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 第5卷 第1期
1989, (1): 1-7.
摘要:
本文对热带地区的客观分析所遇到的几个特殊问题,例如观测资料不足,初估场的系统误差、风与气压场的平衡与风的辐散分量的分析、水汽与下垫面状态分析等进行了讨论。同时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
本文对热带地区的客观分析所遇到的几个特殊问题,例如观测资料不足,初估场的系统误差、风与气压场的平衡与风的辐散分量的分析、水汽与下垫面状态分析等进行了讨论。同时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
1989, (1): 8-17.
摘要:
本文用WKBJ方法求解Boussinesq近似下的重力波方程,导出非均匀层结大气中重力惯性内波的一个守恒波作用量(称为广义波作用量)。根据广义波作用量守恒原理,着重讨论了重力惯性内波在发展过程中尺度变化的规律;在适当的条件下,重力波随着其尺度的变化而可能崩溃(或破碎),从而激发对流的发展。
本文用WKBJ方法求解Boussinesq近似下的重力波方程,导出非均匀层结大气中重力惯性内波的一个守恒波作用量(称为广义波作用量)。根据广义波作用量守恒原理,着重讨论了重力惯性内波在发展过程中尺度变化的规律;在适当的条件下,重力波随着其尺度的变化而可能崩溃(或破碎),从而激发对流的发展。
1989, (1): 18-32.
摘要:
本文根据低纬大气基本要素场的分布特点,对控制低纬大气运动的方程组作了某些简化,建立了一个应用赤道β平画近似的描写低纬大气固有振荡的非线性模式。从这个模式出发,本文讨论了:(1)没有气压场影响时的纯惯性振荡;(2)考虑气压场且假定气压场是y的对称函数时的惯性振荡;(3)振荡平衡点的稳定性和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分岔现象;最后分析了纬向风速振荡周期变化的数值结果。本文研究指出: (i)纯惯性振荡只是在低纬的西风流场中才存在,纯惯性的线性振荡的圆频率为ω0=√β0μ0*,相应的振荡周期为一到两周。在非线性条件下,出现两种圆频率的振荡:ω0=√β0μ0和ω1=1/2β0y0,但一般对线性振荡的结果影响不大,只是在出现孤立子振子时(此时ω1=ω0),振荡周期迅速增长,出现长周期的低频和超低频振荡。 (ii)考虑了气压场后,不只是在低纬的西风流场中存在振荡,在弱东风流场中也会出现振荡。不过,低纬的弱气压场对惯性振荡的影响主要在于改变惯性稳定度的数值,但对振荡的周期影响不大。 (iii)惯性振荡的稳定性由惯性稳定度参数μ决定。在线性条件下,当μ<0时,低纬惯性振荡是稳定的,当μ>0时,低纬惯性振荡是不稳定的;但在非线性条件下,即便在μ>0时也会出现稳定的惯性振荡,这是非线性对不稳定增长的抑制作用所致。因而当参数μ由负值变到正值时,在b<0的条件下出现了超临界分岔。
本文根据低纬大气基本要素场的分布特点,对控制低纬大气运动的方程组作了某些简化,建立了一个应用赤道β平画近似的描写低纬大气固有振荡的非线性模式。从这个模式出发,本文讨论了:(1)没有气压场影响时的纯惯性振荡;(2)考虑气压场且假定气压场是y的对称函数时的惯性振荡;(3)振荡平衡点的稳定性和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分岔现象;最后分析了纬向风速振荡周期变化的数值结果。本文研究指出: (i)纯惯性振荡只是在低纬的西风流场中才存在,纯惯性的线性振荡的圆频率为ω0=√β0μ0*,相应的振荡周期为一到两周。在非线性条件下,出现两种圆频率的振荡:ω0=√β0μ0和ω1=1/2β0y0,但一般对线性振荡的结果影响不大,只是在出现孤立子振子时(此时ω1=ω0),振荡周期迅速增长,出现长周期的低频和超低频振荡。 (ii)考虑了气压场后,不只是在低纬的西风流场中存在振荡,在弱东风流场中也会出现振荡。不过,低纬的弱气压场对惯性振荡的影响主要在于改变惯性稳定度的数值,但对振荡的周期影响不大。 (iii)惯性振荡的稳定性由惯性稳定度参数μ决定。在线性条件下,当μ<0时,低纬惯性振荡是稳定的,当μ>0时,低纬惯性振荡是不稳定的;但在非线性条件下,即便在μ>0时也会出现稳定的惯性振荡,这是非线性对不稳定增长的抑制作用所致。因而当参数μ由负值变到正值时,在b<0的条件下出现了超临界分岔。
1989, (1): 33-40.
摘要:
本文采用有辐散的正压原始方程模式对影响台风涡旋移动的因子进行了数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在无环境风条件下,台风涡旋向西北方向移动,移速与台风切向风速、台风半径和台风区f场的特征有关,台风外区(指最大风速半径以外台风区域)切向风速越大、台风半径越大,台风涡旋移速向北分量越大。(2)均一环境风场中,台风移动受基本气流的平流、β效应和指向引导气流左侧的横向加速度的作用,其中基本气流的引导作用是主要的。台风移速与引导气流速度比在东风气流中要大于西风气流中,而台风移向与基本气流之间的偏角在西风气流中要大于在东风气流中。(3)台风涡旋有沿基本气流绝对涡度梯度方向的次级运动分量。(4)台风涡旋在有切变的西风气流中比在均一西风气流中易发展加强,而它的移动更偏向引导气流的左侧。
本文采用有辐散的正压原始方程模式对影响台风涡旋移动的因子进行了数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在无环境风条件下,台风涡旋向西北方向移动,移速与台风切向风速、台风半径和台风区f场的特征有关,台风外区(指最大风速半径以外台风区域)切向风速越大、台风半径越大,台风涡旋移速向北分量越大。(2)均一环境风场中,台风移动受基本气流的平流、β效应和指向引导气流左侧的横向加速度的作用,其中基本气流的引导作用是主要的。台风移速与引导气流速度比在东风气流中要大于西风气流中,而台风移向与基本气流之间的偏角在西风气流中要大于在东风气流中。(3)台风涡旋有沿基本气流绝对涡度梯度方向的次级运动分量。(4)台风涡旋在有切变的西风气流中比在均一西风气流中易发展加强,而它的移动更偏向引导气流的左侧。
1989, (1): 41-47.
摘要:
本文运用热带地区多年平均场资料、格点资料与常规资料,较为全面地分析了1987年5月厄尼诺现象持续期间热带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的异常,并从热带地区的水平流场和大气的空间结构以及中高纬度地区的环流形势等方面,对其可能原因作了初步的探讨和解释。
本文运用热带地区多年平均场资料、格点资料与常规资料,较为全面地分析了1987年5月厄尼诺现象持续期间热带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的异常,并从热带地区的水平流场和大气的空间结构以及中高纬度地区的环流形势等方面,对其可能原因作了初步的探讨和解释。
1989, (1): 48-56.
摘要:
本文根据位相当温度与相当温度以及气压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在气压给定的情况下,位相当温度与相当温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而当相当温度确定时,位相当温度与气压的关系是非线性的。进而提出在第一次调整中应当先线性内插得到对应的相当温度、再由三者关系的另一种表达式计算对应的气压的新方案。同时也指出,由于时间平均可能造成某些θe。无对应参考气压Pr,在考虑区域问题时,第二次调整宜用空间平均,以及为了避免再出现不稳定层结,宜在计算程序中增加一次类似于第一次的调整。文章最后通过实例对比,证实了新方案在客观地确定参考气压、准确地计算湿有效位能等方面都比原方案有较明显的改进。
本文根据位相当温度与相当温度以及气压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在气压给定的情况下,位相当温度与相当温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而当相当温度确定时,位相当温度与气压的关系是非线性的。进而提出在第一次调整中应当先线性内插得到对应的相当温度、再由三者关系的另一种表达式计算对应的气压的新方案。同时也指出,由于时间平均可能造成某些θe。无对应参考气压Pr,在考虑区域问题时,第二次调整宜用空间平均,以及为了避免再出现不稳定层结,宜在计算程序中增加一次类似于第一次的调整。文章最后通过实例对比,证实了新方案在客观地确定参考气压、准确地计算湿有效位能等方面都比原方案有较明显的改进。
1989, (1): 57-62.
摘要:
本文利用两次船舶航行实测资料及部分常规观测资料研究了两次冷涌过程的时—空结构。除进一步证实了冷涌具有重力波特征的论点外,还得出了几点初步结论:(1)这两次过程前缘的传擂速度为20—2米秒-1,很接近重力内波波速的动力气象理论值;(2)某海区冷涌到达之前的大气层结决定了冷涌是否具有重力波特征:(3)以重力波传播的冷涌比平流移动的更有效地把能量传至低纬洋面。
本文利用两次船舶航行实测资料及部分常规观测资料研究了两次冷涌过程的时—空结构。除进一步证实了冷涌具有重力波特征的论点外,还得出了几点初步结论:(1)这两次过程前缘的传擂速度为20—2米秒-1,很接近重力内波波速的动力气象理论值;(2)某海区冷涌到达之前的大气层结决定了冷涌是否具有重力波特征:(3)以重力波传播的冷涌比平流移动的更有效地把能量传至低纬洋面。
1989, (1): 63-71.
摘要: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古田水库地区人工降雨试验雨水中Ag+含量分布的分析,探讨催化对雨水中Ag+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仅雨水中Ag+含量增加与催化有密切关系,而且Ag+含量的时间空间分布与增雨中心,区域雨量中心轴线相吻合。 雨水中Ag+含量增加机制探讨表明:除雨水冲刷外,还可能是AgⅠ粒子参与降水过程后与降水粒子同时下落所致。这些分析为人工降雨效果评价供某些物理依据。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古田水库地区人工降雨试验雨水中Ag+含量分布的分析,探讨催化对雨水中Ag+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仅雨水中Ag+含量增加与催化有密切关系,而且Ag+含量的时间空间分布与增雨中心,区域雨量中心轴线相吻合。 雨水中Ag+含量增加机制探讨表明:除雨水冲刷外,还可能是AgⅠ粒子参与降水过程后与降水粒子同时下落所致。这些分析为人工降雨效果评价供某些物理依据。
1989, (1): 72-78.
摘要:
利用合成分析方法检验了一次华南暴雨的三维气象要素场的分布。发现一个具有微冷锋特徵的辐合线是造成这次暴雨的主要中系统。在低层,暴雨区的后部存在着弱下沉气流,并导致了一个相应的低层冷区和地面弱流出辐散气流。中、高层是一中尺度暖区。暴雨区介于天气尺度高、低空急流之间,并且有向着最大上升区移动的趋势。
利用合成分析方法检验了一次华南暴雨的三维气象要素场的分布。发现一个具有微冷锋特徵的辐合线是造成这次暴雨的主要中系统。在低层,暴雨区的后部存在着弱下沉气流,并导致了一个相应的低层冷区和地面弱流出辐散气流。中、高层是一中尺度暖区。暴雨区介于天气尺度高、低空急流之间,并且有向着最大上升区移动的趋势。
1989, (1): 79-84.
摘要:
本文利用广东省气象台站的风速自记资料,计算风能资源,并分析风能资源的分布特点及规律,得到的结果是沿海岛屿风能丰富,内地风能贫乏,冬半年风能条件比夏半年好。按全省风能蕴藏量可划为三大区:沿海岛屿为风能丰富区,沿岸为风能可利用区,大陆内地和海南岛五指山区为风能贫乏区。
本文利用广东省气象台站的风速自记资料,计算风能资源,并分析风能资源的分布特点及规律,得到的结果是沿海岛屿风能丰富,内地风能贫乏,冬半年风能条件比夏半年好。按全省风能蕴藏量可划为三大区:沿海岛屿为风能丰富区,沿岸为风能可利用区,大陆内地和海南岛五指山区为风能贫乏区。
1989, (1): 85-90.
摘要:
通过普查与个例分析,认为初夏,南支波动印缅槽(500hpa)之所以能从相对静止于孟加拉湾改变为移出影响中南半岛以及我国华南,与越赤道气流的建立和加强有密切关系。其内在联系可由完全散度方程中的扭转项和辐合的垂直输送项解释。
通过普查与个例分析,认为初夏,南支波动印缅槽(500hpa)之所以能从相对静止于孟加拉湾改变为移出影响中南半岛以及我国华南,与越赤道气流的建立和加强有密切关系。其内在联系可由完全散度方程中的扭转项和辐合的垂直输送项解释。
1989, (1): 91-96.
摘要:
介绍一种处理数值预报模式中青藏高原地形的简单方法。即在初始时刻用一个稳定的、平衡的、与外界大气在动力上协调衔接的静止空气堆来取代高原地形,这个方案用于一个五层有限区域细网格原始方程模式中,作梅雨季华中地区短期(24小时)暴雨区预报,效果良好。
介绍一种处理数值预报模式中青藏高原地形的简单方法。即在初始时刻用一个稳定的、平衡的、与外界大气在动力上协调衔接的静止空气堆来取代高原地形,这个方案用于一个五层有限区域细网格原始方程模式中,作梅雨季华中地区短期(24小时)暴雨区预报,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