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 第3卷 第2期
1987, (2): 95-104.
摘要:
本文考虑了热带海洋对大气进行非绝热加热过程中海温起伏的随机效应,建立了朗之万方程形式的描写大气热量变化的发展方程。由该随机微分方程的定态解,给出了加热势函数和概率密度函数。在确定的热力学参数下,利用实际海温起伏方差值,计算求得了加热势函数的分布及概率密度分布曲线。文中还进一步计算了概率密度流,得到了在两种稳定状态之间穿透势垒的弛豫时间。计算结果表明,海温异常的随机效应是一个长周期过程,时间尺度约为140天,可以用实际测得的拖曳系数CD和海温起伏方差q2值对它进行预测。
本文考虑了热带海洋对大气进行非绝热加热过程中海温起伏的随机效应,建立了朗之万方程形式的描写大气热量变化的发展方程。由该随机微分方程的定态解,给出了加热势函数和概率密度函数。在确定的热力学参数下,利用实际海温起伏方差值,计算求得了加热势函数的分布及概率密度分布曲线。文中还进一步计算了概率密度流,得到了在两种稳定状态之间穿透势垒的弛豫时间。计算结果表明,海温异常的随机效应是一个长周期过程,时间尺度约为140天,可以用实际测得的拖曳系数CD和海温起伏方差q2值对它进行预测。
1987, (2): 102-128.
摘要:
本文依据农业气候适宜度进行海南岛农业气候区划,其方法是应用模糊数学扩展原理建立农业气候模型,得出各地可表示农业气候资源优劣的资源指数、表示它们之间配合程度的效能指数和表示可供挖掘的资源潜力的效能利用率;以它们为区划因子,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和模糊相似优先比进行划区。全岛分为六个农业气候区。
本文依据农业气候适宜度进行海南岛农业气候区划,其方法是应用模糊数学扩展原理建立农业气候模型,得出各地可表示农业气候资源优劣的资源指数、表示它们之间配合程度的效能指数和表示可供挖掘的资源潜力的效能利用率;以它们为区划因子,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和模糊相似优先比进行划区。全岛分为六个农业气候区。
1987, (2): 105-112.
摘要:
本文利用线性化的能量方程和交叉谱方法分别研究了准两周振荡和准40天振荡的能量来源及其转换过程。发现:在热带对流层中,对于低频振荡过程来说,来自中高纬度的侧向强迫作用和水汽凝结的加热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为扰动的产生和维持提供了重要能源。而正、斜压不稳定作用对扰动发展的作用是极小的。并且指出,在东亚热带对流层上部,准两周振荡通过与平均气流的相互作用为基本气流提供许多能量,对于维持这里的高空东风急流有重要作用。准40天振荡向平流层输送能量,对平流层平均环流的演变可能有重要贡献。
本文利用线性化的能量方程和交叉谱方法分别研究了准两周振荡和准40天振荡的能量来源及其转换过程。发现:在热带对流层中,对于低频振荡过程来说,来自中高纬度的侧向强迫作用和水汽凝结的加热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为扰动的产生和维持提供了重要能源。而正、斜压不稳定作用对扰动发展的作用是极小的。并且指出,在东亚热带对流层上部,准两周振荡通过与平均气流的相互作用为基本气流提供许多能量,对于维持这里的高空东风急流有重要作用。准40天振荡向平流层输送能量,对平流层平均环流的演变可能有重要贡献。
1987, (2): 113-119.
摘要:
本文利用赤道β平面近似下的线性化扰动方程组,假定无外源强迫和基本大气为等温大气的情况下求解,对于v’=0的Kelvin波的特解,得到了波动的能量和动量的铅直输送的结果。在波动位相下传的情况下,波动向上输送能量和西风角动量。这从理论上印证了Kelvin波在铅直方向的能量和动量输送特征,也提示了Kelvin波对准两年振荡(QBO)中西风位相的建立和下传的作用。
本文利用赤道β平面近似下的线性化扰动方程组,假定无外源强迫和基本大气为等温大气的情况下求解,对于v’=0的Kelvin波的特解,得到了波动的能量和动量的铅直输送的结果。在波动位相下传的情况下,波动向上输送能量和西风角动量。这从理论上印证了Kelvin波在铅直方向的能量和动量输送特征,也提示了Kelvin波对准两年振荡(QBO)中西风位相的建立和下传的作用。
1987, (2): 129-133.
摘要:
本文计算了1979年6、7月份我国东部地区大气中的水汽涡旋输送。分析了垂直积分涡旋通量场和它的纬、经向分量场的主要特征,以及纬、经向涡旋通量在水汽总输送中的贡献。
本文计算了1979年6、7月份我国东部地区大气中的水汽涡旋输送。分析了垂直积分涡旋通量场和它的纬、经向分量场的主要特征,以及纬、经向涡旋通量在水汽总输送中的贡献。
1987, (2): 134-141.
摘要:
本文应用经验正交函数的方法展开北太平洋海温场和西太平洋云量场,分析厄尼诺年尤其是1982-1983年厄尼诺年的特点。同时,结合北太平洋信风、南方涛动、南极海冰等对厄尼诺年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本文应用经验正交函数的方法展开北太平洋海温场和西太平洋云量场,分析厄尼诺年尤其是1982-1983年厄尼诺年的特点。同时,结合北太平洋信风、南方涛动、南极海冰等对厄尼诺年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1987, (2): 142-149.
摘要: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区雨水酸度的分析,认为广州是酸性基础甚强的城市,酸雨出现的频率为60%左右,并有冬春强,夏秋弱的季节变化趋势。指出逆温和微风等稳定天气条件是产生酸性降水的有利天气条件。对水样的化学分析结果可见,广州酸雨中SO4=为主要酸根,各类酸根的浓度变化受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阳离子浓度的强弱对市区酸雨起着重要的缓冲作用,在碱性污染源附近尤为明显。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局地污染源的作用是明显的,所以广州市区酸雨主要是由于本地大气污染所致。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区雨水酸度的分析,认为广州是酸性基础甚强的城市,酸雨出现的频率为60%左右,并有冬春强,夏秋弱的季节变化趋势。指出逆温和微风等稳定天气条件是产生酸性降水的有利天气条件。对水样的化学分析结果可见,广州酸雨中SO4=为主要酸根,各类酸根的浓度变化受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阳离子浓度的强弱对市区酸雨起着重要的缓冲作用,在碱性污染源附近尤为明显。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局地污染源的作用是明显的,所以广州市区酸雨主要是由于本地大气污染所致。
1987, (2): 150-156.
摘要:
本文向读者推荐用降水爆发时间等时线分析暴雨过程里中尺度系统活动的办法。说明了其具体作法,给出了分析实例并与雨团分析进行了对比讨论。 结果表明,雨团分析表现的主要是对流单体这一类小尺度系统的活动,而降水爆发等时线所揭露的,则是降水中尺度系统,它可作为一种较有效的中分析方法与其它分析方法配合使用。
本文向读者推荐用降水爆发时间等时线分析暴雨过程里中尺度系统活动的办法。说明了其具体作法,给出了分析实例并与雨团分析进行了对比讨论。 结果表明,雨团分析表现的主要是对流单体这一类小尺度系统的活动,而降水爆发等时线所揭露的,则是降水中尺度系统,它可作为一种较有效的中分析方法与其它分析方法配合使用。
1987, (2): 157-162.
摘要:
本文利用云南地区探空站1960-1982年4-10月700hPa的温度和湿度资料及各站的降水资料,采用谱分析的方法讨论云南夏季风的振荡。从讨论的结果知道,云南夏季风具有比较稳定的长周期振荡,而中期振荡的情况各年差异较大,但是,仍然具有亚洲季风区夏季风中期振荡的一般特征。
本文利用云南地区探空站1960-1982年4-10月700hPa的温度和湿度资料及各站的降水资料,采用谱分析的方法讨论云南夏季风的振荡。从讨论的结果知道,云南夏季风具有比较稳定的长周期振荡,而中期振荡的情况各年差异较大,但是,仍然具有亚洲季风区夏季风中期振荡的一般特征。
1987, (2): 163-167.
摘要:
在本文中,考查了湖南夏季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厄尼诺现象和冬季欧亚大陆雪盖的统计联系,得出如下结论:(1)、当厄尼诺现象发生后,下一年湖南夏季风降水量偏多,其统计显著性水平在1%以上;(2)、湖南夏季风降水量与冬季欧亚大陆雪盖的相关系数为-0.53,达到5%的显著性水平,这个结论与Huhn-Shukla给出冬季欧亚大陆雪盖与印度夏季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0.54的结果相一致,它表明冬季欧亚雪盖对印度和华中季风降水量有相类似的作用。
在本文中,考查了湖南夏季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厄尼诺现象和冬季欧亚大陆雪盖的统计联系,得出如下结论:(1)、当厄尼诺现象发生后,下一年湖南夏季风降水量偏多,其统计显著性水平在1%以上;(2)、湖南夏季风降水量与冬季欧亚大陆雪盖的相关系数为-0.53,达到5%的显著性水平,这个结论与Huhn-Shukla给出冬季欧亚大陆雪盖与印度夏季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0.54的结果相一致,它表明冬季欧亚雪盖对印度和华中季风降水量有相类似的作用。
1987, (2): 168-176.
摘要:
本文收集了1971-1985年粤东地区的28个冰雹天气过程,对降雹的气候特点、环流形势背景、能量场、位势稳定度场、局地大气特征的垂直分布和层结稳定度,以及卫星云图特征进行统计与分析,初步了解了粤东地区春、夏两季降雹前的一些天气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差异,建立了降雹的四种天气模式、物理量诊断指标,为雷达加强监测、制作冰雹落区的短时预警报提供依据。最后还制作了冰雹的预报框图,供日常预报应用。
本文收集了1971-1985年粤东地区的28个冰雹天气过程,对降雹的气候特点、环流形势背景、能量场、位势稳定度场、局地大气特征的垂直分布和层结稳定度,以及卫星云图特征进行统计与分析,初步了解了粤东地区春、夏两季降雹前的一些天气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差异,建立了降雹的四种天气模式、物理量诊断指标,为雷达加强监测、制作冰雹落区的短时预警报提供依据。最后还制作了冰雹的预报框图,供日常预报应用。
1987, (2): 177-187.
摘要:
长期以来人们已对夏季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许多令人满意的结果。而对于冬季风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同夏季风一样,冬季风对东亚乃至全球的大气环流,尤其是对赤道低纬地区环流的影响,在热量、动量和能量的水平及垂直输送等方面均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而愈来愈引起气象工作者们重视。本文拟对近年来国外有关东亚冬季风分析观测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的综述。
长期以来人们已对夏季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许多令人满意的结果。而对于冬季风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同夏季风一样,冬季风对东亚乃至全球的大气环流,尤其是对赤道低纬地区环流的影响,在热量、动量和能量的水平及垂直输送等方面均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而愈来愈引起气象工作者们重视。本文拟对近年来国外有关东亚冬季风分析观测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