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夏季移出型高原低涡的气候特征及其对我国降雨的影响
-
摘要: 利用近30年(1981—2010年)历史天气图、MICAPS资料以及台站降雨资料,对6—8月移出型高原低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我国降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分析了不同路径移出型高原低涡的环流形势及降雨分布。结果表明:近30年来平均每年有9个高原低涡能够移出高原而发展,移出型高原低涡涡源主要在西藏改则、安多和青海沱沱河以北以及曲麻莱附近,并以东移为主,占移出型高原低涡的58.2%,而东北移和东南移的分别占25.5%和13.8%,其它路径占2.5%。东移路径移出型高原低涡频次与长江流域中上游、黄河流域上游及江淮地区的降雨有较好的正相关;东北移路径移出型低涡频次与长江流域上游、黄河流域以及东北降雨相关较好;东南移路径移出型低涡频次与高原东南侧及长江流域的降雨有较好正相关。各路径移出型低涡的降雨合成分析距平异常大值区分布与各路径正相关分布一致,且降雨异常大值中心与正相关大值中心相对应。利于高原低涡移出并发生降雨的500 hPa异常环流形势为:东移路径,中高纬异常环流型为“西高东低”分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强度偏弱且位置偏东、偏南,低涡降雨带维持在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之间;东北移路径,中高纬异常环流型仍为“西高东低”型,西太副高强度偏强且位置偏北、偏东,雨带维持在黄河流域及东北地区;东南移路径,为“两高夹一低”异常型环流,西太副高强度较强且位置偏西、偏南,降雨带位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期刊类型引用(21)
1. 何钰,朱莉,李国平,谢家旭,马文倩,陶丽,张万诚. 青藏高原东坡地形对影响云南降水的高原涡的作用机理. 高原气象. 2024(01): 42-58 . 百度学术
2. 孙建华,周玉淑,傅慎明,杨帅,张元春,汪汇洁,黄玥. 近十年我国涡旋系统的研究进展. 大气科学. 2024(01): 228-260 . 百度学术
3. 马龙腾飞,宋敏红,张少波,朱昌睿. 青藏高原感热变化对一次降水过程的数值实验.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01): 93-100 . 百度学术
4. 华维,邓浩,夏昌基,张永莉,朱丽华,赖欣,范广洲. 青藏高原水循环中高原低涡及多季风交汇的研究进展.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02): 1-11 . 百度学术
5. 燕若彤,邓凤东,许东蓓,麦哲宁. 青藏高原暖季移出型低涡发生规律及典型个例发展机制的差异分析. 干旱气象. 2024(06): 910-921 . 百度学术
6. 黄慧君,郑建萌,马涛,张万诚,何钰,朱莉. 夏季高原低涡切变影响下云南大雨暴雨的分布及成因研究. 高原气象. 2023(02): 403-416 . 百度学术
7. 张正杰,范广洲. 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与高原涡的关系.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04): 167-177 . 百度学术
8. 燕若彤,许东蓓,孙继松,麦哲宁,常秉松,丁艺涵. 一次高原涡东移引发江淮强降水的动热力机制分析. 高原气象. 2023(03): 701-710 . 百度学术
9. 李毅,李国平. 四川盆地东北部山地夜间暴雨特征的合成分析.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03): 21-31 . 百度学术
10. 孙芳,周顺武,王美蓉,马淑俊,周庶,黄雨婧. 初夏东北移高原低涡活动特征. 气象. 2022(03): 324-333 . 百度学术
11. 青逸雨,周庶,旦增伦珠,李起旭. 一次东移高原低涡对降水影响的个例研究. 西藏科技. 2022(03): 46-50 . 百度学术
12. 李跃清. 青藏高原热源与天气系统影响灾害性天气的研究进展.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2(03): 1-12 . 百度学术
13. 胡洁,巩远发,黄鹏,次丹卓玛. 夏季青藏高原低值系统与地气温差及我国降水的联系.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2(04): 9-17 . 百度学术
14. 郑蓓,范广洲,吴战平,白慧. 高原季风强弱对高原涡的影响.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1(04): 15-22 . 百度学术
15. 黄楚惠,李国平,张芳丽,高珩洲,王铭杨,郭善云. 近10a气候变化影响下四川山地暴雨事件的演变特征. 暴雨灾害. 2020(04): 335-343 . 百度学术
16. Yi-Xuan SHOU,Feng LU,Hui LIU,Peng CUI,Shaowen SHOU,Jian LIU. Satellite-based Observational Study of the Tibetan Plateau Vortex:Features of Deep Convective Cloud Tops.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9(02): 189-206 . 必应学术
17. 胡慧敏,范广洲. 高原涡东移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分析.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9(04): 39-45 . 百度学术
18. 张博,李国平,段炼,袁敏,李晴璐,熊一璠. 基于客观识别技术的高原低涡近30 a气候特征.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104-111+119 . 百度学术
19. 师锐,何光碧. 移出高原后长生命史高原低涡在不同移动路径下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差异. 气象. 2018(02): 213-221 . 百度学术
20. 赵平,袁溢. 2014年7月14日高原低涡降水过程观测分析. 应用气象学报. 2017(05): 532-543 . 百度学术
21. 张恬月,李国平. 夏季青藏高原地面热源和高原低涡生成频数的日变化.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6(02): 70-76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5)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69
- HTML全文浏览量: 8
- PDF下载量: 919
- 被引次数: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