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 第3卷 第3期
1987, (3): 191-196.
摘要: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研究了对流凝结加热和垂直风切变对大气行星波垂直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流凝结加热有抑制行星波垂直传播的作用;基本气流的西风(正)垂直切变对行星波的垂直传播有利,而东风(负)切变却对行星波的垂直传播有阻碍作用。 进-步分析还发现,垂直风切变对行星波垂直传播的影响以在中高纬度地区更为显著;对流凝结加热对行星波垂直传播的影响在热带地区更值得重视。并且,垂直风切变和对流凝结加热的影响可能是使得大气中板地波导更显著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研究了对流凝结加热和垂直风切变对大气行星波垂直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流凝结加热有抑制行星波垂直传播的作用;基本气流的西风(正)垂直切变对行星波的垂直传播有利,而东风(负)切变却对行星波的垂直传播有阻碍作用。 进-步分析还发现,垂直风切变对行星波垂直传播的影响以在中高纬度地区更为显著;对流凝结加热对行星波垂直传播的影响在热带地区更值得重视。并且,垂直风切变和对流凝结加热的影响可能是使得大气中板地波导更显著的重要原因之一。
1987, (3): 197-206.
摘要:
本文利用赤道β一平面上的浅水波方程,对热带轴对称环流进行理论分析。首先解析地求得线性自由波解,发现低阶模态上u、φ与v的关于赤道的对称和反对称性相反。其次,用高截谱模式分析理想化非绝加热作用下热带环流的平衡态,发现热带夏季环流具有二类稳定的平衡态,而冬季有单一稳定态。
本文利用赤道β一平面上的浅水波方程,对热带轴对称环流进行理论分析。首先解析地求得线性自由波解,发现低阶模态上u、φ与v的关于赤道的对称和反对称性相反。其次,用高截谱模式分析理想化非绝加热作用下热带环流的平衡态,发现热带夏季环流具有二类稳定的平衡态,而冬季有单一稳定态。
1987, (3): 207-216.
摘要:
本文用WKB方法导出了热带涡旋的局地色散关系及其能量,分别讨论了热带涡旋不稳定性发展的条件和能量来源,强调了背景场径向速度不均匀性的作用,并对不发展低压转为发展低压的机制提供了一个动力学解释。
本文用WKB方法导出了热带涡旋的局地色散关系及其能量,分别讨论了热带涡旋不稳定性发展的条件和能量来源,强调了背景场径向速度不均匀性的作用,并对不发展低压转为发展低压的机制提供了一个动力学解释。
1987, (3): 217-226.
摘要:
本文研究了非均匀基本纬向流中低频球面正压大气行星波的能量频散特征,讨论了波射线,求得了波射线路径的近似方程。此外,还讨论了沿波射线波包振幅和能量的变化。所得结果可给出大气环流遥相关型水平结构形成及其演变的基本物理图象。
本文研究了非均匀基本纬向流中低频球面正压大气行星波的能量频散特征,讨论了波射线,求得了波射线路径的近似方程。此外,还讨论了沿波射线波包振幅和能量的变化。所得结果可给出大气环流遥相关型水平结构形成及其演变的基本物理图象。
1987, (3): 227-232.
摘要:
本文利用两层流的浅水波模式,讨论了环境场对边界层低空急流形成的影响,并得到了边界层低空急流的特征宽度为L0=(ρ2-ρ1)/(ν2ρ2-ρ1ν1)L0*C0*,式中C0*=√gh2, L0*=C0*/f为Rossby变形半径,ρ1,p2和v1,v2分别为上下两层大气的密度和大尺度经向地转风,H2为低层大气的厚度,g为重力加速度,f为柯氏参数,当高低层大气中的大尺度经向地转风的垂直切变越强时,所形成的中尺度边界层低空急流就越强;当低层大气中的温度增高和湿度增大、并且低层大气中的大尺度经向地转风越强、高度越低时,越有利于形成边界层低空急流。
本文利用两层流的浅水波模式,讨论了环境场对边界层低空急流形成的影响,并得到了边界层低空急流的特征宽度为L0=(ρ2-ρ1)/(ν2ρ2-ρ1ν1)L0*C0*,式中C0*=√gh2, L0*=C0*/f为Rossby变形半径,ρ1,p2和v1,v2分别为上下两层大气的密度和大尺度经向地转风,H2为低层大气的厚度,g为重力加速度,f为柯氏参数,当高低层大气中的大尺度经向地转风的垂直切变越强时,所形成的中尺度边界层低空急流就越强;当低层大气中的温度增高和湿度增大、并且低层大气中的大尺度经向地转风越强、高度越低时,越有利于形成边界层低空急流。
1987, (3): 233-238.
摘要:
本文应用增强显示红外云图资料,主要考虑台风增强云系温度等级、云系范围、螺旋结构、台风眼情况、台风西南方卷入云带等,结合台风所对应位置组成经验公式,作出华南台风的降水量级预报。在采用伪彩色数字化云图时,除了考虑上述台风云系数字化数值外,还结合台风移向移速,有无其他天气系统共同作用等,组成计算公式,所作出华南台风降水量预报与实况相近。关于强降水落区,则用物理量计算分布的极值区来决定。
本文应用增强显示红外云图资料,主要考虑台风增强云系温度等级、云系范围、螺旋结构、台风眼情况、台风西南方卷入云带等,结合台风所对应位置组成经验公式,作出华南台风的降水量级预报。在采用伪彩色数字化云图时,除了考虑上述台风云系数字化数值外,还结合台风移向移速,有无其他天气系统共同作用等,组成计算公式,所作出华南台风降水量预报与实况相近。关于强降水落区,则用物理量计算分布的极值区来决定。
1987, (3): 239-244.
摘要:
本文介绍的产量预报方法是由趋势产量预报和气象产量预报两部份合成。其中趋势产量的分解及预测量采用系统预测方法中的三次指数平滑法进行,气象产量模式则是由一组时效不同、逐步迫近的非线性回归方程组构成。经试用效果甚佳。
本文介绍的产量预报方法是由趋势产量预报和气象产量预报两部份合成。其中趋势产量的分解及预测量采用系统预测方法中的三次指数平滑法进行,气象产量模式则是由一组时效不同、逐步迫近的非线性回归方程组构成。经试用效果甚佳。
1987, (3): 245-250.
摘要:
本文应用二维车贝雪夫多项式以动态方式客观地分解1951-1985年逐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区域的环流特征,并初步分析了计算结果。然后以福建月平均气温为例,扼要阐明其实际效果。
本文应用二维车贝雪夫多项式以动态方式客观地分解1951-1985年逐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区域的环流特征,并初步分析了计算结果。然后以福建月平均气温为例,扼要阐明其实际效果。
1987, (3): 251-257.
摘要:
本文讨论了环境流场、流函数切变平流、势函数的垂直配置与8515号台风路径的关系,并用台风移向变率诊断方程分析与计算了该台风移动时移向变化的情况,特别是9月5日发生的明显右偏。分析结果如下: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块状,赤道缓冲带增强,有利于8515号台风移向右偏。2.8515号台风处于负流函数切变平流区一侧,其路径与流函数切变平流零线走向基本一致。3.8515号台风北侧各层势函数场的垂直分布,决定了辐散风的配置,其演变与台风移向有一定的相关。4.台风移向变率诊断的定性分析和实用计算,对判别台风移向是否稳定有一定参考意义。
本文讨论了环境流场、流函数切变平流、势函数的垂直配置与8515号台风路径的关系,并用台风移向变率诊断方程分析与计算了该台风移动时移向变化的情况,特别是9月5日发生的明显右偏。分析结果如下: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块状,赤道缓冲带增强,有利于8515号台风移向右偏。2.8515号台风处于负流函数切变平流区一侧,其路径与流函数切变平流零线走向基本一致。3.8515号台风北侧各层势函数场的垂直分布,决定了辐散风的配置,其演变与台风移向有一定的相关。4.台风移向变率诊断的定性分析和实用计算,对判别台风移向是否稳定有一定参考意义。
1987, (3): 258-265.
摘要:
通过相关普查,发现10-12月东亚某些区域的500百帕格点月平均高度距平的南北梯度,与次年云南5-6月雨量有较密切的关系,由此取出四个因子,建立一些预报工具,经独立样本资料检验,效果是满意的。最后,本文分析了影响云南5-6月雨量的环流形势和所取前期因子的预报作用。
通过相关普查,发现10-12月东亚某些区域的500百帕格点月平均高度距平的南北梯度,与次年云南5-6月雨量有较密切的关系,由此取出四个因子,建立一些预报工具,经独立样本资料检验,效果是满意的。最后,本文分析了影响云南5-6月雨量的环流形势和所取前期因子的预报作用。
1987, (3): 266-273.
摘要:
本文根据观测得到的台风结构,把轴对称下的台风垂直剖面分成四个区域,分别对这四个区域的动力方程组进行尺度分析,在一定的简化假定下,求得台风流出层和眼区的解析解,从而发现理论得到的结果和观测与天气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
本文根据观测得到的台风结构,把轴对称下的台风垂直剖面分成四个区域,分别对这四个区域的动力方程组进行尺度分析,在一定的简化假定下,求得台风流出层和眼区的解析解,从而发现理论得到的结果和观测与天气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
1987, (3): 274-280.
摘要:
近年来世界气候异常在低纬度的表现十分突出,这就是引起大范围饥馑的热带西非的持续干旱和赤道东太平洋上增多的厄尼诺(E1-Niño)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它们都和北半球太阳直接辐射自六十年代以来渐趋减少的趋势密切联系。由于1963年以来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以及大气中人工气溶胶含量的日益增长,两者都促使北半球太阳直接辐射呈现稳定降低的趋势;夏半年减少的大陆加热量就会迫使夏季风减弱、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及ITCZ均趋向偏南,从而在西非和赤道东太平洋分别促成了Sahel区的持续干旱和El-Nino现象的增多趋势。近年来我国华北盛夏雨量的减少估计也与此有关。这类气候特征且有可能在今后较长时间内继续维持。
近年来世界气候异常在低纬度的表现十分突出,这就是引起大范围饥馑的热带西非的持续干旱和赤道东太平洋上增多的厄尼诺(E1-Niño)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它们都和北半球太阳直接辐射自六十年代以来渐趋减少的趋势密切联系。由于1963年以来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以及大气中人工气溶胶含量的日益增长,两者都促使北半球太阳直接辐射呈现稳定降低的趋势;夏半年减少的大陆加热量就会迫使夏季风减弱、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及ITCZ均趋向偏南,从而在西非和赤道东太平洋分别促成了Sahel区的持续干旱和El-Nino现象的增多趋势。近年来我国华北盛夏雨量的减少估计也与此有关。这类气候特征且有可能在今后较长时间内继续维持。
1987, (3): 281-282.
摘要:
中美第三次季风专题讨论会于1987年6月17-22日在我国昆明市召开。我国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以著名气象学家陶诗言为首的正式代表20名,列席代表10名。美方以美国科学基金会斯蒂芬斯女士为团长的代表成员7名。会议还邀请了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及香港代表参加。这些来自季风科研第一线的著名中外学者中有不少是在过去的合作中都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美第三次季风专题讨论会于1987年6月17-22日在我国昆明市召开。我国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以著名气象学家陶诗言为首的正式代表20名,列席代表10名。美方以美国科学基金会斯蒂芬斯女士为团长的代表成员7名。会议还邀请了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及香港代表参加。这些来自季风科研第一线的著名中外学者中有不少是在过去的合作中都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