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70—2021年粤北和珠三角地区地气温差对比分析

陆杰英 孙丽颖 王春林 张菁 翟志宏 吴健达

陆杰英, 孙丽颖, 王春林, 张菁, 翟志宏, 吴健达. 1970—2021年粤北和珠三角地区地气温差对比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23, 39(6): 848-856.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3.073
引用本文: 陆杰英, 孙丽颖, 王春林, 张菁, 翟志宏, 吴健达. 1970—2021年粤北和珠三角地区地气温差对比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23, 39(6): 848-856.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3.073
LU Jieying, SUN Liying, WANG Chunlin, ZHANG Jing, ZHAI Zhihong, WU Jiand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ROUND-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NORTHERN GUANGDONG AND PEARL RIVER DELTA FROM 1970 TO 2021[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23, 39(6): 848-856.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3.073
Citation: LU Jieying, SUN Liying, WANG Chunlin, ZHANG Jing, ZHAI Zhihong, WU Jiand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ROUND-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NORTHERN GUANGDONG AND PEARL RIVER DELTA FROM 1970 TO 2021[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23, 39(6): 848-856.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3.073

1970—2021年粤北和珠三角地区地气温差对比分析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3.073
基金项目: 广州市气象局都市气候与农业气象创新团队项目资助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王春林,男,江苏省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从事自然生态系统碳评估、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E-mail:444217124@qq.com

  • 中图分类号: P468.02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ROUND-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NORTHERN GUANGDONG AND PEARL RIVER DELTA FROM 1970 TO 2021

  • 摘要: 利用1970—2021年粤北和珠三角地区30个气象站的逐日地面温度和气温资料,分析了地气温差(地面温度-气温)空间分布、季节变化及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年际变化趋势。(1) 近50年来粤北和珠三角年平均地气温差介于1.97~3.21 ℃之间,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纬向型分布格局。(2) 夏季地气温差最大为3.25 ℃,冬季最小为1.71 ℃;其中冬季珠三角地气温差比粤北大,夏季则相反。(3) 珠三角的东莞在冬、夏两季均为下降趋势最明显的城市,降速为0.35 ℃/(10 a)和0.66 ℃/(10 a);上升最明显位于珠三角的增城和粤北的仁化分别为0.30 ℃/(10 a)和0.32 ℃/(10 a)。(4) 近50年粤北和珠三角年平均地气温差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降速为0.061 ℃/(10 a);其中粤北呈上升趋势,升速为0.3 ℃/(10 a);珠三角则呈下降趋势,降速为0.16 ℃/(10 a);两者变化趋势呈南北反相分布态势。(5) 粤北地气温差月变化呈单峰型结构,珠三角则呈双峰型结构;两地地气温差最小值在汛期前的3月,粤北峰值在7月,珠三角峰值在7月和10月。此外,珠三角年平均气温及夏季地气温差均在1992年发生突变。粤北和珠三角地气温差在时空分布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 图  1  广东省地形图以及粤北和珠三角站点分布情况

    红线以北为粤北地区,红线以南为珠三角地区。

    图  2  粤北和珠三角年平均气温(a)、年平均地气温差(b)及其趋势变化(c)空间分布图

    图  3  粤北和珠三角1月(a)和7月(b)平均地气温差空间分布图

    图  4  粤北和珠三角1月(a)和7月(b)趋势变化空间分布图

    图  5  粤北(a)和珠三角地区(b)年平均地面温度(红色线)、年平均气温(蓝色线)以及年平均地气温差(淡黄色线)年际变化特征

    直线为对应地面温度及气温序列趋势线、虚线为地气温差趋势线。

    图  6  粤北地面温度(红色线)、气温(蓝色线)以及地气温差(淡黄色线)1月(a)和7月(c)和珠三角地面温度(红色线)、气温(蓝色线)以及地气温差(淡黄色线)1月(b)和7月(d)的时间变化

    直线为对应地面温度及气温序列趋势线、虚线为地气温差趋势线。

    图  7  粤北(a)、珠三角(b)地面温度、气温及地气温差月尺度时间演变

    表  2  粤北、珠三角的气温、地面温度和地气温差线性趋势变化

    趋势/(℃/(10 a)) 季节 冬季 春季 夏季 秋季 秋季
    粤北 气温 0.25* 0.22* 0.11* 0.24* 0.24*
    地面温度 0.29* 0.27* 0.07* 0.27* 0.27*
    地气温差 0.05 0.06 -0.03 0.04 0.04
    珠三角 气温 0.34* 0.26* 0.21* 0.39* 0.39*
    地面温度 0.29* 0.12 -0.04 0.19* 0.19*
    地气温差 -0.04 -0.13* -0.25* -0.19* -0.19*
    注:标*为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数据。
    下载: 导出CSV

    表  1  粤北和珠三角各年代地气温差变化及其线性趋势

    地区 各年代地气温差平均值/℃ 线性倾向率/(℃/(10 a))
    1971—1980 1981—1990 1991—2000 2001—2010 2011—2020
    粤北 2.6 2.6 2.5 2.6 2.7 0.02
    珠三角 2.7 2.5 2.0 1.9 2.1 -0.17
    华南[6] 3.2 3.2 3.0 3.0 3.0 -0.09
    下载: 导出CSV

    表  3  近50年粤北、珠三角地气温差突变特征

    地区 季节 冬季 春季 夏季 秋季 全年
    粤北 气温 信噪比 0.348 8 0.609 0 0.420 5 0.590 4 0.891 0
    突变年份 1986 1996 1993 1997 1997
    地面温度 信噪比 0.361 9 0.602 7 0.125 4 0.466 9 0.812 1
    突变年份 1996 1996 2002 2002 1997
    地气温差 信噪比 0.142 5 0.333 9 0.170 4 0.048 8 0.131 9
    突变年份 2007 1995 1992 2002 2006
    珠三角 气温 信噪比 0.496 6 0.635 4 0.974 9 0.840 4 1.152 0*
    突变年份 1986 1996 1993 1997 1996*
    地面温度 信噪比 0.369 4 0.300 2 0.128 8 0.343 0 0.511 2
    突变年份 1998 1996 1992 1995 1997
    地气温差 信噪比 0.185 3 0.311 2 1.168 9* 0.769 9 0.934 3
    突变年份 1988 1991 1992* 1992 1991
    注:标*为通过信噪比检验数据。
    下载: 导出CSV
  • [1] 林良勋, 冯业荣, 黄忠, 等. 广东省天气预报手册[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6: 1-125.
    [2] 范丽军, 韦志刚, 董文杰. 西北干旱地区地气温差的时空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04, 23(3): 360-367.
    [3] 陆晓波. 我国地温变化特征及其他气温差与环流异常和夏季降水的相关分析[D]. 南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6: 1-64.
    [4] 杨晓玲, 丁文魁, 李岩瑛, 等. 近50年武威市地气温差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J]. 生态学报, 2015, 35(8): 2 719-2 725.
    [5] 顾欣, 张艳梅, 黄大卫. 近50年来黔东南地区浅层地气温差的时空特征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12, 33(1): 71-77.
    [6] 廖要明, 陈德亮, 刘秋锋. 中国地气温差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9, 15(4): 374-384.
    [7] 张应华, 宋献方. 水文气象序列趋势分析与变异诊断的方法及其对比[J]. 干旱区地理, 2015, 38(4): 625-665.
    [8] 周刊社, 罗驌翾, 杜军, 等. 西藏高原地温对气温变化的响应[J]. 中国农业气象, 2015, 36(2): 129-138.
    [9] 李玉梅, 彭玉麟, 简茂球, 等. 中国南方地表感热通量的时空变化[J]. 热带气象学报, 2014, 30(6): 1 027-1 036.
    [10] 周连童. 比较NCEP/NCAR和ERA-40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计算得到的感热资料的差异[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9, 14(1): 9-20.
    [11] 沈学顺, 木本昌秀. 春季欧亚大陆地表气温变化特征的气候意义[J]. 大气科学, 2007, 31(1): 19-27.
    [12] 赵俊芳, 郭建平, 张艳红, 等. 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综述[J]. 中国农业气象, 2010, 31(2): 200-205.
    [13] 解晋, 余晔, 刘川, 等. 青藏高原地表感热通量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高原气象, 2018, 37(1): 28-42.
    [14] ZHOU L T, HANG R H.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summer rainfall in Northwest China and its possible causes[J]. Inter Journal Climat, 2010, 30(4): 549-557.
    [15] 温李明, 周连童, 黄荣辉, 等. 我国东西部地区地气温差的年代际变化特征[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4, 19(5): 636-648.
    [16] 陈静林, 杜尧东, 孙卫国, 等. 城市化进程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气温变化的影响[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 9(2): 123-131.
    [17] 王林, 刘鹏, 林朝晖, 等. 春季亚洲中东部地表感热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 16(3): 310-321.
    [18] 单幸, 周顺武, 王美蓉, 等. 在ENSO不同相位下青藏高原春季感热对华南盛夏降水的影响[J]. 热带气象学报, 2020, 36(1): 60-71.
    [19] 蔡立梅, 黄兰椿, 周永章, 等. 珠三角洲典型区农业土壤铬的空间结构及分布特征[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1): 60-65.
    [20] 李春晖, 何超, 万齐林, 等. 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对南海及周边区域夏季气候的影响研究进展[J]. 热带气象学报, 2019, 35(2): 268-280.
    [21] 王可心, 陈粲, 包云轩, 等. 福建省晋江市城市热岛强度时间空间变化特征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9, 35(6): 852-864.
    [22] 徐伟, 杨涵洧, 张仕鹏, 等. 上海城市热岛的变化[J]. 热带气象学报, 2018, 34(2): 228-238.
    [23] 王华, 唐力生, 陈慧华, 等. 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冬种生产季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J]. 热带气象学报, 2018, 34(4): 570-576.
    [24] 郑腾飞, 刘显通, 万齐林, 等. 近50年广东省分级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 2017, 33(2): 212-220.
  • 加载中
图(7) /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4
  • HTML全文浏览量:  10
  • PDF下载量:  2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2-16
  • 修回日期:  2023-07-18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3-16
  • 刊出日期:  2023-12-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