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61—2017年华北区域大气自净能力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井元元 李宏宇 张婧 许启慧 刘咪咪

井元元, 李宏宇, 张婧, 许启慧, 刘咪咪. 1961—2017年华北区域大气自净能力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21, 37(2): 233-244.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1.022
引用本文: 井元元, 李宏宇, 张婧, 许启慧, 刘咪咪. 1961—2017年华北区域大气自净能力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21, 37(2): 233-244.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1.022
JING Yuan-yuan, LI Hong-yu, ZHANG Jing, XU Qi-hui, LIU Mi-mi.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TMOSPHERIC SELF-PURIFICATION CAPACITY IN NORTH CHINA DURING 1961—2017[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21, 37(2): 233-244.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1.022
Citation: JING Yuan-yuan, LI Hong-yu, ZHANG Jing, XU Qi-hui, LIU Mi-mi.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TMOSPHERIC SELF-PURIFICATION CAPACITY IN NORTH CHINA DURING 1961—2017[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21, 37(2): 233-244.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1.022

1961—2017年华北区域大气自净能力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1.02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170507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8YFA0606302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张婧,女,山东省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和农业水文水资源研究。E-mail:343617032@qq.com

  • 中图分类号: X51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TMOSPHERIC SELF-PURIFICATION CAPACITY IN NORTH CHINA DURING 1961—2017

  • 摘要: 基于华北区域80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资料,采用大气自净能力指数(ASI)分析了1961—2017年华北区域大气自净能力的气候分布特征及长期变率;用MK和MT法及Morlet小波对ASI进行了突变检验和能量谱分析;结合ASI的REOF空间载荷场分布特征,将华北区域进行分区,并研究了气象要素与华北区域及各分区的可能联系;对于大气自净能力较低的Ⅳ区,选择近年污染相对严重的部分城市(石家庄、保定和唐山),对比了ASI与污染气象条件及不同级别AQI天数占比情况。结果表明:年、季尺度的大气自净能力在京津冀和山西大部、内蒙古东北部等区域呈现出较低的气候值,在内蒙古中部等其他地区呈现出相对较高的气候值,大气自净能力在季节尺度上呈现出从春季到冬季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区域变暖背景下,冬季风环流减弱,天气过程频率和强度减弱,地面风速随之降低,导致ASI降低;研究区域的ASI与混合层高度、地表通风系数、良和轻度级别天数占比均呈现出同相月变化,而与静稳天气指数、重度和严重级别天数占比呈现出反相月变化规律。根据风速和气温对大气自净能力的影响规律,推测未来大气自净能力很可能进一步降低,因此建议地方政府进行适当的大气污染减排和区域产业升级,有利于控制未来的空气污染形势。

     

  • 图  1  华北区域海拔高度(m)及选定气象站点的空间分布情况

    图  2  1961—2017年华北区域平均年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历年变化

    单位:t/(d·km2)。

    图  3  1961—2017年华北区域平均四季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历年变化

    单位:t/(d·km2)。

    图  4  华北区域年大气自净能力指数气候值空间分布

    单位:t/(d·km2)。

    图  5  华北区域四季大气自净能力指数气候值空间分布

    单位:t/(d·km2)。

    图  6  1961—2017年华北区域年ASI线性趋势变化速率空间分布

    单位:t/(10 a·d·km2)。

    图  7  1961—2017年华北区域四季ASI线性趋势变化速率空间分布

    单位:t/(10a·d·km2)。

    图  8  1961—2017年华北区域年大气自净能力指数REOF的前四模态和四季大气自净能力指数REOF的第一模态空间分布、分区结果及站点分布情况

    图  9  2013—2017年石家庄、唐山和保定地区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单位:t/(d·km2))与混合层高度(单位:m)、地表通风系数(单位:m2/s)和静稳天气指数(单位:1)的月变化对比

    图  10  2013—2017年石家庄、唐山和保定地区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单位:t/(d·km2))与AQI不同级别天数占比(单位:1)的月变化对比

    表  1  1961—2017年华北区域年和四季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各分区的气候值(单位:t/(d·km2))及线性趋势变化速率(单位:t/(10 a·d·km2))

    季节 Ⅰ区 Ⅱ区 Ⅲ区 Ⅳ区
    气候值 变率 气候值 变率 气候值 变率 气候值 变率
    5.10 -0.363 5.84 -0.442 4.57 -0.265 4.19 -0.357
    6.28 -0.439 7.04 -0.487 5.61 -0.249 5.17 -0.416
    5.11 -0.289 5.65 -0.393 4.62 -0.208 4.32 -0.271
    4.98 -0.353 5.67 -0.419 4.23 -0.272 3.73 -0.321
    4.00 -0.357 4.99 -0.457 3.79 -0.350 3.51 -0.413
    注:变率标粗数值表明通过0.01显著性水平检验。
    下载: 导出CSV

    表  2  1961—2015年华北地区及各分区年和四季大气自净能力指数与气象要素的相关结果

    气象要素 区域
    气温 华北地区 -0.35 (5;31) -0.41 (1;36) -0.54 (1;63) -0.31 (4;31) 0.07 (38;14)
    Ⅰ区 -0.31 (0;35) -0.31 (0;30) -0.55 (0;95) 0.02 (10;5) 0.04 (25;10)
    Ⅱ区 -0.09 (0;13) -0.38 (0;46) -0.48 (0;71) -0.17 (0;8) 0.40 (79;0)
    Ⅲ区 -0.20 (14;21) -0.07 (7;14) -0.39 (0;29) -0.32 (7;50) 0.08 (29;14)
    Ⅳ区 -0.51 (9;55) -0.30 (0;45) -0.31 (5;45) -0.45 (0;68) -0.18 (9;32)
    降水 华北地区 0.18 (15;0) -0.24 (1;5) 0.45 (60;0) 0.18 (31;0) -0.21 (3;31)
    Ⅰ区 0.38 (25;0) 0.06 (0;0) 0.52 (65;0) 0.21 (25;0) -0.05 (5;35)
    Ⅱ区 0.17 (8;0) -0.19 (0;8) 0.39 (50;0) 0.19 (25;0) -0.31 (0;42)
    Ⅲ区 0.07 (29;0) -0.30 (7;7) 0.55 (79;0) -0.07 (29;0) -0.43 (0;36)
    Ⅳ区 0.14 (5;0) -0.13 (0;5) 0.39 (55;0) 0.36 (45;0) -0.14 (5;14)
    相对湿度 华北地区 -0.14 (9;24) -0.39 (1;40) 0.33 (34;4) -0.05 (1;11) -0.75 (0;76)
    Ⅰ区 0.12 (5;15) -0.19 (0;35) 0.27 (35;0) -0.09 (0;5) -0.69 (0;75)
    Ⅱ区 -0.24 (4;25) -0.36 (0;42) 0.26 (42;4) -0.07 (0;4) -0.76 (0;96)
    Ⅲ区 -0.19 (7;29) -0.47 (7;57) 0.48 (43;7) -0.31 (0;43) -0.72 (0;86)
    Ⅳ区 -0.13 (18;27) -0.32 (0;32) 0.13 (18;5) -0.05 (5;5) -0.58 (0;50)
    风速 华北地区 0.95 (100;0) 0.96 (100;0) 0.80 (100;0) 0.96 (100;0) 0.96 (100;0)
    Ⅰ区 0.90 (100;0) 0.94 (100;0) 0.85 (100;0) 0.95 (100;0) 0.94 (100;0)
    Ⅱ区 0.97 (100;0) 0.95 (100;0) 0.89 (100;0) 0.97 (100;0) 0.97 (100;0)
    Ⅲ区 0.93 (100;0) 0.91 (100;0) 0.68 (100;0) 0.90 (100;0) 0.94 (100;0)
    Ⅳ区 0.90 (100;0) 0.89 (100;0) 0.58 (100;0) 0.86 (100;0) 0.90 (100;0)
    注:相关结果中标粗数值表明通过0.1显著性水平检验,相关结果后方的括号里分别给出通过正相关显著性检验的站点占比(%)和通过负相关显著性检验的站点占比(%),中间用分号区隔。
    下载: 导出CSV

    表  3  1961—2015年华北区域平均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及相关气象要素与时间的相关系数和线性趋势变化速率

    大气自净能力指数 气温 降水量 相对湿度 地面风速
    r A/(t/(a·d·km2)) r A/(℃/a) r A/(mm/a) r A/a-1 r A/(m/(s·a))
    -0.934 -0.038 6 0.751 0.035 -0.466 -5.746 -0.461 -0.058 -0.206 -0.011
    -0.872 -0.042 1 0.591 0.038 0.029 0.313 -0.373 -0.08 -0.842 -0.021
    -0.863 -0.031 2 0.585 0.026 -0.307 -8.148 -0.413 -0.078 0.216 0.034
    -0.872 -0.036 7 0.543 0.03 -0.137 -2.105 -0.266 -0.041 -0.811 -0.015
    -0.850 -0.044 7 0.545 0.049 -0.436 -13.691 -0.078 -0.02 -0.341 -0.041
    注:r为要素与时间的相关系数,A为倾向率,0.05显著性水平下的相关系数为0.268。
    下载: 导出CSV
  • [1] 吴蓉, 卢燕宇, 王胜, 等. 1961—2010年安徽省大气环境容量系数变化特征分析[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7, 13(6): 545-556.
    [2] 毛敏娟, 杜荣光, 齐冰. 浙江省大气扩散能力的时空分布特征[J]. 热带气象学报, 2019, 35(5): 644-651.
    [3] 朱蓉, 张存杰, 梅梅. 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气候特征与应用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8, 38(10): 3601-3610.
    [4] 梅梅, 朱蓉, 孙朝阳. 京津冀及周边"2+26" 城市秋冬季大气重污染气象条件及其气候特征研究[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9, 15(3): 270-281.
    [5] 徐大海, 朱蓉. 我国大陆通风量及雨洗能力分布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89, 9(5): 367-374.
    [6] 徐大海, 朱蓉, 潘在桃. 城市扩散模式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方法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0, 10(4): 309-313.
    [7] 徐大海, 王郁, 朱蓉. 大气环境容量系数A值频率曲线拟合及其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36(10): 2 913-2 922.
    [8] 许启慧, 范引琪, 井元元, 等. 1972—2013年河北省大气环境容量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17, 36(6): 1 682-1 692.
    [9] 董旭光, 刘焕彬, 汤子东, 等. 气候变化背景下山东大气自净能力特征分析[J]. 海洋气象学报, 2018, 38(4): 93-102.
    [10] 张天宇, 张丹, 王勇, 等. 1951—2018年重庆主城区大气自净能力变化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19, 38(4): 901-910.
    [11] 刘新, 刘林春, 尤莉. 内蒙古呼包鄂地区近56年来大气环境容量变化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9, 42(1): 86-92.
    [12] 罗玉, 陈超, 张天宇, 等. 1981—2017年四川省大气自净能力变化特征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21, 41(2): 527-536.
    [13] ASHRAFI K, SHAFIE-POUR, M, KAMALAN H. Estimating temporal and seasinal variation of ventilation coeffici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09, 3(4): 637-644.
    [14] PRAVEENA K, KUNHIKRISHNAN P K. Temporal variations of ventilation coefficient at a tropical Indian station using UHF wind profiler [J]. Current Science, 2004, 86(3): 447-451.
    [15] 熊险平, 王琼, 张唯, 等. 沧州市大气自净能力特征分析[J]. 环境科学导刊, 2019, 38(6): 44-50.
    [16] 刘新, 刘林春, 赵艳丽, 等. 呼和浩特市大气自净能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干旱气象, 2020, 38(4): 632-638.
    [17] 唐颖潇, 韩素芹, 蔡子颖, 等. 2013—2017年天津市大气自净能力与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6): 55-66.
    [18] 朱红蕊, 刘赫男, 张洪玲, 等. 2008—2018年黑龙江省大气自净能力变化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 36(4): 89-94.
    [19] 梅梅, 徐大海, 朱蓉, 等. 基于城市大气环境荷载指数的大气污染排放变率估算[J]. 中国环境科学, 2020, 40(2): 3-12.
    [20] 张人禾, 李强, 张若楠. 2013年1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J].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4, 44(1): 27-36.
    [21] 刘厚凤, 杨欣, 陈义珍, 等. 中国重霾过程污染气象研究进展[J].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24(11): 1917-1922.
    [22] 蒲义良, 吴斯敏, 叶朗明, 等. 江门市城区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20, 36(5): 650-659.
    [23] 李明华, 甘泉, 曹静, 等. 惠州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 2019, 35(3): 324-331.
    [24] 张恒德, 张碧辉, 吕梦瑶, 等. 北京地区静稳天气综合指数的初步构建及其在环境气象中的应用[J]. 气象, 2017, 43(8): 998-1 004.
    [25] 郭春燕. 近50年内蒙古自治区风速变化周期及突变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 29(9): 154-158.
    [26] 吴国雄, 李占清, 符淙斌, 等. 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5, 45(11): 1 609-1 627.
    [27] 宋连春, 高荣, 李莹, 等. 1961—2012年中国冬半年霾日数的变化特征及气候成因分析[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 9(5): 313-318.
    [28] 赵宗慈, 罗勇, 江滢, 等. 近50年中国风速减小的可能原因[J]. 气象科技进展, 2016, 6(3): 106-109.
    [29] 陈晓晨, 徐影, 姚遥. 不同升温阈值下中国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预估[J]. 大气科学, 2015, 39(6): 1123-1135.
    [30] 胡婷, 孙颖, 张学斌. 全球1.5和2℃温升时的气温和降水变化预估[J]. 科学通报, 2017, 62(26): 3 098-3 111.
    [31] LI S L, JING Y Y, LUO F F. The potential connection between China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d the 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 (AMO) in the Pre-industrial Period[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2015, 58(10): 1 814-1 826.
  • 加载中
图(10) /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56
  • HTML全文浏览量:  116
  • PDF下载量:  1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6-05
  • 修回日期:  2021-02-18
  • 刊出日期:  2021-04-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