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江西省积冰特征分析及重冰区不同重现期最大标准冰厚推算

彭王敏子 宋丽莉 徐卫民 沈竞 蒋子瑶 廖荣伟

彭王敏子, 宋丽莉, 徐卫民, 沈竞, 蒋子瑶, 廖荣伟. 江西省积冰特征分析及重冰区不同重现期最大标准冰厚推算[J]. 热带气象学报, 2024, 40(1): 75-84.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4.009
引用本文: 彭王敏子, 宋丽莉, 徐卫民, 沈竞, 蒋子瑶, 廖荣伟. 江西省积冰特征分析及重冰区不同重现期最大标准冰厚推算[J]. 热带气象学报, 2024, 40(1): 75-84.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4.009
PENG Wangminizi, SONG Lili, XU Weimin, SHEN Jing, JIANG Ziyao, LIAO Rongwei. Characteristics of Icing Day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Calculation of Maximum Standard Ice Thickness of Icing Wire at Different Return Periods for Heavy Icing Area[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24, 40(1): 75-84.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4.009
Citation: PENG Wangminizi, SONG Lili, XU Weimin, SHEN Jing, JIANG Ziyao, LIAO Rongwei. Characteristics of Icing Day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Calculation of Maximum Standard Ice Thickness of Icing Wire at Different Return Periods for Heavy Icing Area[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24, 40(1): 75-84.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4.009

江西省积冰特征分析及重冰区不同重现期最大标准冰厚推算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4.009
基金项目: 

江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202BBGL730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52078480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宋丽莉,女,山东省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工程气象及气候可行性论证研究。E-mail: songll@cma.gov.cn

  • 中图分类号: P425.7.2

Characteristics of Icing Day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Calculation of Maximum Standard Ice Thickness of Icing Wire at Different Return Periods for Heavy Icing Area

  • 摘要: 用江西境内85个国家气象站近30年雨凇、雾凇观测记录分析了江西省积冰日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江西地区的积冰天气事件近30年来总体呈现发生频次减少,强度增强的特征;高山气象站的积冰事件的发生频率显著高于平原、丘陵气象站。积冰高发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山区及中部环鄱阳湖及抚河流域以南。另外,充分考虑2011年前后气象部门观测导线线径的变化,利用建站至今16个观冰站电线积冰数据对全省范围的最大电线积冰最大标准厚度进行了推算,结果更符合电力行业对电线积冰工程气象数据的需求。结果表明,除赣北山区外,全省大部分地区2 m高度电线积冰最大标准冰厚度小于20 mm,“轻冰区”范围较多。应重点关注高海拔山区的电线积冰的致灾状况并加以预防。针对该区域架空输电线路电线积冰设计的实际需要,采用极值Ⅰ型概率分布函数结合高山站-庐山站的观测数据进行了推算,20 m高度百年一遇的最大标准冰厚达到71.1 mm,在计算不同走向的导线设计冰厚时迎风向与非迎风向的比例系数推荐设定为1.2,该结果可为现阶段江西“重冰区”电力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中预防冰灾提供有力支持,为有效节省项目建设成本和科学预防气象灾害之间寻求平衡点提供气象保障。

     

  • 图  1  1991—2020年累积积冰日数变化(a)和积冰日数指数变化(b)

    图  2  85个气象站年平均结冰日数的分布(a)和累积结冰日数和海拔高度(b)

    图  3  剔除高山站数据后30年累计结冰日数的全省分布情况

    图  4  电线积冰初日(a)、终日(b)年际、年代际变化(1970—2020年)

    图  5  电线积冰主要气象条件区间

    图  6  长短径法与重量法计算标准冰厚的结果相关分析散点图

    图  7  极值Ⅰ型概率分布函数拟合计算最大标准冰厚(a)南北向(b)东西向

    表  1  江西省电线积冰站点数据情况统计

    站点 海拔高度(m) 结冰观测日与总观测日数之比(%) 冰厚样本(个) 达到称重的冰厚样(个) 持续时间3 d以上与总观测样本之比(%)
    修水 146.8 0.45 106 7 14.2
    宜春 131.3 0.23 53 9 3.8
    吉安县 71.2 0.22 48 10 10.4
    井冈山 843 1.08 83 11 1.2
    遂川 126.1 0.15 33 9 12.1
    赣县 137.5 0.16 32 13 6.3
    庐山 1 164.5 7.5 1 717 693 16.5
    鄱阳 40.1 0.26 59 13 11.9
    景德镇 61.5 0.15 35 2 0.0
    南昌 46.9 0.32 76 12 7.9
    樟树 30.4 0.21 47 11 8.5
    贵溪 51.2 0.15 32 4 6.3
    玉山 116.3 0.15 33 7 0
    南城 80.8 0.25 56 15 12.5
    广昌 143.8 0.23 51 18 7.8
    寻乌 303.9 0.05 7 3 0
    下载: 导出CSV

    表  2  江西1970—2020年电线积冰初、终日特征统计

    年代 电线积冰初日 电线积冰终日
    平均 最早 最晚 极差/d 平均 最早 最晚 极差/d
    1970—1980 11/22 10/21 12/21 61 3/25 3/14 4/8 25
    1980—1990 11/27 11/7 12/25 48 3/29 2/25 4/25 59
    1990—2000 12/2 11/9 12/28 49 3/25 3/5 4/5 31
    2000—2010 11/29 11/9 12/24 45 3/18 2/25 4/14 48
    2010—2020 12/3 11/20 12/19 29 3/18 2/23 4/15 51
    50年平均 11/28 11/7 12/23 46.4 3/23 3/1 4/13 42.8
    近50年气候倾向率 0.208 -0.249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两种方法计算标准冰厚的结果数据显著性差异性分析

    类别 样本个数 平均值 方差
    实测冰重法 695 2 754.268 3.962 975 15.55 804
    长短径法 695 2 750.358 3.957 35 17.661 65
    差异源 SS F F crit P-value
    差异源数值 0.010 997 0.005 749 3.854 893 0.939 581
    下载: 导出CSV

    表  4  建站以来江西省16个电线积冰站最大积冰标准厚度及出现时间

    站点 南北向最大标准冰厚(mm) 出现时间 东西向最大标准冰厚(mm) 出现时间
    修水 7.2 1979/02/01 6.5 1979/02/01
    宜春 7.5 1964/02/19 6.7 2011/01/20
    吉安 7.0 2013/01/5 7.0 2013/01/5
    井冈山 9.3 2008/02/02 8.4 2008/02/02
    遂川 7.2 2013/01/5 7.2 2018/01/27
    赣县 7.3 2013/01/5 8.7 2011/01/11
    庐山 41.8 1975/12/10 43.1 1962/11/24
    鄱阳 7.6 2013/02/8 7.5 2013/02/08
    景德镇 5.4 1972/02/10 10.4 1972/02/10
    南昌 11.3 2011/01/20 11.3 2011/01/20
    樟树 7.7 2011/01/20 7.7 2011/01/20
    贵溪 14.3 1977/02/09 6.6 2013/01/04
    玉山 7.5 2018/01/27 7.5 2018/01/27
    南城 8.9 2013/01/5 10.3 2018/01/29
    广昌 8.6 2013/01/05 8.5 2013/01/05
    寻乌 1.7 2002/12/27 1.0 2002/12/27
    下载: 导出CSV

    表  5  基于极值Ⅰ型分布对江西“重冰区”不同重现期下最大标准冰厚推算结果

    方向 离地高度 重现期标准冰厚/mm
    30年一遇 50年一遇 100年一遇
    东西向 2 m 22.8 25.3 43.1
    南北向 2 m 26.7 29.5 41.8
    东西向 15 m 35.3 39.2 66.8
    南北向 15 m 41.4 45.7 64.8
    东西向 20 m 37.6 41.7 71.1
    南北向 20 m 44.1 48.7 69.0
    下载: 导出CSV
  • [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92-95.
    [2] 王遵娅. 中国冰冻日数的气候及变化特征分析[J]. 大气科学, 2011, 35(3): 411-42.
    [3] 魏虹, 彭潇松. 对江西省输电线路覆冰预警的探讨[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 23(2): 73-77.
    [4] 王奇, 张厚荣, 宗莲, 等. 2015年广西区北部超高压输电线路一次连续覆冰事件的天气学特征[J]. 热带气象学报, 2021, 37(4): 579-589.
    [5] 陶玥, 李宏宇, 刘卫国. 南方不同类型冰冻天气的大气层结和云物理特征研究[J]. 高原气象, 2013, 32(2): 501-508.
    [6] 高洋, 吴统文, 陈葆德.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冻雨过程的热力异常及其形成原因[J]. 高原气象, 2001, 30(6): 1 526-1 533.
    [7] 叶成志, 吴贤云, 黄小玉. 湖南省历史罕见的一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分析[J]. 气象学报, 2009(3): 148-160.
    [8] 王怀清, 彭静, 赵冠男. 近50年江西省雨凇过程气候特征分析[J]. 气象科技, 2009, 37(3): 311-314.
    [9] 朱秋宇, 何慧, 周秀华, 等. 广西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特征和气候成因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9, 40(1): 40-43.
    [10] QIAN X, MIAO Q, ZHAI P. et al. Cold-wet spells in mainland China during 1951-2011[J]. Natural Hazards, 2014, 74. 931-946.
    [11] 陈百炼, 吴战平, 张艳梅, 等. 贵州冬季电线积冰及其天气成因分析[J]. 气象, 2014(3): 355-363.
    [12] 鲁俊, 吴必文, 卢燕宇. 安徽省电线积冰的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4): 10 570-10 572.
    [13] 胡毅, 胡建勋, 刘庭. 我国南方地区电网大范围覆冰灾害的特点分析与防治措施[J]. 电力设备, 2008, 9(6): 1-4.
    [14] 黄浩辉, 宋丽莉, 秦鹏, 等. 粤北地区导线覆冰气象特征与标准厚度推算[J].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26(1): 7-12.
    [15] 黄俊杰, 汪涛, 朱昌成, 等. 基于气象地理模型的湖北电网冰区分布研究[J]. 湖北电力. 2013, (2): 27-29.
    [16] 庞文保, 白光弼, 李建科, 等. 陕西省电线积冰区划[J]. 气象, 2012, 38(6): 733-739.
    [17] 廖玉芳, 段丽洁. 湖南电线覆冰厚度估算模型研究[J]. 大气科学学报, 2010, 33(4): 395-400.
    [18] 宋丹, 夏晓玲, 张蕾, 等. 基于回归和判别分析的贵州电线积冰厚度预报方法[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8, 39(4): 26-29.
    [19] 马中元, 刘熙明, 吴琼, 等. 江西强冻雨天气形成特征分析[J]. 气象, 2011, 37(1): 66-74.
    [20] 许爱华, 刘波, 郑婧, 等. 江西冻雨气候特征分析及频发地带成因探讨[J]. 暴雨灾害, 2011, 30(1): 6-10.
    [21] 章开美, 龙余良, 周雨, 等. 庐山雨凇积冰日数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气场关系[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0, 43(1): 75-80.
    [22] 赵文灿, 龙余良, 阙志萍, 等. 江西省电线积冰特征及温度层s结分析[J]. 气象科技, 2018, 46(1): 178-181.
    [23] 陈孝明, 胡淼, 黄俊杰. 湖北省电线积冰日数气候特征与大气环境异常的关系研究[J]. 暴雨灾害, 2015, 34(3): 260-267.
    [24] 赵珊珊, 高歌, 张强, 等. 中国冰冻天气的气候特征[J]. 气象, 2010, 36(3): 36-40.
    [25] 殷水清, 赵珊珊, 王遵娅, 等. 全国电线结冰厚度分布及等级预报模型[J].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20(6): 722-728.
    [26] 国家能源局. DL/T 5158-2012《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2.
    [27] 许艳, 朱江, 高峰, 等. 两种导线观测的电线积冰资料的对比分析[J]. 气象, 2013, 39(3): 362-369.
    [28] 霍治国, 李春晖, 孔瑞, 等. 中国电线积冰灾害研究进展[J]. 应用气象学报, 2021, 32(5): 513-529.
    [29] 殷水清, 赵珊珊, 王遵娅, 等. 全国电线结冰厚度分布及等级预报模型[J].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20(6): 722-728.
    [30]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等《. 电力工程水文气象计算手册》[M].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 加载中
图(7) / 表(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5
  • HTML全文浏览量:  11
  • PDF下载量:  1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4-17
  • 修回日期:  2023-11-01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4-12
  • 刊出日期:  2024-02-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