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重庆地区复杂地形影响下地闪活动特征分析

张新科 何跃 程译萱 谭霞 李强

张新科, 何跃, 程译萱, 谭霞, 李强. 重庆地区复杂地形影响下地闪活动特征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22, 38(5): 694-703.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2.063
引用本文: 张新科, 何跃, 程译萱, 谭霞, 李强. 重庆地区复杂地形影响下地闪活动特征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22, 38(5): 694-703.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2.063
ZHANG Xinke, HE Yue, CHENG Yixuan, TAN Xia, LI Qiang.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ACTIVITIES UNDER INFLUENCE OF COMPLEX TERRAIN IN CHONGQING[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22, 38(5): 694-703.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2.063
Citation: ZHANG Xinke, HE Yue, CHENG Yixuan, TAN Xia, LI Qiang.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ACTIVITIES UNDER INFLUENCE OF COMPLEX TERRAIN IN CHONGQING[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22, 38(5): 694-703.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2.063

重庆地区复杂地形影响下地闪活动特征分析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2.063
基金项目: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cstc2021jcyj-msxmX0057

重庆市气象部门业务技术攻关项目 YWJSGG-202117

重庆市气象部门业务技术攻关项目 YWJSGG-202008

青年基金项目 QNJJ-202008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李强,男,四川省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数值天气预报研究。E-mail:cqlqlq@163.com

  • 中图分类号: P427.32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ACTIVITIES UNDER INFLUENCE OF COMPLEX TERRAIN IN CHONGQING

  • 摘要: 利用DEM高程数据和2008—2020年重庆地区ADTD闪电定位资料,研究了重庆地区复杂地形影响下的地闪活动特征。结果表明:(1)重庆地区地闪活动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且与地形及海拔高度密切相关,整体表现为自西向东,由盆地、丘陵到高山山地区域地闪活动逐渐减弱,正地闪占比逐渐增大的特征;(2)重庆地区地闪活动年际变化分布不均,月变化呈单峰型,7月为峰值,主要集中在4—9月,占全年的96.3%,日变化呈双峰型,夜间峰值集中在00:00—04:00,白天峰值集中在14:00—18:00,08:00—12:00为地闪活动最弱时段;(3)地闪活动月、季节尺度变化主要受大尺度天气系统支配,地形及海拔高度对地闪活动影响主要体现在日变化的显著差异上,在海拔1 000 m以下的盆地、丘陵和低山区域,夜间地闪频数明显多于白天,具有夜间主导型特征,海拔1 000 m以上的高山山地区域,白天地闪频数多于夜间,具有白天主导型特征,海拔高度越高,闪电越易出现在白天;(4)正地闪强度明显大于负地闪,地形及海拔高度变化对地闪强度影响不明显。

     

  • 图  1  重庆地区周边地形、ADTD闪电定位探测站(五角星)及气候业务区域分布

    图  2  2008—2020年重庆地区年平均地闪密度空间分布

    图  3  不同海拔高度区间内的地闪频数占总地闪数的百分比、累计百分比及地闪密度分布特征

    图  4  正地闪占比空间分布(a)及其随海拔高度变化(b)特征

    图  5  2016—2020年5—9月重庆地区平均降水量(a)、降水频率(b)及短时强降水贡献率(c)的空间分布

    图  6  2008—2020年整个重庆地区逐月地闪频数占全年百分比(a)及各区域月平均地闪密度(b)分布

    图  7  2008—2020年重庆不同区域每小时地闪密度(fl/(km2·h))日变化特征

    图  8  2008—2020年重庆地区地闪频数昼夜比空间分布(a)和地闪频数昼夜比随海拔变化(b)

    图  9  重庆不同区域的正、负地闪强度(绝对值)箱线图

    表  1  总地闪频数、正地闪占比和海拔高度的相关性检验

    地闪参数 海拔高度/m
    总地闪频数/次 Pearson相关系数 -0.35
    显著性水平(P) 0.00
    正地闪占比/% Pearson相关系数 0.38
    显著性水平(P) 0.00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008—2020年重庆各区域地闪频数昼夜比统计(包括整个区域)

    区域 整个区域 西部 主城 西南部 中部 东南部 东北部
    白天地闪频数 1 003 237 118 277 103 982 174 601 119 154 183 321 303 902
    夜间地闪频数 1 304 024 354 005 152 597 164 601 140 877 204 110 287 834
    频数昼夜比 0.77 0.33 0.68 1.05 0.85 0.89 1.06
    下载: 导出CSV
  • [1] 陆亚龙, 肖功建.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1.
    [2] 张义军, 马明, 吕伟涛, 等. 闪电活动的气候学特征研究进展[J]. 气象学报, 2008, 66(6): 906-915.
    [3] YANG X, SUN J, LI W. An Analysis of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in China during2010-13[J]. Wea Forecasting, 2015, 30(6): 1537-1550.
    [4] 王娟, 谌芸. 2009-2012年中国闪电分布特征分析[J]. 气象, 2015, 41(2): 160-170.
    [5] 王义耕, 陈渭民, 刘洁. TRMM卫星观测到的华南地区的闪电时空分布特征[J]. 热带气象学报, 2009, 25(2): 227-233.
    [6] BOURSCHEIDT V, JUNIOR O P, NACCARATO K, et al. The influence of topography on the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density in South Brazil[J]. Atmospheric Research, 2009, 91(2): 508-513.
    [7] SMITH J R, FUELBERG H E, WATSON A I. Warm Season Lightning Distributions Over the Northern Gulf of Mexico Coast and Their Relation to Synoptic-scale and Mesoscale Environments[J]. Wea Forecasting, 2005, 20(4): 415-438.
    [8] KOTRONI V, LAGOUVARDOS K. Lightning occurrence in relation with elevation, terrain slope, and vegetation cover in the mediterranean [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2008, 113(D21).
    [9] 刘海兵, 张云峰, 李玉塔. 江西闪电特征海拔高度影响分析[J]. 气象科技, 2017, 45(2): 342-348.
    [10] 刘雪涛, 谢屹然, 许迎杰, 等. 云南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J]. 干旱气象, 2019, 37(5): 729-735, 746.
    [11] 王学良, 余田野, 贺姗, 等. 区域海拔高度对云地闪电参数分布的影响[J]. 高电压技术, 2020, 46(4): 1206-1215.
    [12] 李家启, 李良福, 覃彬全. 雷电灾害典型案例分析[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7.
    [13] 李家启, 吉莉, 李强, 等. 基于闪电定位系统的重庆地区地闪日分布特征分析①[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8(11): 109-115.
    [14] 李家启, 申双和, 夏佰成, 等. 重庆地区1999~2008年雷电参数变化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2): 242-250.
    [15] 赵生昊, 覃彬全, 刘青松. 重庆市地形对雷电灾害主要致灾因子影响分析[J]. 气象科技, 2020, 48(1): 127-131.
    [16] 任照环, 许伟, 余蜀豫, 等. 重庆市雷电灾害区划[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 41(4): 317-324.
    [17] 冯民学, 韦海容, 焦圣明, 等. 南京市闪电定位资料的对比分析[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123(2): 151-157.
    [18] 王志超, 庞文静, 梁丽, 等. ADTD闪电定位网在北京地区定位效率的自评估[J]. 气象科技, 2018, 46(4): 638-643, 664.
    [19] SMITH W H, SANDWELL D T. Global sea floor topography from satellite altimetry and ship depth soundings[J]. Science, 1997, 277 (5334): 1956-1962.
    [20] (GB /T37047 —2018)基于雷电定位系统(LLS) 的地闪密度总则[S]. 北京: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8.
    [21] 崔海华, 金晓青, 张彦勇, 等. 京津冀地区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J]. 干旱气象, 2017, 35(1): 36-42.
    [22] 王延慧, 张建涛, 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 等. 2013—2016年新疆地闪活动特征分析[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8, 12(2): 43-49.
    [23] KAR S, LIOU Y, HA K. Aerosol effects on the enhancement of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over major urban areas of South Korea[J]. Atmospheric Research, 2009, 92(1): 80-87.
    [24] 李京校, 宋海岩, 肖稳安, 等. 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闪电活动的时空特征[J]. 大气科学学报, 2013, 36(2): 235-245.
    [25] 李炳元, 潘保田, 韩嘉福. 中国陆地基本地貌类型及其划分指标探讨[J]. 第四纪研究, 2008(4): 535-543.
    [26] 冯桂力, 郄秀书, 吴书君. 山东地区冰雹云的闪电活动特征[J]. 大气科学, 2008, 32(2): 289-299.
    [27] ZHOU T, YU R, CHEN H, et al. Summer precipitation frequency, intensity, and diurnal cycle over China: a Comparison of satellite data with rain gauge observations[J]. J Climate, 2008, 21(16): 3997-4010.
    [28] 刘德, 张亚萍, 陈贵川. 重庆市天气预报技术手册[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2.
    [29] 方德贤, 董新宁, 邓承之, 等. 2008~2016年重庆地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J]. 大气科学, 2020, 44(2): 327-340.
    [30] 王义耕, 刘洁, 王介君, 等. 卫星观测的西南地区闪电的时空分布[J]. 大气科学学报, 2010, 33(4): 489-495.
    [31] 宋敏敏, 郑永光. 我国中东部3-9月云-地闪电密度和强度分布特征[J]. 热带气象学报, 2016, 32(3): 322-333.
    [32] 成勤, 王学良, 肖稳安, 等. 我国中部五省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 暴雨灾害, 2011, 30(3): 254-259.
    [33] 袁湘玲, 马虹旭, 陈石定, 等. 黑龙江省闪电活动特征及其与地面相对湿度的响应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 36(5): 91-96.
    [34] 王学良, 张科杰, 余田野, 等. 湖北地区云地闪电频次及雷电流幅值时间分布特征[J]. 电瓷避雷器, 2017, 277(3): 1-9.
    [35] QIE X, ZHOU Y, YUAN T. Global lightning activities and their regional differences observed from satellite[J].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03, 46(6): 1068-1077.
    [36] MENG Q, YAO W, XU L. Development of lightning nowcasting and warning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J]. Advances in Meteorology, 2019, 2405936, https://doi.org/10.1155/2019/2405936.
  • 加载中
图(9) /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1
  • HTML全文浏览量:  34
  • PDF下载量:  2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4-21
  • 修回日期:  2022-03-07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1-17
  • 刊出日期:  2022-10-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