、ZDR小、CC小的区域出现冰雹,ZDR值通常为-1.0~0.2 dB,CC值普遍小于0.85。上述双偏振参量特征在强对流短时临近预报和冰雹识别方面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利用双雷达风场反演技术对降雹时段研究,发现1~5 km各层高度的风垂直切变、辐合的存在,有利于超级单体的发展和加强。双雷达能较好地反演雷暴大风的三维风场精细结构,有助于加深对冰雹云结构的认识进而提高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

     

  • 图  1  2020年4月12日08时中尺度分析

    图  2  12日08时宝山站探空(a)、12日16时850 hPa与1 000 hPa假相当位温差(单位:K)(b)

    箭头为水汽通量,阴影部分表示水汽通量散度,单位:g/(cm2·hPa·s)。

    图  3  17:18湖州雷达反射率强度0.5°仰角PPI、任意强度剖面图(a)和速度剖面图(b)

    图  4  17:12、17:18和17:24反射率因子强度任意剖面(a、b、c)和径向速度沿径向剖面(d、e、f)图

    横坐标单位为km,纵坐标单位为0.1 km。

    图  5  2020年4月12日苏州站要素变化图

    图  6  17:18湖州雷达反射率强度0.5°仰角PPI图

    图  7  17:12(a)、17:18(b)和17:24(c)径向速度沿法向剖面图

    横坐标单位为km,纵坐标单位为0.1 km。

    图  8  17:06、17:18和17:30的反射率因子强度廓线图(a)和水平风切变图(b)

    图  9  双雷达风场反演区域(a),1 km(b)、2 km(c)、3 km(d)和5 km(e)高度的双雷达水平风场反演图

    图  10  18:43(a)和18:49 (b)反射率因子剖面与风场叠加图

    图  11  17:12(a)、17:18(b)和17:24(c)沿垂直雷达径向a的KDP垂直剖面图

    横坐标单位为km,纵坐标单位为0.1 km

    图  12  17:12(a)、17:18(b)和17:24(c)沿垂直雷达径向a的ZDR垂直剖面图

    坐标的说明同图 11

    图  13  张家港(a)、常熟(b)和太仓(c)风廓线雷达图

    表  1  江苏地区强对流参数特征值

    物理量 4月冰雹 4月大风 4月12日(南京) 4月28日(南京)
    SI/℃ 0.02 0.5 5.75 0.65
    K/℃ 28.6 30 2 21
    CAPE/(J/kg) 448.3 684 4.7 2 131
    H_0 ℃/km 3 3.1 1.6 3.8
    H_-20 ℃/km 5.8 6.1 4.6 6.6
    T(850-500)/℃ 30 30 28 27
    CIN/(J/kg) 184 217 172 129.9
    TCL/m 832 808 986 960
    Li/℃ -1.87 2.1 7.41 7.52
    BI/℃ -15 -20 5.9 -9.8
    下载: 导出CSV
  • [1] 郑媛媛, 俞小鼎, 方翀, 等. 一次典型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分析[J]. 气象学报, 2004, 62(3): 317-328.
    [2] 郑媛媛, 俞小鼎, 方翀, 等. 2003年7月8日安徽系列龙卷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分析[J]. 气象, 2004, 30(1): 38-40.
    [3] 俞小鼎, 王迎春, 陈明轩, 等. 新一代天气雷达与强对流天气预警[J]. 高原气象, 2005, 24(3): 456-464.
    [4] 廖玉芳, 俞小鼎, 吴林林, 等. 强雹暴的雷达三体散射统计与个例分析[J]. 高原气象, 2007, 26(4): 812-820.
    [5] 刁秀广, 朱君鉴, 黄秀韶, 等. VIL和VIL密度在冰雹云判据中的应用[J]. 高原气象, 2008, 27(5): 1 131-1 139.
    [6] 胡胜, 罗聪, 张羽, 等. 广东大冰雹风暴单体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特征[J]. 应用气象学报, 2015, 26(1): 57-65.
    [7] 俞小鼎, 王秀明, 李万莉, 等. 雷暴与强对流临近预报[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20: 416.
    [8] 刘黎平, 钱永甫, 王致君. 用双线偏振雷达研究云内降水粒子相态及尺度的空间分布[J]. 气象学报, 1996, 54(5): 590-598.
    [9] 刘黎平. 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估测混合区降雨和降雹方法的理论研究[J]. 大气科学, 2002, 26(6): 761-772.
    [10] 吴志根, 杨礼敏, 王勤典, 等. 移动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气象雷达及其关键技术分析[J]. 气象, 2010, 36(8): 126-133.
    [11] 胡志群, 刘黎平, 楚荣忠, 等. 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不同衰减订正方法对比及其对降水估测影响研究[J]. 气象学报, 2008, 66(2): 251- 261.
    [12] 王兴, 王坚红, 卞浩瑄, 等. 一种雷达回波飑线智能识别的方法[J]. 热带气象学报, 2020, 36(3): 317-327.
    [13] 王丹妮, 丁治英, 王咏青, 等. 一次多弓状中尺度雨带的成因机理及其与水平涡度的关系[J]. 热带气象学报, 2020, 36(1): 131-144.
    [14] 甘明骏, 郭凤霞, 黎奇, 等. 广东一次飑线过程中一个雷暴单体成熟阶段的电荷结构演变特征的数值模拟[J]. 热带气象学报, 2020, 36 (4): 562-576.
    [15] 周海光, 张沛源. 笛卡儿坐标系的双多普勒天气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技术[J]. 气象学报, 2002, 60(5): 585-593.
    [16] 刘黎平. 用双多普勒雷达反演降水系统三维风场试验研究[J]. 应用气象学报, 2003, 14(4): 502-504.
    [17] 刘黎平, 邵爱梅, 葛润生, 等. 一次混合云暴雨过程风场中尺度结构的双多普勒雷达观测研究[J]. 大气科学, 2004, 28(2): 278-284.
    [18] 刘黎平, 莫月琴, 沙雪松, 等. C波段双多基地多普勒雷达资料处理和三维变分风场反演方法研究[J]. 大气科学, 2005, 29(6): 986-996.
    [19] 周海光, 张沛源. 一次局地大暴雨三维风场的双多普勒雷达探测研究[J]. 大气科学, 2005, 29(3): 372-386.
    [20] 王俊, 朱君鉴, 任钟冬. 利用双多普勒雷达研究强飑线过程的三维风场结构[J]. 气象学报, 2007, 65(2): 241-251.
    [21] 曹俊武, 刘黎平, 陈晓辉, 等. 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及其在一次降水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17(2): 192-200.
    [22] 冯涛, 李迅. 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一次强降水过程年[C]//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2007: 110-114.
    [23] 张朝林, 王迎春. 北京地区风廓线仪布网方案的数值研究[J]. 气象学报, 2002, 60(6): 786-791.
    [24] 刘烽, 吴增茂, 薛越霞. 近地层风廓线与垂直湍流强度关系研究[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2000, 30(1): 36-42.
    [25] 杨引明, 陶祖钰. 上海LAP23000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初探[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3, 18 (2): 155-160.
  • 加载中
图(13) / 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5
  • HTML全文浏览量:  26
  • PDF下载量:  4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9-04
  • 修回日期:  2021-02-08
  • 刊出日期:  2021-04-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