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7年  第13卷  第2期

论文
台风活动的气候突变
陈兴芳, 晁淑懿
1997, (2): 97-104.
摘要:
通过近40年西太平洋和南海台风资料的分析,发现台风活动有着明显的气候振动,并且在70年代前期发生气候突变,表现为70年代前期以前台风数增多、台风偏强趋势;70年代中期以后则相反,为台风数减少台风偏弱趋势。80年代末台风数再次转为增多趋势,但强度的气候趋势没有发生变化。分析表明,台风活动的气候振动和气候突变有一定的物理背景,它与大气环流特别是西太平洋副高的气候变化有一定关系,同时与赤道太平洋和北太平洋海温的气候变化也有一定的相关。
关于热带气旋尺度变化机制的初步分析
陈联寿, 刘式适
1997, (2): 105-111.
摘要:
应用小参数方法和缓变波包理论分析了热带气旋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分析指出:热带气旋尺度变化主要决定于其内部要素。在通常的热带气旋内惯性重力波由中心向外传播的情况下,当层结稳定度和惯性稳定度参数随着离中心的距离增加而增加时,热带气旋尺度增加,它可以称为热带气旋“膨胀”;而当层结稳定度和惯性稳定度参数随着离中心的距离增加而减小时,热带气旋尺度减小,它可以称为热带气旋“收缩”.但在一定条件下,环境因素对热带气旋的尺度变化,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EOF和CCA方法在台风路径预报试验中的比较
黄立文, 胡基福, 常美桂
1997, (2): 112-124.
摘要:
利用气候持续性因子,并分别考虑500hPa高度场的EOF因子和CCA因子,分别建立了基于EOF因子的和基于CCA因子的南海台风24-120小时路径预报模式。经过非独立样本和独立样本的预报检验、比较。将两种方法运用于500hPa高度场的分析表明,CCA方法得出的典型变量权重系数分布虽不能象EOF方法的特征向量一样表示出明显的而且平滑的空间场形式,但CCA方法浓缩了更多的与台风路径整体相关性最好的原变量场信息,因而更能有效地减小预报误差。预报检验表明,无论是基于EOF因子的路径预报模式,还是基于CCA因子的路径预报模式,都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其中以后者的预报效果为更好,从5年预报来看,24、48、72、96和120小时的平均矢量误差分别为159.27、314.84、524.12、813.03和987.12km.该路径预报模式为南海台风短、中期路径预报提供了一种客观方法。
台风路径统计预报的改进
金一鸣, 钟元
1997, (2): 125-130.
摘要:
应用数值预报产品并采用多种预报方案相结合,建立了台风路径的统计释用综合预报模式,从而提高了台风路径预报的技巧。经1994年台风季节业务试用,其预报性能比原有的统计预报模式有较大的提高,试验表明,充分利用在预报时可得到的数值预报输出产品和采用多种方案集成是改进台风路径客观预报的有效途径。
季内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进退的数值模拟
段美成, 喻世华
1997, (2): 131-139.
摘要:
用中科院大气所的IAP AGCM模式,对海温和季内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活动进行控制性试验,得到:西太平洋副高异常对热带西太平洋、南海、孟加拉湾的海温异常有两个月的滞后响应,且西太平洋副高异常和东太平洋副高异常总是相伴出现的,后者出现要早些;当上述海区SST正(负)异常时,500hPa上来自东西两个方向的位势波在西太平洋汇集的位置要偏北(南),相应副高的位置也持续偏北(南),两者吻合很好;在上述海温异常作用下,当东亚高纬出现阻塞形势时,西太平洋位势波汇集的位置与阻高的位置关系密切,它对副高的持续异常活动作用尤为显着。
地形对热带大气超长尺度Rossby波动的影响
赵强
1997, (2): 140-145.
摘要:
应用赤道β平面近似,建立一个简单的正压大气半地转浅水线性模式,在连续方程中引入地形的作用,讨论地形对热带大气超长尺度Rossby波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起伏不平的地形动力抬升作用导致热带大气超长尺度Rosby波动不稳定并且影响波动的特性。
与长江流域旱涝相联系的全球低频环流场
黄静, 朱乾根, 李爱武
1997, (2): 146-157.
摘要:
通过对梅雨前后低频风场和速度势场的分析,发现全球低频风场不仅在长江流域的旱年(1981、1985、1988)及涝年(1980、1983)表现出显着的不同,而且在同一年的夏季降水变化的不同位相中也表现出明显相反的环流分布。着眼于1980、1988两年,我们发现这种不同与低频速度势场的波动有关。1980年降水与东亚季风区内低频振荡的北传以及南半球高纬的涡旋列不断东移相联系。而1988年降水变化则是与源于热带太平洋中部的小低频涡旋北进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影响降水变化的机制,我们认为1980年的情况可能与全球冷热源分布以及沃克环流的低频变化有关,而1988年的情况还有待继续探讨。
GMS卫星红外云图强对流云团的识别与追踪
白洁, 王洪庆, 陶祖钰
1997, (2): 158-167.
摘要:
利用GMS静止气象卫星探测所得到的红外云图资料,用计算机图象学技术来研究强对流云团的识别和追踪,以求能够准确、及时地发现并追踪象强对流云团这种能够造成强烈灾害的天气系统。对红外云图的图象处理,提出区域平滑滤波和阈值剔除相结合的强对流云团过滤算法,对于过滤出的强对流云团,应用图象处理中轮廓编码法的T算法和IP算法提取出它的边界、边界初始点。强对流云团的描述包括其重心、特征面积、矩特征量以及R 形状描绘子等特征量。由描述强对流云团的特征量,应用模式识别和模式匹配技术对强对流云团进行追踪。给出粗对比分析和细对比分析两个模式匹配过程,粗对比分析包括搜索区设定和面积识别两步,而细对比分析由R-形状描绘子匹配、矩特征量匹配和相关综合亮温系数分析组成。
台风暴雨中尺度系统与结构的数值研究
江敦春, 党人庆, 朱志宏
1997, (2): 168-172.
摘要:
首先对8407、8411和8504号台风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详细分析了模式输出的带通流场,发现:在湿台风引起的大范围暴雨区,低层有强辐合,高层有显着的中尺度辐散,而在干台风产生的弱降水区,高层则无中尺度辐散气流。其次,对引起暴雨突然增幅的8407号台风进行了对比试验,表明:台风大尺度环境场是产生台风暴雨中尺度系统的源,而凝结潜热释放和地形效应则是形成和影响这些中尺度系统和中尺度结构的重要因素
9012号台风中尺度螺旋雨带与暴雨的观测分析
骆荣宗
1997, (2): 173-179.
摘要:
研究9012号台风(YANCY)中尺度螺旋雨带结构特征及其与闽东北沿海地区特大暴雨的关系。中尺度螺旋雨带起源于不对称的台风眼壁,以脉冲形式径向向外传播,它的前方是中尺度低压,中低压的扰动形式和惯性重力波相当一致。螺旋雨带受海陆和地形作用有加强趋势,在某些特殊地形作用下,降水增幅可有1-3倍。
多层次格点资料相似离度动态综合做广东多站点长期趋势预报
李开乐
1997, (2): 180-185.
摘要:
介绍一种长期趋势预报方法。该法结合预报经验,按照形势变化特征对500和100hPa高度、太平洋海面温度等多层次月平均格点资料进行分区统计,然后用相似离度理论做计算。其中,既同时考虑空间多层次的气象信息,又从连续几个月的信息变化去进行动态的相似综合,力图使相似比较中的片面性得到改善。用该法对广东降水和气温的长期趋势做预报试验,效果良好。
一次华南低空急流暴雨的数值模拟
王春红, 蒋全荣
1997, (2): 186-192.
摘要: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4对一次无明显锋面系统配合的中 α尺度华南低空急流引起的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MM4可利用ECMWF的大尺度资料成功地模拟此次过程,而利用模式输出的连续高分辨的结果,可以做大量的分析工作;在缺少高分辨中尺度实测资料的情况下为探讨低空急流的结构、机制及它与暴雨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可借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