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影响华南汛期持续性强降水年际变化的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

林爱兰 谷德军 李春晖 郑彬 彭冬冬

林爱兰, 谷德军, 李春晖, 郑彬, 彭冬冬. 影响华南汛期持续性强降水年际变化的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J]. 热带气象学报, 2022, 38(1): 1-10.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2.001
引用本文: 林爱兰, 谷德军, 李春晖, 郑彬, 彭冬冬. 影响华南汛期持续性强降水年际变化的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J]. 热带气象学报, 2022, 38(1): 1-10.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2.001
LIN Ailan, GU Dejun, LI Chunhui, ZHENG Bin, PENG Dongdong.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PERSISTENT HEAVY PRECIPITATION IN FLOOD SEASON OF SOUTH CHINA[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22, 38(1): 1-10.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2.001
Citation: LIN Ailan, GU Dejun, LI Chunhui, ZHENG Bin, PENG Dongdong.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PERSISTENT HEAVY PRECIPITATION IN FLOOD SEASON OF SOUTH CHINA[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22, 38(1): 1-10.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2.001

影响华南汛期持续性强降水年际变化的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2.001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2018YFC1505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1575043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林爱兰,女,广东省人,研究员,从事华南天气气候、热带季风及季节内振荡研究。E-mail:allin@gd121.gov.cn

  • 中图分类号: P426.62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PERSISTENT HEAVY PRECIPITATION IN FLOOD SEASON OF SOUTH CHINA

  • 摘要: 利用1961—2017年中国地面观测站日降水资料、全球大气多要素和海表温度月资料,分析华南区域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的气候特征,诊断并比较与华南前汛期、后汛期区域持续性强降水年际变化相关的大气环流和海表温度异常特征。结果表明,3—12月华南都可能出现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其中汛期4—9月的占了94.4%。伴随着区域持续性强降水的年际变化,华南本地垂直上升运动显著异常是前汛期和后汛期的共同点,但前汛期、后汛期在华南及周边环流异常、水汽输送来源以及海温异常分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在前汛期华南区域持续性强降水偏重年,赤道西太平洋区域海温偏低,由于大气罗斯贝波响应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热带西太平洋向华南区域水汽输送加强,从而有利于区域持续性强降水偏重。后汛期华南区域持续性强降水偏重年的海温异常分布是赤道中东太平洋区域正异常、东印度洋至西太平洋暖池区负异常,海温异常通过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海热带季风强度、水汽输送和垂直环流等多方面,导致后汛期区域持续性强降水偏重。

     

  • 图  1  华南区域176个站点分布

    图  2  1961—2017年华南区域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的时间分布

    红框长短与过程持续天数成比例,例如1961年11月发生的过程持续3天,2013年12月的过程持续4天。

    图  3  华南区域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出现次数随持续天数的变化

    图  4  1961—2017年华南前汛期(a)、后汛期(b)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累积雨量的多年变化曲线

    单位:mm。黑色长虚线为气候平均值,红色点线为平均值加上(或减去)一倍标准差。

    图  5  华南前汛期区域持续性强降水偏重年与偏轻年的差值分布

    a. 500 hPa气压垂直速度ω(等值线,单位:10-2 Pa/s)和850 hPa水汽通量(矢量,单位:kg/(hPa·m·s));b. 200 hPa风(矢量,单位:m/s)和散度(等值线,单位:10-7 s-1)。涂色区代表差值达到α=0.05显著性检验,红色箭头代表风矢量通过α=0.05显著性检验。

    图  6  4—6月平均海表面温度(等值线,单位:℃)和850 hPa风场(矢量,单位:m/s)在华南前汛期持续性强降水偏重年与偏轻年的差值

    涂色区代表海温差值达到α=0.05显著性检验,红色箭头代表风矢量通过α=0.05显著性检验。

    图  7  华南前汛期持续性强降水偏重年与偏轻年的差值场

    a. 850 hPa位势高度(等值线,单位:位势米)和风场(矢量,单位:m/s);b. 850 hPa涡度(等值线单位:10-6 s-1)和风场(矢量,单位:m/s)。涂色区代表差值达到α=0.05显著性检验,红色箭头代表风矢量通过α=0.05显著性检验,绿色框为海温异常显著区域。

    图  8  华南后汛期区域持续性强降水偏重年与偏轻年的差值分布

    a. 500 hPa气压垂直速度ω(等值线,单位:10-2 Pa/s)和850 hPa水汽通量(矢量,单位:kg/(hPa·m·s));b. 850 hPa风(矢量,单位:m/s)和涡度(等值线,单位:10-7 s-1)。涂色区代表差值达到α=0.05显著性检验,红色箭头代表风矢量通过α=0.05显著性检验。

    图  9  后汛期(7—9月)海表面温度(等值线,单位:℃)和850 hPa风场(矢量,单位:m/s)在持续性强降水偏重年与偏轻年的差值

    涂色区代表海表温度差值通过α=0.05显著性检验。

    图  10  赤道(5°S~5°N平均)纬向环流(流线)和垂直速度(等值线,单位:-10-2 Pa/s)在持续性强降水偏重年与偏轻年之差值的垂直剖面图

    图  11  东亚(105~125°E平均)经向环流(流线)和垂直速度(等值线,单位:-10-2 Pa/s)在持续性强降水偏重年与偏轻年之差值的垂直剖面图

  • [1] 王建捷, 郭肖容. 1996年初次华南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其分析[J]. 应用气象学报, 1997, 8(3): 257-268.
    [2] 郑永光, 陶祖钰, 王洪庆. 黄海及周边地区α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的环境条件[J]. 气象学报, 2002, 60(5): 613-619.
    [3] 陈红, 赵思雄. 第一次全球大气研究计划试验期间华南前汛期暴雨过程及其环流特征的诊断研究[J]. 大气科学, 2000, 24(2): 238-254
    [4] 柳艳菊, 丁一汇, 赵南. 1998年南海季风爆发时期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研究Ⅱ: 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大尺度条件[J]. 气象学报, 2005, 63(4): 431-442
    [5] 慕建利, 王建捷, 李泽椿. 2005年6月华南特大连续性暴雨的环境条件和中尺度扰动分析[J]. 气象学报, 2008, 66(3): 437-451.
    [6] 赵玉春, 王叶红, 崔春光. 大对流有效位能和条件不稳定下地形降水的三维理想数值研究[J]. 气象学报, 2011, 69(5): 782-798.
    [7] 丁一汇. 暴雨和中尺度气象学问题[J]. 气象学报, 1994, 52(3): 274-284.
    [8] 谢炯光, 纪忠萍, 谷德军, 等. 广东省前汛期连续暴雨的气候背景及中期环流特征[J].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17(3): 354-362.
    [9] 林爱兰, 李春晖, 郑彬, 等. 广东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形势[J]. 气象学报, 2013, 71(4): 628-642.
    [10] 林爱兰, 梁建茵, 李春晖, 等. "0506"华南持续性暴雨的季风环流背景[J]. 水科学进展, 2007, 18(3): 424-432.
    [11] 王东海, 夏茹娣, 刘英. 2008年华南前汛期致洪暴雨特征及其对比分析[J]. 气象学报, 2011, 69(1): 137-148.
    [12] 曾智琳, 谌芸, 王东海. 2018年8月华南超历史极值降水事件的观测分析与机理研究[J]. 大气科学, 2020, 44(4): 695-715.
    [13] 胡亮, 何金海, 高守亭. 华南持续性暴雨的大尺度降水条件分析[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30(3): 345-351.
    [14] 鲍名. 近50年我国持续性暴雨的统计分析及其大尺度环流背景[J]. 大气科学, 2007, 31(5): 779-792.
    [15] 许晓林, 徐海明, 司东. 华南6月持续性致洪暴雨与孟加拉湾对流异常活跃的关系[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30(4): 463-471.
    [16] 林爱兰, 谷德军, 郑彬, 等. 广东前汛期暴雨水汽输送异常变化特征[J]. 热带气象学报, 2014, 30(6): 1 001-1 010.
    [17] 林爱兰, 谷德军, 郑彬, 等. 6月广东持续性暴雨过程概念模型的建立[J]. 热带气象学报, 2015, 31(3): 289-299.
    [18] 林爱兰, 谷德军, 李春晖, 等. 广东6月持续性暴雨期间的大气环流异常[J]. 气象学报, 2015, 73(5): 803-818.
    [19] 林爱兰, 吴尚森. 近40年华南汛期旱涝变化及趋势预测[J]. 热带气象学报, 1996, 12(2): 160-166.
    [20] 林爱兰. 广东前汛期月降水异常的前期信号及预测概念模型[J]. 热带气象学报, 2002, 18(3): 219-226.
    [21] 伍红雨, 吴遥. 不同类型和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对次年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可能影响[J]. 大气科学, 2018, 42 (5): 1 081-1 095.
    [22] 李海燕, 孙家仁, 谌志刚, 等. 两类El Nino事件对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的影响[J]. 热带气象学报, 2019, 35(4): 491-503.
    [23] KALNAY E, KANAMITSU M, KISTLER R, et al. The NCEP/NCAR 40-year reanalysis project[J]. Bull Amer Meteor Soc, 1996, 77(3): 437-472.
    [24] SMITH T M, REYNOLDS R W. Improved extended reconstruction of SST (1854-1997)[J]. J Climate, 2004, 17(12): 2 466-2 477.
    [25] 林爱兰, 谷德军, 彭冬冬, 等. 体现大尺度特征的区域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定义指标[J]. 热带气象学报, 2020, 36(3): 289-298.
    [26] GILL A E. Some simple solutions for heat-induced tropical circulation[J]. Q J R Meteorol Soc, 1980, 106: 447-462
  • 加载中
图(1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98
  • HTML全文浏览量:  205
  • PDF下载量:  13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1-29
  • 修回日期:  2021-11-28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4-12
  • 刊出日期:  2022-02-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