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多波束扫描模式的观测偏差及订正

朱家杉 刘黎平 吴翀 周钦强 刘艳中 高思楠 耿飞 黄辉

朱家杉, 刘黎平, 吴翀, 周钦强, 刘艳中, 高思楠, 耿飞, 黄辉. 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多波束扫描模式的观测偏差及订正[J]. 热带气象学报, 2025, 41(5): 647-660.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5.055
引用本文: 朱家杉, 刘黎平, 吴翀, 周钦强, 刘艳中, 高思楠, 耿飞, 黄辉. 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多波束扫描模式的观测偏差及订正[J]. 热带气象学报, 2025, 41(5): 647-660.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5.055
ZHU Jiashan, LIU Liping, WU Chong, ZHOU Qinqiang, LIU Yanzhong, GAO Sinan, GENG Fei, HUANG Hui. Observational Deviation and Correction Caused by Multi-Beam Scanning Mode from X-Band Phased Array Weather Radar[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25, 41(5): 647-660.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5.055
Citation: ZHU Jiashan, LIU Liping, WU Chong, ZHOU Qinqiang, LIU Yanzhong, GAO Sinan, GENG Fei, HUANG Hui. Observational Deviation and Correction Caused by Multi-Beam Scanning Mode from X-Band Phased Array Weather Radar[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25, 41(5): 647-660.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5.055

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多波束扫描模式的观测偏差及订正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5.05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 U2142210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气象联合基金项目 2024A1515510003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 2020B1111200001

广东省气象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GRMC2022M18

广东省气象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GRMC2021Z03

广东省气象局科技创新团队项目 GRMCTD202103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刘黎平,男,河北省人,研究员,主要从事雷达气象研究。E-mail:lpliu@cams.cma.gov.cn

  • 中图分类号: P412.25

Observational Deviation and Correction Caused by Multi-Beam Scanning Mode from X-Band Phased Array Weather Radar

  • 摘要: 目前,相控阵天气雷达在国内的应用已初具规模,其高效灵活的相控阵电子扫描模式显著提高了雷达的观测效率,使其适应不同的观测任务。然而,相控阵天线性能参数的不稳定性也为数据质控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检验相控阵雷达多波束扫描模式的合理性及对数据质量的影响,定量对比了广东省广州市三部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和一部S波段新一代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的观测数据,评估了单波束和多波束扫描模式下灵敏度变化、各个仰角观测量的偏差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多波束模式下相控阵雷达的ZHZDR观测偏差会随着波束指向偏离天线阵面法向而增大;天线增益在宽发射波束内分布不均匀,造成各个仰角的数据呈现出与发射波束宽度一致的周期波动。通过订正,将多波束模式下不同仰角ZH的平均观测偏差控制到-0.6 dB左右,本研究为相控阵雷达的数据质控和深入应用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 图  1  空间坐标匹配算法示意图

    fi0(i = 1~8)为将S-POL的单个取样体积等效为四棱台后的8个顶点。

    图  2  X-PAR不同扫描模式下的最小可测回波强度对比

    红色、黄色和蓝色分别为雷达ZG000、ZG001和ZG002;散点为2022年8月9—11日单波束扫描模式、实线为2022年8月24—26日多波束(ZG002为单波束)扫描模式。

    图  3  X-PAR不同扫描模式下20 km处最小可测回波强度随仰角的变化曲线对比

    a. 单波束扫描模式;b. 多波束扫描模式(ZG002为单波束)。红色、黄色和蓝色实线分别为雷达ZG000、ZG001和ZG002。

    图  4  2022年8月11日11:24,S-POL与X-PAR的数据对比

    a~d分别为Z9200、ZG000、ZG001和ZG002雷达的1.5 km
    CAPPI插值结果,a中的红色、黄色和蓝色圆圈分别代表ZG000、ZG001和ZG002的观测范围;e~g分别为ZG000、ZG001和ZG002雷达的全部高度CAPPI与Z9200的对比结果,横坐标为X-PAR的CAPPI ZH,纵坐标为S-POL的CAPPI ZH,填色为概率密度分布;h~j分别ZG000、ZG001和ZG002雷达ZH与Z9200 ZH观测偏差随ΦDP的概率密度分布。

    图  5  图 4相同,但为2022年8月25日19:06

    d、g和j中的红色圆圈为衰减过订正区域。

    图  6  不同扫描模式下X-PAR参量与S-POL参量差异随仰角及距离的变化曲线

    a. 单波束ΔZH-Elevation;b. 多波束ΔZH-Elevation;c. 单波束ΔZDR-Elevation;d. 多波束ΔZDR-Elevation;e. 单波束ΔZH-Range;f. 多波束ΔZH-Range;红色、黄色和蓝色实线分别为雷达ZG000、ZG001和ZG002;其中e和f中的ΔZH做了1 km的距离平滑滤波。

    图  7  实测AXPT0364天线增益随仰角的变化曲线

    图  8  ZG000雷达ΔZH增益订正和统计订正实例

    a. 2022年8月25日12:27;b. 2022年8月25日12:33;c. 2022年8月25日12:34;d. 2022年8月25日13:04。灰色实线为原始未订正曲线,蓝色实线为使用增益订正后的曲线,红色实线为使用统计订正后的曲线。

    图  9  图 8相同,但为ZG001雷达

    a. 2022年8月25日13:18;b. 2022年8月25日13:19;c. 2022年8月25日13:20;d. 2022年8月25日13:21。

    表  1  S-POL和X-PAR的主要工作参数

    参数名称 S-POL X-PAR
    工作频率/MHz 2 885 9 300~9 500
    发射机峰值功率/kW ≥650 ≥0.256
    体扫时间/min 6 详见表 2
    最大探测距离/km 460 60
    距离分辨率/m 250 30
    仰角覆盖范围/° 0.5,1.5,2.4,3.4,4.3,6.0,9.9,14.6,19.5 详见表 2
    波束宽度/° 水平0.96,垂直0.95 详见表 2
    阵面法向角/° / 15
    观测模式 VPPI(VCP21D) VRHI
    下载: 导出CSV

    表  2  窄发窄收单波束和宽发窄收多波束模式下的主要技术参数

    参数名称 窄发窄收单波束模式 宽发窄收多波束模式
    发射机峰值功率/W 256 400
    体扫时间/s 92 60
    仰角覆盖范围/° 0.9~27.9步进1.8 °,共16层 0.9~61.2步进0.9 °,共68层
    波束宽度/° 水平0.9,垂直1.8 水平1.2,垂直0.9
    脉冲重复频率/Hz 3 300 2 500
    脉冲宽度/μs 20 20/40/60
    脉冲压缩比 100 100/200/300
    子波束数量 / 低40层仰角,发1收5;高28层仰角,发1收7
    下载: 导出CSV

    表  3  雷达试验观测降水个例概况

    序号 日期 时间段 过程简述 扫描模式
    1 2022年8月3日 16:30—18:30 较小范围对流 单波束
    2 2022年8月4日 15:00—20:00 较大范围稳定降水 单波束
    3 2022年8月4日 23:00—次日00:30 较大范围稳定降水 单波束
    4 2022年8月9日 14:00—16:30 较小范围稳定降水 单波束
    5 2022年8月9日 23:00—次日03:30 较大范围对流 单波束
    6 2022年8月10日 12:30—23:30 较大范围对流 单波束
    7 2022年8月11日 11:00—15:30 较大范围对流 单波束
    8 2022年8月25日 07:00—11:30 较小范围对流 多波束
    9 2022年8月25日 12:00—15:00 较大范围对流及稳定降水 多波束
    10 2022年8月25日 17:30—21:00 较大范围对流及稳定降水 多波束
    11 2022年8月26日 14:00—16:00 较小范围对流 多波束
    下载: 导出CSV

    表  4  ZG000和ZG001雷达ΔZH增益订正和统计订正实例效果评估

    个例 原始数据 增益订正 统计订正
    AVE MAX STD AVE MAX STD AVE MAX STD
    Case 1* -3.45 -4.93 0.75 0.75 -2.59 -3.78 -0.80 -1.97 0.47
    Case 2* -3.80 -5.68 0.77 0.77 -2.93 -4.18 -1.14 -1.83 0.36
    Case 3* -3.42 -4.94 0.60 0.60 -2.55 -3.43 -0.76 -1.70 0.42
    Case 4* -3.12 -4.93 0.68 0.68 -2.25 -3.43 -0.46 -1.78 0.58
    Case 5** -2.73 -3.78 0.85 0.85 -1.87 -2.95 -0.34 -1.92 0.52
    Case 6** -2.75 -4.43 1.08 1.08 -1.88 -3.36 -0.36 -1.50 0.36
    Case 7** -2.87 -4.52 1.08 1.08 -2.01 -3.45 -0.49 -1.07 0.27
    Case 8** -2.93 -4.44 1.05 1.05 -2.06 -3.30 -0.54 -1.41 0.29
    数据单位:dB;*:Case 1~4分别对应图 8中的4个个例;**:Case 5~8分别对应图 9中的4个个例。
    下载: 导出CSV
  • [1] WEBER M E, CHO J Y N, HERD J S, et al. The next-generataion multimission U.S. surveillance radar network[J]. Bull Amer Meteor Soc, 2007, 88(11): 1 739-1 752.
    [2] WEADON M, HEINSELMAN P, FORSYTH D, et al. Multifunction phased array radar[J]. Bull Amer Meteor Soc, 2009, 90(3): 385-389.
    [3] BLUESTEIN H B, FRENCH M M, POPSTEFANIJA I, et al. A mobile, phased-array Doppler radar for the study of severe convective storms[J]. Bull Amer Meteor Soc, 2010, 91(5): 579-600.
    [4] FRENCH M M, BLUESTEIN H B, POPSTEFANIJA I, et al. Mobile, phased-array, Doppler radar observations of tornadoes at X band[J]. Mon Wea Rev, 2014, 142(3): 1 010-1 036.
    [5] BLUESTEIN H, WURMAN J, DOWELL D, et al. The second verification of the origins of rotation in tornadoes experiment: VORTEX2[J]. Bull Amer Meteor Soc, 2012, 93(8): 1 147-1 170.
    [6] BROWN R A, WOOD V T. Simulated vortex detection using a four-face phased-array Doppler radar[J]. Wea Forecasting, 2012, 27(6): 1 598- 1 603.
    [7] ISOM B, PALMER R, KELLEY R, et al. The atmospheric imaging radar: Simultaneous volumetric observations using a phased array weather radar[J]. J Atmos Oceanic Technol, 2013, 30(4): 655-675.
    [8] 张志强, 刘黎平. 相控阵技术在天气雷达中的初步应用[J]. 高原气象, 2011, 30(4): 1 102-1 107.
    [9] 刘黎平, 吴林林, 吴翀, 等. 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对流过程观测外场试验及初步结果分析[J]. 大气科学, 2014, 38(6): 1 079-1 094.
    [10] 马舒庆, 陈洪滨, 王国荣, 等. 阵列天气雷达设计与初步实现[J]. 应用气象学报, 2019, 30(1): 1-12.
    [11] 李彩玲, 吴乃庚, 王硕甫, 等. 台风"艾云尼"(2018)外围两次近距离龙卷的环境条件和雷达特征[J]. 热带气象学报, 2019, 35(4): 446- 457.
    [12] 程元慧, 傅佩玲, 胡东明, 等. 广州相控阵天气雷达组网方案设计及其观测试验[J]. 气象, 2020, 46(6): 823-836.
    [13] 肖靖宇, 杨玲, 俞小鼎, 等. 佛山相控阵阵列雷达探测2020年9月4日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分析[J]. 气象, 2022, 48(7): 826-839.
    [14] 张羽, 吴少峰, 李浩文, 等. 广州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数据质量初步分析及应用[J]. 热带气象学报, 2022, 38(1): 23-34.
    [15] 曾琳, 张羽, 李怀宇, 等. 基于多源探测资料的一次广州局地强对流垂直结构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23, 39(3): 348-360
    [16] 梅雨菲, 陈生, 刘陈帅, 等. 珠海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定量降水估测产品质量评估[J]. 热带气象学报, 2023, 39(4): 614-621.
    [17] 吴翀, 刘黎平, 张志强. S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与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定量对比方法及其初步应用[J]. 气象学报, 2014, 72(2): 390- 401
    [18] 吴翀, 刘黎平, 汪旭东, 等. 相控阵雷达扫描方式对回波强度测量的影响[J]. 应用气象学报, 2014, 25(4): 406-414.
    [19] 刘俊, 黄兴友, 何雨芩, 等. X波段相控阵气象雷达回波数据的对比分析[J]. 高原气象, 2015, 34(4): 1 167-1 176.
    [20] 刘黎平, 吴翀, 汪旭东, 等. X波段一维扫描有源相控阵天气雷达测试定标方法[J]. 应用气象学报, 2015, 26(2): 129-140.
    [21] 吴翀, 刘黎平, 吴海涛. 多部X波段天气雷达测量偏差分布及组网拼图结果分析[J]. 高原气象, 2016, 35(3): 823-833.
    [22] 杨金红, 高玉春, 程明虎, 等. 相控阵天气雷达波束特性[J].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20(1): 119-123.
    [23] SKOLNIK M I. 雷达手册[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24] ZHOU X, HU D, ZHANG Y, et al. Reliability of X-band dual-polarization phased array radars through comparison with an S-band dualpolarization Doppler radar[J]. J Trop Meteor, 2022, 28(2): 218-236.
    [25] 张蔚然, 吴翀, 刘黎平, 等. 双偏振相控阵雷达与业务雷达的定量对比及观测精度研究[J]. 高原气象, 2021, 40(2): 424-435.
    [26] ZHANG Y, LIU X, CHEN B, et al. Application of X-band polarimetric phased-array radars in 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J]. J Trop Meteor, 2023, 29(1): 142-152.
    [27] 何建新, 李学华. 超分辨率处理技术在多普勒天气雷达中的应用探究[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3, 28(1): 1-7.
    [28] TESTUD J, BOUAR E L, OBLIGIS E, et al. The rain profiling algorithm applied to polarimetric weather radar[J]. J Atmos Oceanic Technol, 2000, 17(3): 332-356.
    [29] HUANG H, ZHANG G, ZHAO K, et al. A hybrid method to estimate specific differential phase and rainfall with linear programming and physics constraints[J].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2017, 55(1): 96-111.
    [30] 耿飞. 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数据质控及其与S波段天气雷达组网拼图方法研究[D]. 南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3.
    [31] 张志强, 刘黎平. S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与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云回波强度及结构误差的模拟分析[J]. 气象学报, 2011, 69(4): 729- 735.
    [32] 肖艳姣. 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组网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南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
    [33] BRINGI V N, CHANDRASEKAR V, BALAKRISHNAN N, et al. An examination of propagation effects in rainfall on polarimetric variables at microwave frequencies[J]. J Atmos Oceanic Technol, 1990, 7(7): 829-840.
    [34] WEN L, ZHAO K, CHEN G, et al. Drop siz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ven typhoons in China[J]. J Geophys Res Atmos, 2018, 123 (12): 6 529-6 548.
    [35] FENG L, HU S, LIU X, et al. Comparison of micr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warm-sector and frontal heavy rainfall in the south of China[J]. J Trop Meteor, 2023, 29(1): 87-100.
  • 加载中
图(9) /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
  • HTML全文浏览量:  1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5-22
  • 修回日期:  2025-06-08
  • 网络出版日期:  2025-11-26
  • 刊出日期:  2025-10-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