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基于多源探测资料的一次广州局地强对流垂直结构分析

曾琳 张羽 李怀宇 李浩文 高美谭 梁之彦

曾琳, 张羽, 李怀宇, 李浩文, 高美谭, 梁之彦. 基于多源探测资料的一次广州局地强对流垂直结构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23, 39(3): 348-360.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3.032
引用本文: 曾琳, 张羽, 李怀宇, 李浩文, 高美谭, 梁之彦. 基于多源探测资料的一次广州局地强对流垂直结构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23, 39(3): 348-360.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3.032
ZENG Lin, ZHANG Yu, LI Huaiyu, LI Haowen, GAO Meitai, LIANG Zhiyan. AN ANALYSIS OF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LOCAL STRONG CONVECTION IN GUANGZHOU BASED ON MULTI-SOURCE DETECTION DATA[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23, 39(3): 348-360.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3.032
Citation: ZENG Lin, ZHANG Yu, LI Huaiyu, LI Haowen, GAO Meitai, LIANG Zhiyan. AN ANALYSIS OF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LOCAL STRONG CONVECTION IN GUANGZHOU BASED ON MULTI-SOURCE DETECTION DATA[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23, 39(3): 348-360.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3.032

基于多源探测资料的一次广州局地强对流垂直结构分析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3.032
基金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2022A1515011346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2023B04J0631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202103000030

广州市基础与应用研究项目 202201011093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张羽,男,四川省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天气雷达探测技术及应用研究。E-mail: 312404880@qq.com

  • 中图分类号: P458.2

AN ANALYSIS OF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LOCAL STRONG CONVECTION IN GUANGZHOU BASED ON MULTI-SOURCE DETECTION DATA

  • 摘要: 基于X波段相控阵雷达、S波段双偏振雷达、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毫米波云雷达等多源高时空分辨率新型遥感探测资料,对广州后汛期一次局地强对流过程的大气热力、动力及云物理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 强对流前8小时前,局地LI、CAPE、SI等对流参数就达到并远远超过了短时强降水的阈值;临近降水大气层结仍向不稳定发展,水汽条件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2) 午后局地风形成辐合,上升气流加强,近地层出现弱垂直风切变和低空急流脉动,对强对流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3) CINRAD/SA-D雷达CR、DBZM HT、TOPS、VIL等变化与强降水和地面大风的发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同时低层风场观测到阵风锋特征;XPAR-D雷达更高时空分辨率的探测可清晰显示对流发展旺盛阶段的ZDR弧、KDP柱、ZDR柱、V型缺口等特征,为判断雷暴云团的发展程度和预警提供重要信息。

     

  • 图  1  10日08时天气图(500 hPa形势场、850 hPa风场(单位:℃)、925 hPa风场和露点温度差(单位:℃))

    图  2  10日14时30分—17时30分降水(a)和极大风(b)实况

    图  3  10日08—20时微波辐射计观测的对流层温度(a)和边界层温度(b)

    图  4  10日08—20时微波辐射计观测数据反演指数:抬升指数LI、对流有效位能CAPE、沙氏指数SI、总指数TTI、LWP液态水含量、IWV综合水汽含量

    图  5  黄埔(a)、番禺(b)风廓线雷达:垂直速度(a1、b1),垂直风切变(a2、b2

    填色分别表示风速(单位:m/s)和风切变值(单位:s-1

    图  6  黄埔、番禺、从化、花都、南沙低空急流指数与对应站点5 min降雨量(单位:mm)

    图  7  15:36—17:30 CINRAD/SA-D雷达CR、DBZM HT、VIL、TOPS (a)及主要站点5分钟雨量时序图(b)

    图  8  16:24—16:36 CINRAD/SA-D逐6分钟1.5 °仰角(a)和XPAR-D逐1分钟2.7 °仰角(b)回波反射率因子(单位:dBZ)

    图  9  16:42—17:18 CINRAD/SA-D 0.5 °仰角反射率因子图

    图  10  对流发展旺盛阶段(16:35、16:39)高(13.5 °)、中(9.9 °)、低(2.7 °)仰角的V(a~c)、ZH(d~f)、KDP(g~i)、ZDR(j~l)

    图  11  16:35 X波段相控阵雷达ZH(a)、KDP(b)、ZDR(c)垂直剖面

    表  1  强天气参数阈值和无天气参数常值

    参数 短时强降水 非短时强降水常值
    LI/℃ -1.15 0.15
    CAPE/(J/kg) 299.10 13.60
    SI/℃ -1.58 -0.55
    TTI/℃ 46.43 42.35
    LWP/(g/m2) 137.80 -88.37
    IWV/(kg/m2) 63.32 35.93
    下载: 导出CSV
  • [1] 孙继松, 戴建华, 何立富, 等. 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4: 1-22.
    [2] 俞小鼎, 姚秀萍, 熊廷南, 等.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5: 232-305.
    [3] 俞小鼎, 王秀明, 李万莉, 等. 雷暴与强对流临近预报[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20: 111-162.
    [4] 许焕斌. 强对流云物理及其应用[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2: 271-298.
    [5] SELIGA T A, BRINGI V N. Differential reflectivity and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applications in radar meteorology[J]. Radio Sci, 1978, 13(2): 271-275.
    [6] 张贵付. 双偏振雷达气象学[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8: 1-6.
    [7] 陈超, 胡志群, 胡胜, 等. CINRAD-SA双偏振雷达资料在降水估测中的应用初探[J]. 气象, 2019, 45(1): 113-125.
    [8] 冯晋勤, 张深寿, 吴陈锋, 等. 双偏振雷达产品在福建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 气象, 2018, 44(12): 1 565-1 574.
    [9] 陶岚, 管理, 孙敏, 等. 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对一次降雹超级单体发展减弱阶段的演变分析[J]. 气象科学, 2019, 39(5): 685-697.
    [10] 胡志群, 刘黎平, 楚荣忠, 等. 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不同衰减订正方法对比及其对降水估测影响研究[J]. 气象学报, 2008, 66(2): 251-261.
    [11] 傅佩玲, 胡东明, 黄浩, 等. 台风山竹(1822)龙卷的双极化相控阵雷达特征[J]. 应用气象学报, 2020, 31(6): 706-718.
    [12] 于明慧, 刘黎平, 吴翀, 等. 利用相控阵及双偏振雷达对2016年6月3日华南一次强对流过程的分析[J]. 气象, 2019, 45(3): 330-344.
    [13] 傅新姝, 顾问, 彭杰, 等. 2020年梅雨期上海一次强降水过程垂直结构的综合观测分析[J]. 暴雨灾害, 2020, 39(6): 658-665.
    [14] 黄金全, 李丽丽, 文继芬, 等. 风廓线雷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在一次强对流过程中的分析应用[J].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9, 43(3): 34-40.
    [15] 李彦良, 石绍玲, 郭婧芝, 等. 风廓线雷达资料产品在冰雹天气过程中的特征分析[J]. 气象灾害防御, 2019, 36(1): 19-24.
    [16] 黄晓莹, 毛伟康, 万齐林, 等. 微波辐射计在强降水天气预报中的应用[J]. 广东气象, 2013, 35(3): 50-53.
    [17] 蔡奕萍, 汪博炜, 冼星河. 微波辐射计资料在降水临近预报中的应用[J]. 广东气象, 2018, 40(5): 31-34.
    [18] 郭志刚. Ka波段毫米波测云雷达在航空气象观测中的应用[J]. 民航管理, 2019, 346(8): 62-67.
    [19] 李浩文, 李怀宇, 胡东明, 等. 毫米波云雷达杂波质控方法研究[J]. 广东气象, 2021, 43(3): 51-54.
    [20] 徐桂荣, 孙振添, 李武阶, 等. 地基微波辐射计与GPS无线电探空和GPS/MET的观测对比分析[J]. 暴雨灾害, 2010, 29(4): 315-321.
    [21] 李晨光, 刘淑媛, 陶祖钰. 华南暴雨试验期间香港风廓线雷达资料的评估[J]. 热带气象学报, 2003, 19(3): 269-276.
    [22] 高晓梅, 俞小鼎, 王令军, 等. 鲁中地区分类强对流天气环境参量特征分析[J]. 气象学报, 2018, 76(2): 196-212.
    [23] 高美谭, 廖菲, 周芯玉, 等. 基于微波辐射计的短时强降水潜势预报[J]. 广东气象, 2021, 43(2): 1-4.
    [24] 周芯玉, 廖菲, 孙广凤. 广州两次暴雨期间风廓线雷达观测的低空风场特征[J]. 高原气象, 2015, 34(2): 526-533.
    [25] 张羽, 吴少峰, 李浩文, 等. 广州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数据质量初步分析及应用[J]. 热带气象学报, 2022, 38(1): 23-34.
    [26] 吴才明, 马中元, 何文, 等. 2017年江西副热带高压边缘雷暴大风回波特征[J]. 气象科学, 2019, 39(6): 797-809.
    [27] LONEY M L, ZRNIC D S, STRAKA J M, et al. Enhanced polarimetric radar signatures above the melting level in a supercell storm[J]. J Appl Metor Climatol, 2002, 41(12): 1 179-1 194.
    [28] 楚志刚, 胡汉峰, 黄兴友, 等. 窄波束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及其探测能力分析[J]. 高原气象, 2017, 36(4): 1 072-1 081.
  • 加载中
图(11) / 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4
  • HTML全文浏览量:  18
  • PDF下载量:  5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10-27
  • 修回日期:  2023-04-08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9-11
  • 刊出日期:  2023-06-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