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云南省两套闪电定位系统地闪回击参数对比及探测性能分析

刘平英 徐伟新 李思 赵刚 杨俊萍

刘平英, 徐伟新, 李思, 赵刚, 杨俊萍. 云南省两套闪电定位系统地闪回击参数对比及探测性能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24, 40(4): 607-622.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4.054
引用本文: 刘平英, 徐伟新, 李思, 赵刚, 杨俊萍. 云南省两套闪电定位系统地闪回击参数对比及探测性能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24, 40(4): 607-622.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4.054
LIU Pingying, XU Weixin, LI Si, ZHAO Gang, YANG Junping. Comparison of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Parameters and Detection Performance of Two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s in Yunnan Province[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24, 40(4): 607-622.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4.054
Citation: LIU Pingying, XU Weixin, LI Si, ZHAO Gang, YANG Junping. Comparison of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Parameters and Detection Performance of Two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s in Yunnan Province[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24, 40(4): 607-622.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4.054

云南省两套闪电定位系统地闪回击参数对比及探测性能分析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4.054
基金项目: 

云南省气象局揭榜挂帅科技项目 YNJBGS202304

云南省气象局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2022QN03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徐伟新,男,广东省人,教授,主要从事雷达卫星遥感、中尺度气象、雷暴闪电、灾害天气、云降水微物理、热带气旋等领域研究。E-mail: xuwx25@mail.sysu.edu.cn

  • 中图分类号: P427.3

Comparison of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Parameters and Detection Performance of Two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s in Yunnan Province

  • 摘要: 根据2017—2020年云南省ADTD二维和VLF/LF三维闪电定位系统观测资料,对比两套系统地闪回击参数分布差异。在实际回击位置和雷电流强度信息难以获得的情况下,研究利用两套系统反演资料对相同回击事件的识别匹配和时空阈值选取方法,分析相对定位偏差。结果表明:两套系统的回击密度、雷电流幅值在滇东、滇西南和滇西北等地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由三维系统得到的回击密度较大,但二维系统雷电流幅值均值更高。两套系统均以单回击地闪占比更高,正地闪中的单回击地闪比重较负地闪更大,三维系统对于0~5 kA负回击小幅值电流的探测效率有所提高。通过采用10 km、1 ms的时空阈值匹配窗口,得到两套系统对于同一次回击的相对定位时间差主要集中在0.05 ms内,距离偏差集中在1 km内。系统匹配回击在滇中、滇西南的时空偏差较小,滇西北的偏差较大。从回击极性、相关系数、相对误差、幅值比及幅值累积概率等方面,分析得到两套系统对于相同回击事件的电流强度反演结果一致性较好,验证了应用系统反演资料对于同一回击事件的识别匹配方法是客观可靠的。

     

  • 图  1  云南省闪电定位监测网

    图  2  2017—2020年云南省地闪回击密度的空间分布

    a.二维系统;b.三维系统。

    图  3  2017—2020年云南省雷电流幅值的空间分布

    a.二维正回击;b.三维正回击;c.二维负回击;d.三维负回击。

    图  4  复杂地形地区的雷电流幅值分布

    a.正回击;b.负回击。箱体上、下端线代表第95%分位数、5%分位数;箱体自下而上的边线代表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箱体内部的横线代表中位数;箱体内部的代表均值。

    图  5  两套系统对负回击最小可探测电流强度的空间分布

    a.二维系统;b.三维系统。

    图  6  两套系统在云南省的正、负回击电流幅值分布(a)、各片区正回击电流分布(b)、各片区负回击电流分布(c)

    箱体上、下端线代表第95%分位数、5%分位数;箱体自下而上的边线代表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箱体内部的横线代表中位数;箱体内部的代表均值。

    图  7  两套系统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

    a.二维系统;b.三维系统。

    图  8  两套系统在不同时空窗口下对相同回击事件的匹配情况

    a.10 km、1 ms窗口;b. 10 km、50 ms窗口。

    图  9  两套系统对同一次回击定位偏差的空间分布

    a.距离差≤0.5 km的匹配回击点;b. 距离差>3 km的匹配回击点;c.时间差≤0.05 ms的匹配回击点; d.时间差>0.1 ms的匹配回击点。

    图  10  匹配后的正、负回击电流幅值拟合

    a.正回击;b.负回击。

    图  11  匹配正、负回击电流幅值分布

    箱体上、下端线:代表第95%分位数、5%分位数;箱体自下而上的边线:代表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箱体内部的横线:代表中位数;箱体内部的代表均值。

    图  12  匹配的正、负回击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

    图  13  两套系统匹配到同一次正、负回击电流幅值的空间分布

    a.二维正回击;b.三维正回击;c.二维负回击;d.三维负回击。

    表  1  云南省ADTD和VLF/LF闪电定位系统的技术参数

    闪电定位仪 闪电类型 探测参数信息 理论子站探测范围 理论探测精度 理论探测效率
    ADTD二维闪电定位系统 地闪回击 时间、经纬度、极性、雷电流幅值 0~300 km,平均150km 水平:<400 m 90%
    VLF/LF三维闪电定位系统 地闪回击、云闪辐射点 时间、经纬度、极性、雷电流幅值、云闪高度 0~300 km 水平:<300 m
    垂直:<500 m
    90%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017—2018年两套系统的地闪回击记录质量控制

    闪电定位系统 总回击次数 0~10 kA正回击
    质控前 质控后 剔除比 次数 占比
    ADTD二维闪电定位系统 771 236 566 105 26.6% 116 0.02%
    VLF/LF三维闪电定位系统 2 139 057 1 747 876 18.3% 69 703 3.3%
    闪电定位系统 |I|>200 kA回击 二站定位回击记录
    次数 占比 次数 占比
    ADTD二维闪电定位系统 5 183 0.67% 200 481 26.0%
    VLF/LF三维闪电定位系统 3 354 0.16% 359 665 16.8%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017—2020年两套系统经质控后的地闪回击参数对比

    闪电定位系统 ADTD二维闪电定位系统 VLF/LF三维闪电定位系统
    总回击 正回击 负回击 总回击 正回击 负回击
    回击次数 1 150 641 次数 占比 次数 占比 3 276 712 次数 占比 次数 占比
    79 327 6.9% 1 071 314 93.1% 458 979 14.0% 2 817 733 86.0%
    归闪后地闪数 总地闪 正地闪 负地闪 总地闪 正地闪 负地闪
    776 205 次数 占比 次数 占比 1 999 788 次数 占比 次数 占比
    77 632 10.0% 698 573 90.0% 429 950 21.5% 1 569 838 78.5%
    下载: 导出CSV

    表  4  复杂地形地区雷电流幅值参数对比

    项目 回击次数/次 ≤20 kA探测记录占比/% >50 kA探测记录占比/%
    正回击 负回击 正回击 负回击 正回击 负回击
    二维 三维 二维 三维 二维 三维 二维 三维 二维 三维 二维 三维
    德钦 135 1 804 391 4 057 0.0 10.8 0.0 28.7 86.7 50.4 65.2 11.1
    贡山 70 1 027 267 1 783 0.0 10.0 0.0 19.8 88.6 39.3 73.4 14.1
    下载: 导出CSV

    表  5  2017—2020年两套系统的单回击、多回击地闪分布特征

    ADTD二维闪电定位系统 VLF/LF三维闪电定位系统
    包含回击次数 正地闪条数 负地闪条数 包含回击次数 正地闪条数 负地闪条数
    1(单回击) 75 981 469 015 1(单回击) 404 481 966 908
    2 1 609 149 959 2 22 619 320 708
    3 40 45 055 3 2 310 127 544
    4 2 18 928 4 408 66 524
    5 0 8 396 5 99 37 613
    6 0 3 929 6 30 20 998
    7 0 1 719 7 1 12 392
    8 0 855 8 2 7 334
    9 0 384 9 0 4 262
    10 0 173 10 0 2 389
    >10 0 160 >10 0 3 166
    合计 77 632 698 573 合计 429 950 1 569 838
    下载: 导出CSV

    表  6  10 km、1 ms窗口下两套系统对同一次回击匹配结果的相对定位时空偏差

    距离偏差量a/km 匹配回击数 占比/% 匹配时间差b/ms 匹配回击数 占比/%
    ≤0.1 8 056 1.0 0 29 737 3.6
    ≤0.5 168 914 20.4 ≤0.005 595 672 71.8
    ≤1 447 829 54.0 ≤0.01 713 709 86.0
    (1,2] 250 302 30.2 (0.01,0.05] 82 688 10.0
    (2,3] 64 009 7.7 (0.05,0.10] 20 670 2.5
    > 3 67 153 8.1 >0.1 12 226 1.5
    下载: 导出CSV

    表  7  10 km、50 ms窗口下两套系统对同一次回击匹配结果的相对定位时空偏差

    距离偏差量a/km 匹配回击数 占比/% 匹配时间差b/ms 匹配回击数 占比/%
    ≤0.1 8 193 1.0 0 29 234 3.4
    ≤0.5 171 044 20.0 ≤0.05 786 340 92.1
    ≤1 454 004 53.2 ≤0.1 806 997 94.5
    (1,2] 256 959 30.1 ≤1.0 819 163 96.0
    (2,3] 68 340 8.0 (1.0,10.0] 3 342 0.4
    > 3 74 241 8.7 (10.0,50.0] 31 039 3.6
    下载: 导出CSV

    表  8  两套系统已匹配回击的幅值差异对比

    参数 相关系数 幅值比(三维/二维) 相对误差/%
    均值 中值
    正回击 0.924 1.03 0.5 3.1
    负回击 0.772 1.07 2.6 5.0
    下载: 导出CSV
  • [1] 陈渭民.雷电学原理[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3.
    [2] 张腾飞, 尹丽云, 张杰, 等.低纬高原地区雷电监测预警方法研究与应用[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3.
    [3] 郄秀书, 张其林, 袁铁, 等.雷电物理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
    [4] 马启明.雷电监测原理与技术[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5] XU W X.Thunderstorm climatolog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total and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China[J]. J Geophys Res, 2020, 125(19): 1-19.
    [6] XU W X, RUTLEDGE S A, ZHANG W. Relationships between total lightning, deep convection, and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change[J]. J Geophys Res, 2017, 122(13): 7 047-7 063.
    [7] CHRISTIAN H J, BLAKESLEE R J, BOCCIPPIO D J, et al. Global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lightning as observed from space by the Optical Transient Detector[J]. J Geophys Res, 2003, 108(D1): 4005.
    [8] WILLIAMS E, ROTHKIN K, STEVENSON D. Global lightning variations caused by changes in thunderstorm flash rate and by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thunderstorms[J]. J Appl Meteor, 2000, 39(12): 2 223-2 230.
    [9] BOCCIPPIO D J, GOODMAN S J, HECKMAN S.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ropical lightning distributions[J]. J Appl Meteor, 2000, 39: 2 231-2 248
    [10] 王娟, 谌芸.2009—2012年中国闪电分布特征分析[J]. 气象, 2015, 41(2): 160-170.
    [11] 许迎杰, 尹丽云, 邓勇, 等.低纬高原雷暴的气候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08, 27(4): 888-895.
    [12] 李家启, 申双和, 夏佰成, 等.基于ADTD系统的闪电频次分布特征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1, 27(5): 710-716.
    [13] 王婷波, 郑栋, 周康辉, 等.暴雨和雹暴个例中闪电特征对比[J]. 应用气象学报, 2017, 28(5): 568-578.
    [14] 周康辉, 郑永光, 蓝渝.基于闪电数据的雷暴识别、追踪及外推方法[J]. 应用气象学报, 2016, 27(2): 173-181.
    [15] 吕伟涛, 张义军, 孟青, 等.雷电临近预警方法和系统研发[J]. 气象, 2009, 35(5): 10-17.
    [16] 罗林艳, 祝燕德, 王智刚, 等.基于大气电场与闪电资料的雷电临近预警方法[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0, 25(5): 524-530.
    [17] 陈绿文, 吕伟涛, 张义军, 等.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对高建筑物雷电的探测[J]. 应用气象学报, 2020, 31(2): 165-174.
    [18] 王慧, 高玉龙, 胡晋.基于VLF/LF三维闪电定位仪资料的湖北省闪电特征分析[J].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1, 38(3): 48-52.
    [19] 成勤, 张科杰, 刘俊, 等.一次特大暴雨过程三维和二维系统闪电特征对比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21, 37(3): 396-408.
    [20] 李强, 史海峰.基于ADTD与VLF/LF闪电监测系统的数据对比分析[J]. 科技通报, 37(11): 32-36.
    [21] 孙明, 杨仲江, 钟颖颖, 等.两种闪电资料的对比分析[J]. 电磁避雷器, 2014, 137(6): 109-114.
    [22] 陈绿文, 张义军, 吕伟涛, 等.闪电定位资料与人工引雷观测结果的对比分析[J]. 高电压技术, 2009, 35(8): 1 896-1 902.
    [23] 田芳, 肖稳安, 冯民学, 等.闪电定位仪观测结果的修订分析[J]. 华东电力, 2008, 36(6): 656-660.
    [24] 朱浩, 孙浩, 王凯, 等.安徽省云地闪密度与雷暴日数关系的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1): 61-68.
    [25] 李京校, 郭凤霞, 扈海波, 等.北京及其周边地区SAFIR和ADTD闪电定位资料对比分析[J]. 高原气象, 2017, 36(4): 1 115-1 126.
    [26] 余蓉, 杜牧云, 晏紫淙, 等.湖北省两套闪电定位网地闪数据的对比分析[J]. 暴雨灾害, 2021, 40(6): 646-654.
    [27] 王学良, 余田野, 贺姗, 等.区域海拔高度对云地闪电参数分布的影响[J]. 高电压技术, 2020, 46(4): 1 206-1 215.
    [28] LOPEZ J A, PINEDA N, MONTANYA J, et al. Spatio-temporal dimension of lightning flashes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lightning mapping array[J]. Atmos Res, 2017, 197: 255-264.
    [29] 王东方, 郄秀书, 袁善锋, 等.北京地区的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及不同强度雷暴的贡献[J]. 大气科学, 2020, 44(2): 225-238.
    [30] 郭润霞, 王迎春, 张文龙, 等.基于VLF/LF三维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的北京闪电特征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8, 34(3): 393-400.
    [31] ZHENG D, ZHANGY J, MENG Q, et al. Climatological comparison of small and large-current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flashes over Southern China[J]. J Climate, 2016, 29(8): 2 831-2 848.
    [32] 王学良, 成勤, 王清龙, 等.基于LLS的多回击地闪及其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J]. 热带气象学报, 2021, 37(3): 309-319.
    [33] 郄秀书, 余晔, 王怀斌, 等.中国内陆高原地闪特征的统计分析[J]. 高原气象, 2001, 20(4): 395-401.
    [34] 张伟伟, 田杨萌, 王彩霞, 等.北京地区的雷电物理特征[J].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6(3): 53-57.
    [35] 张悦, 吕伟涛, 陈绿文, 等.粤港澳大湾区两套闪电定位系统地闪探测性能的对比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21, 37(3): 409-418.
  • 加载中
图(13) / 表(8)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0
  • HTML全文浏览量:  19
  • PDF下载量:  1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3-15
  • 修回日期:  2024-08-12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10-15
  • 刊出日期:  2024-08-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