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6年  第12卷  第1期

论文
在1982/1983 ENSO过程中暖池和赤道辐合带相互作用对大气表面风的影响
夏友龙, 姜达雍, 仇永炎
1996, (1): 1-8.
摘要:
利用一个耦合海气模式,用数值试验方法分析了1982/1983 ENSO期间的暖池和赤道辐合带(ITCZ和SPCZ)的相互作用对大气表面流场和散度场的影响。结果指出,ENSO高峰期和成熟期SPCZ比ITCZ更重要(即ENSO高峰期和成熟期SPCZ与暖池相互作用比ITCZ与暖池相互作用更强烈);ENSO的形成初期和衰减期SPCZ和ITCZ同样重要。
一个人造台风方案及其在移动套网格模式中的应用
王国民, 王诗文, 李建军
1996, (1): 9-17.
摘要:
发展了一个用于台风路径预报的初始场人造台风方案。该方案除包含对称台风环流外,也考虑了非对称凤的作用。使用双向移动套网格模式作的试验预报结果表明,初始场中引入人造台风后能明显提高路径预报的水平。
近似实际风场条件下台风中扰动的稳定性
费建芳
1996, (1): 18-25.
摘要:
在与实际台风风场近似一致的环境流场条件下,应用柱坐标中的正压无辐散模式,讨论了台风中扰动的稳定性问题。研究表明,台风暖心结构和台风外围适当强度的冷空气活动有利于台风中扰动发展,且台风愈强(气压愈低),台风中扰动愈易发展。
东亚冬季风强度异常与夏季500hPa环流及我国气候异常的关系
施能, 朱乾根
1996, (1): 26-33.
摘要:
用1951-1990年东亚冬季风强度资料研究了东亚冬季风强度异常与夏季500hPa环流及我国大尺度气候异常的关系。指出,弱冬季风时,夏季500hPa从南海、菲律宾经黄海、日本到鄂霍茨克海呈正-负-正的距平分布,弱EAP遥相关型。这种距平分布造成夏季长江、淮河流域降水偏多,华南、华北降水偏少。同时,还指出,近40年长江、谁河流域夏季降水的10年际变化与前冬季风强度的10年际变化有关。
TBB资料揭示的亚澳季风区季节转换及亚洲夏季风建立的特征
何金海, 朱乾根, M.Murakami
1996, (1): 34-42.
摘要:
采用日本气象研究所提供的TBB资料分析了亚澳季风区的季节转换及亚洲夏季风建立的特征。发现4月份季节转换就已开始,5-6月是季节突变时期,6月份亚洲地区夏季风形势完全建立。冬季位于苏门答腊的对流中心由冬入夏沿着海洋大陆"大陆桥"和中印半岛系统地向北偏西移动,由此引起的大尺度环流改变导致了东南亚和印度地区夏季风的建立。而南海-百太平洋地区夏季风的建立则与中印半岛对流的活跃及副热带TBB高值带(相应于西太平洋副高)的连续东撤紧密相关。
地面总辐射的异常减少对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
陈杰, 王安宇, 吴池胜
1996, (1): 43-50.
摘要:
用一个有限区域5层原始方程模式对由区域性大火(油田大火、森林大火)引起的地面总辐射异常减少对当地气候造成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值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这类影响表现为在该区域及其邻近地区对流层大气整层降温,而地面附近降温最大。地面气压随着温度降低而升高,升高的幅度防高度增加而减小,在对流层中层以上变为降压。就象在该区域及其邻近地区对流层下部的大气中加了一个"距平冷高压"。这类"距平冷高压"夏季如出现在青藏高原测可能会削弱季风。这类影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差异。另外,它除了使地面气温降低以外,在其它方面的影响
大气平衡态研究中高截断低谱模式的问题
吕克利, 王柏强
1996, (1): 51-59.
摘要:
利用具有热力强迫和耗散作用的正压涡度方程,讨论了不同低谱模式下的大气平衡态。结果显示,平衡态的特性严重地依赖于谱的截断,显示出低谱模式在求解非线性方程中的缺陷,说明用高截断的低谱模式去近似偏微分方程需要特别小心。
珠江三角洲春季龙卷发生的环境条件
王沛霖
1996, (1): 60-64.
摘要:
根据珠江三角洲1976-1983年3-5月逐日(08-08时)天气资料和广州08时探空资料,采用对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本地区春季龙卷发生的环境条件,并与非龙卷局地强风暴发生的环境条件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龙卷发生的有利环境条件是对流层深厚气层中气压低、风速大、层结不稳定、低层高温高湿和中下层位势不稳定,定性上与局地强风暴的条件基本相同,其中对流层深厚气层中更强的低压辐合、更不稳定的层结和更大的水平动量是局地强风暴进一步发展而产生龙卷的主要条件。龙卷与垂直风速切变无明显的联系。
1991年梅雨盛期垂直环流的分布特征
李国杰, 徐东明, 汪钟兴
1996, (1): 65-71.
摘要:
主要分析1991年7月梅雨盛期东亚大气垂直环流及其时空分布,着重从持续性强暴雨存在的垂直速度分布及其演变特征出发,揭示暴雨带摆动的机理和依据,并总结出一个经向垂直环流发展的概念模型。进一步利用这些物理量在梅雨锋区的特征,制作雨带摆动及其强度的预报。
非局地闭合模式模拟海风环流
王雪梅, 蒋维楣
1996, (1): 72-77.
摘要:
在过渡湍流理论基础上建立二维非局地闭合模式,并用所建模式研究沿海地区中尺度海陆风环流和内边界层结构,得到了合理的平均场和湍流场。
华南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的统计特征
毛夏, 贺忠, 毛绍荣
1996, (1): 78-84.
摘要:
利用1960-1989年《台风年鉴》资料,从时特大暴雨、日特大暴雨、过程特大暴雨三方面统计分析了华南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的基本特征。并采用相对落区分布图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时段、不同地区、不同路径华南热带气旋时特大暴雨的分布规律。
近百年全球海温演变的特征
周亚军, 朱正义, 朱姝
1996, (1): 85-90.
摘要:
通过对全球各大洋季度海温距平的分析,发现全球近百年海温变化有4大特点。第一,从1860年至1930年,这一阶段几乎全是温度负距平,在此期间的最大降温在1900年至1910年之间,其值约为-0.4℃;第二,从本世纪10年代到60年代,温度回升,且40年代的升温幅度普遍强于60年代;第三,70年代前后为本世纪的第二次明显降温,但其强度不如本世纪初那次大,且持续时间也短。直到目前为止,全球海温基本上为持续上升阶段;第四,在全球范围内,各大洋的海温在数十年时间尺度中表现出非常好的同步性。
梅雨涡旋与环境场动能的相互作用
汪钟兴, 刘勇
1996, (1): 91-96.
摘要:
选取1991年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次梅雨涡旋暴雨过程,对实测资料用Balens尺度分离方法经自适应技术处理后,应用动能相互作用方程组,计算得出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涡旋区内对流层高、中、低各层次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的动能源汇以及相互作用过程,尤其看到两种尺度流场和质量场之间相互作用所制造的动能向两种尺度系统转换,故它是一个促使系统发生发展的能量学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