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强烈的放电现象,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公布的“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被国际电工委员会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我国每年因雷电造成的人员伤亡达上千人。雷电活动是强对流的产物,常伴随其它灾害性天气发生,因此雷电活动可以作为强对流和灾害性天气的重要指示因子。有效减少雷电灾害以及有效利用雷电观测资料依赖于对雷电活动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这涉及从微观的闪电击穿放电细节到宏观的闪电气候活动特征、从闪电自身活动规律到闪电放电与其承载体的相互作用等多个方面,是充满了趣味和挑战性的工作。时至今日,虽然我们对雷电活动规律和机理的认识获得了明显进步,但一些新的科学问题不断涌现,迫切需要我们发展新的雷电探测和分析技术,构建新的模式和模型,推进我们对雷电现象本质的理解,提升雷电监测、预警、预报和防护的水平,扩展闪电资料的应用能力。
《热带气象学报》将介绍以下方面的研究成果:(1)雷电天气与雷电放电过程的观测和研究;(2)雷电探测新技术新方法;(3)雷电安全与防护的理论和试验。本期专刊的目标是深化认识雷暴起、放电过程、雷电物理过程以及雷电致灾过程的规律和机理,为防雷减灾提供科学参考。
专刊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雷暴与天气,包括:雷暴起、放电特征的观测和模拟,雷暴或雷电活动的气候特征及其与气候演变的关系,雷电预警、预报方法和系统等。
雷电物理学,包括:雷电发生、发展过程的观测和特征分析,雷电发展过程物理参量的计算、反演等。
雷电探测,包括:闪电定位、闪电放电物理过程探测的新方法、新手段,地基、天基闪电探测及定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雷电安全与防护,包括:雷电防护试验、区域风险评估、雷电灾害调查等新技术、新方法,高压测试及仿真模拟。
注意事项
请按照《热带气象学报》网站上的投稿指南要求,提交格式规范的稿件
热带气象学报》网站:https://www.itmm.org.cn/rdqxxb/ch/index.aspx
投稿网址:http://rdqx.ijournals.cn/ch/author/login.aspx
投稿时,请在备注栏中写明:拟投稿雷电专刊
投稿截止日期:2020年12月31日
召集人介绍:
郑栋,1980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年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要研究领域涉及雷电和雷暴、雷电探测、雷电预警预报、人工触发闪电、雷电物理等。期间先后以访问学者身份赴香港理工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日本岐阜大学开展合作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导师身份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曾主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行业专项、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或专题。入选中国气象局青年英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获得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陈绍东,1977年生,正研级高工,硕士生导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10年6月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热带所雷电团队首席,中国气象局雷电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副主任,主要从事雷电探测、雷电物理和雷电灾害防御的研究工作。自2006年始,一直开展人工触发闪电和雷电防护应用研究,在雷电电磁脉冲、地电位抬升、SPD损坏等研究领域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0多篇,其中SCI论文(IEEE) 5篇,成果应用在多个部门和行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等项目。“抗强电磁脉冲的隔离式分组接地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17年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