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近70年不同路径的南海热带气旋的统计特征

江文 王东海 张春燕 曾智琳 李国平

江文, 王东海, 张春燕, 曾智琳, 李国平. 近70年不同路径的南海热带气旋的统计特征[J]. 热带气象学报, 2022, 38(3): 433-443.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2.039
引用本文: 江文, 王东海, 张春燕, 曾智琳, 李国平. 近70年不同路径的南海热带气旋的统计特征[J]. 热带气象学报, 2022, 38(3): 433-443.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2.039
JIANG Wen, WANG Donghai, ZHANG Chunyan, ZENG Zhilin, LI Guoping.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CYCLON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ITH DIFFERENT TRACKS IN THE PAST 70 YEARS[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22, 38(3): 433-443.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2.039
Citation: JIANG Wen, WANG Donghai, ZHANG Chunyan, ZENG Zhilin, LI Guoping.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CYCLON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ITH DIFFERENT TRACKS IN THE PAST 70 YEARS[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22, 38(3): 433-443.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2.039

近70年不同路径的南海热带气旋的统计特征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2.039
基金项目: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 2020B030103000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9YFC1510400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王东海,男,广东省人,教授,主要从事中小尺度数值模拟研究。E-mail:wangdh7@mail.sysu.edu.cn

  • 中图分类号: P444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CYCLON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ITH DIFFERENT TRACKS IN THE PAST 70 YEARS

  • 摘要: 为进一步认识南海热带气旋(SCSTC)的基本特征规律,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CMA-ATI)整编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等资料,对1949—2019年不同移动路径的SCSTC的频数、源地、强度变化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1) 近70年的SCSTC的频数呈现递减的趋势,其中东北走向的SCSTC频数相对较少,其峰值集中在5月、6月,西/西北走向的SCSTC频数相对较多,约占总数的76%,其峰值集中在8月、9月,且西/西北走向的SCSTC频数变化趋势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脊线位置的移动趋势相匹配,即当副高脊线逐渐向北(南)移动时,SCSTC频数随月份逐渐增多(减少)。(2) 东北走向的SCSTC平均强度比西/西北走向的SCSTC强,生命史也更长,并且在5种SCSTC强度等级中,东北走向的台风和强台风的强度二次加强的现象相比西/西北走向的更显著。(3) 两种路径走向的SCSTC的源地位置随着季节的变化都有一个先北抬后南撤的过程,与副高脊线的移动规律一致,东北走向SCSTC源地位置整体比西/西北走向的SCSTC更偏北2~3个纬距。

     

  • 图  1  同路径的SCSTC

    a. 西/西北走向;b. 东北走向。

    图  2  1949—2019年总SCSTC和不同路径的SCSTC频数的年际变化

    黑色实线为总SCSTC,红色实线为西/西北走向的SCSTC,蓝色实线为东北走向的SCSTC,**表示通过了0.01的显著性t检验。

    图  3  1949—2019年不同路径下SCSTC发生频次的Morlet小波能量谱(a,c)及其平均功率谱曲线(b,d)

    灰色实线以外的部分为头部影响区,黑色实线以内的部分表示通过了0.05的显著性t检验,蓝色实线为功率谱的值,红色虚线为0.05显著性检验曲线,红色虚线超过蓝色实线的部分代表通过了0.05显著性t检验。

    图  4  1949—2019年不同路径不同等级的SCSTC频数的逐年分布

    黑色细实线为总SCSTC的频数变化,红、蓝柱状图分别为西/西北路径、东北路径SCSTC的频数变化;粗实线表征线性趋势拟合结果,**表示通过了0.01的显著性t检验,*表示通过了0.10的显著性t检验。

    图  5  1949—2019年不同路径的SCSTC频数和副高脊线位置的逐月分布

    图  6  1949—2019年不同路径不同等级SCSTC频数的逐月分布

    图  7  1949—2019年SCSTC在不同路径下的强度变化

    取SCSTC达到最大强度的时间为“0”时刻,时间间隔为距离SCSTC最大强度时刻的时间,正值为达到最大强度后的时间,负值为在最大强度之前的时间,细实线表示逐个SCSTC变化,粗实线表示所有SCSTC的平均值。

    图  8  1949—2019年不同等级不同路径的SCSTC的强度变化和强度变化率均值

    取SCSTC达到最大强度时刻的时间为“0”时刻,时间间隔为距离TC最大强度时刻的时间,正值为达到最大强度后的时间,负值为在最大强度之前的时间。

    图  9  不同路径的SCSTC源地位置的逐月分布

    线框为上下四分位,延长线上的上下边界分别最大值和最小值,图中仅为一条“—”的部分代表只有一个SCSTC生成或者多个SCSTC的源地的经(纬)度的值一样。

    表  1  不同路径不同等级的SCSTC频数分布

    等级 TD TS STS TY STY 共计
    西/西北向 127 72 75 28 4 306
    东北向 30 20 29 16 3 98
    总SCSTC 157 92 104 44 7 404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不同强度等级的SCSTC的平均生命史(d)

    强度等级 TD TS STS TY STY 平均值
    东北向 2.79 4.90 6.66 8.78 10.33 5.61
    西/西北向 3.38 4.07 5.04 6.11 8.75 4.27
    总SCSTC 3.29 4.25 5.49 7.08 9.40 4.59
    下载: 导出CSV
  • [1] 陈联寿, 丁一汇. 西太平洋台风概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9.
    [2] 陈联寿, 孟智勇. 我国热带气旋研究十年进展[J]. 大气科学, 2001, 25(3): 420-432.
    [3] 张文龙, 崔晓鹏. 热带气旋生成问题研究综述[J]. 热带气象学报, 2013, 29(2): 337-346.
    [4] 冯涛, 黄荣辉, 陈光华, 等. 近年来关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的气候学研究进展[J]. 大气科学, 2013, 37(2): 364-382.
    [5] 白莉娜, 王元. 南海源地热带气旋生成和登陆频数的气候变异[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6): 757-768.
    [6] ANDY Z C G, CHAN J C L.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tropical cyclone activity in the South China Sea[J]. Int J Climatol, 2010, 30(6): 827-843.
    [7] 李英, 陈联寿, 张胜军. 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统计特征[J].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20(1): 14-23.
    [8] 魏娜, 李英, 胡姝. 1949-2008年热带气旋在中国大陆活动的统计特征及环流背景[J]. 热带气象学报, 2013, 29(1): 17-27.
    [9] 薛淑君. 南海土台风强度变化特征分析[J]. 海洋学研究, 2018, 36(3): 1-16.
    [10] 李勋. 南海及毗邻海域热带气旋生成研究进展概述[J]. 气象科技进展, 2020, 10(4): 83-92.
    [11] 廖菲, 李文婷, 张子然, 等. 1949-2017年南海海域热带气旋强度和路径快速变化统计特征[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9, 41(9): 126-135.
    [12] 应俊, 陈光华, 黄荣辉, 等.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变性阶段强度变化的比较研究[J]. 大气科学, 2013, 37(4): 773-785.
    [13] 李春晖, 刘春霞, 程正泉. 近50年南海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海洋影响因子[J].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23(4): 341-347.
    [14] 殷明, 肖子牛, 李崇银, 等. 201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及强El Niño现象对其影响的初步分析[J]. 气象, 2016, 42(9): 1 069-1 078.
    [15] LIU K S, CHAN J C L. Clima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easonal forecasting of tropical cyclones making landfall along the South China Coast[J]. Mon Wea Rev, 2003, 131(8): 1 650-1 662.
    [16] 谢佩妍, 陶丽, 李俊徽, 等.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在ENSO发展和衰减年的路径变化[J]. 大气科学, 2018, 42(5): 987-999.
    [17] 黄小燕, 管兆勇, 何洁琳, 等. 南海ITCZ异常变化及其对非移入性南海热带气旋(TC)活动的可能影响[J]. 大气科学, 2017, 41(1): 1-14.
    [18] 孙秀荣, 端义宏. 对东亚夏季风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关系的初步分析[J]. 大气科学, 2003, 27(1): 67-74.
    [19] NAKAMURA J, LALL U, KUSHNIR Y, et al. Classifying North Atlantic tropical cyclone tracks by mass moments[J]. J Climate, 2009, 22 (20): 5 481-5 494.
    [20] 耿焕同, 谢佩妍, 史达伟, 等. 基于FMM算法的夏秋季登陆中国热带气旋路径分类及特征分析[J]. 大气科学学报, 2017, 40(3): 390- 400.
    [21] 魏凤英.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9: 1-296.
    [22] 李丽容. 小波分析的产生、发展及应用[J]. 中国水运(理论版), 2007, 5(3): 94-96.
    [23] 易东, 刘月明, 王文昌. 小波分析方法在统计理论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统计, 2000, 17(2): 120-124.
    [24] 洪梅, 刘科峰, 张栋, 等. 基于交叉小波分析方法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年际变率与热带海温及大气环流异常的相关性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 2020, 36(2): 166-179.
    [25] 李英, 陈联寿, 王继志. 热带气旋登陆维持和迅速消亡的诊断研究[J]. 大气科学, 2005, 29(3): 482-490.
    [26] GAFFNEY S J, GHIL M, SMYTH P, et al. Cluster analysis of typhoon tracks. Part Ⅱ: large-scale circulation and ENSO[J]. J Climate, 2007, 20(14): 3 654-3 676.
  • 加载中
图(9) /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13
  • HTML全文浏览量:  27
  • PDF下载量:  4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2-09
  • 修回日期:  2022-03-08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8-16
  • 刊出日期:  2022-06-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