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 第12卷 第3期
1996, (3): 193-199.
摘要:
对蒸发-风反馈的作用进行了简单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蒸发-风反馈不能像波动-CISK那样改变热带大气波动的性质(减缓移速),不可能单独成为激发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动力学机制。在积云对流加热和蒸发-风反馈的共同作用下,CISK-Kelvin波和CISK-Rossby波可以不稳定发展,共同作用比单独的积云对流加热反馈作用能更全面合理地解释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活动。因此,蒸发-风反馈对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也有重要作用。
对蒸发-风反馈的作用进行了简单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蒸发-风反馈不能像波动-CISK那样改变热带大气波动的性质(减缓移速),不可能单独成为激发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动力学机制。在积云对流加热和蒸发-风反馈的共同作用下,CISK-Kelvin波和CISK-Rossby波可以不稳定发展,共同作用比单独的积云对流加热反馈作用能更全面合理地解释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活动。因此,蒸发-风反馈对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也有重要作用。
1996, (3): 200-206.
摘要:
采用忽略Reyleigh摩擦和Newton冷却的定常、线性大气模式和地转动量近似下的非线性海洋模式。这里包含了大气通过线性风应力影响海洋,海洋通过加热过程影响大气的物理机制。用相平面理论讨论了海气耦合作用对简单耦合线性Rossby波和非线性Rossby波的影响。结果指出,强海气作用易使西传的简单耦合Rossby波不稳定,弱海气作用易使东传的Rossby波不稳定。同时,讨论了海气作用对简单耦合Rossby孤立波强度和宽度的影响。
采用忽略Reyleigh摩擦和Newton冷却的定常、线性大气模式和地转动量近似下的非线性海洋模式。这里包含了大气通过线性风应力影响海洋,海洋通过加热过程影响大气的物理机制。用相平面理论讨论了海气耦合作用对简单耦合线性Rossby波和非线性Rossby波的影响。结果指出,强海气作用易使西传的简单耦合Rossby波不稳定,弱海气作用易使东传的Rossby波不稳定。同时,讨论了海气作用对简单耦合Rossby孤立波强度和宽度的影响。
1996, (3): 207-211.
摘要:
采用武汉1951-1970年日平均气温序列作多重分形分析,从计算q阶分数维Dq着手,得到了多重分形谱ƒ(α)曲线,反映了大气运动确实是一个层次分明的过程,具有多标度结构。
采用武汉1951-1970年日平均气温序列作多重分形分析,从计算q阶分数维Dq着手,得到了多重分形谱ƒ(α)曲线,反映了大气运动确实是一个层次分明的过程,具有多标度结构。
1996, (3): 212-217.
摘要:
建立了一个可供复杂下垫面地域使用的非静力的三维细网格边界层模式,就复杂下垫面条件下的边界层结构和湍流特征作了以实例为比照的数值模拟试验,模式采用能量(E-∈)闭合方案,舍弃了静力近似。以实测资料为初始输入,同时还做了一些数值试验,分别获得了采用静力与非静力模式和不同闭合方案对PBL模拟的结果。结果表明,复杂下垫面地域的陡峭地形和不规则海岸线对局地风场和湍流场影响很大,在此类条件下,采用非静力模式是必要的,且能量闭合比K闭合较好地表征湍流扩散。
建立了一个可供复杂下垫面地域使用的非静力的三维细网格边界层模式,就复杂下垫面条件下的边界层结构和湍流特征作了以实例为比照的数值模拟试验,模式采用能量(E-∈)闭合方案,舍弃了静力近似。以实测资料为初始输入,同时还做了一些数值试验,分别获得了采用静力与非静力模式和不同闭合方案对PBL模拟的结果。结果表明,复杂下垫面地域的陡峭地形和不规则海岸线对局地风场和湍流场影响很大,在此类条件下,采用非静力模式是必要的,且能量闭合比K闭合较好地表征湍流扩散。
1996, (3): 218-223.
摘要:
考虑到系统状态量之间的物理关系和动力行为特性,提出了月雨量业务预报的相空间投影技术。该技术不仅考虑了局地降水的直接因素,而且考虑了该地与降水的间接因素及外界对该地的影响,从而发展了长期预报的相空间技术。从对滇中5年60个月试验预报的检验可以得出结论:该技术对月雨量预报的距平符号相关准确率可达40/60=67%,对雨季5-10月则可达23/30=77%。该技术的预报效果显着高于目前长期预报的业务水平。
考虑到系统状态量之间的物理关系和动力行为特性,提出了月雨量业务预报的相空间投影技术。该技术不仅考虑了局地降水的直接因素,而且考虑了该地与降水的间接因素及外界对该地的影响,从而发展了长期预报的相空间技术。从对滇中5年60个月试验预报的检验可以得出结论:该技术对月雨量预报的距平符号相关准确率可达40/60=67%,对雨季5-10月则可达23/30=77%。该技术的预报效果显着高于目前长期预报的业务水平。
1996, (3): 224-229.
摘要:
将时变参数模型引入门限自回归模型中,提出具有时变参数的门限自回归模型,并对昆明、蒙自、河口等地区3月温度序列进行预报,结果表明:这种模型比门限自回归模型的预报准确率有明显提高,这是因为用这种模型进行预报时,可以随时更新预报模式。
将时变参数模型引入门限自回归模型中,提出具有时变参数的门限自回归模型,并对昆明、蒙自、河口等地区3月温度序列进行预报,结果表明:这种模型比门限自回归模型的预报准确率有明显提高,这是因为用这种模型进行预报时,可以随时更新预报模式。
1996, (3): 230-239.
摘要:
利用原始方程模式对3种加热形式影响冷锋环流的情形作了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大尺度凝结潜热释放对冷锋非地转环流和锋区垂直运动的影响最大,使之明显增强,它有可能在短时间内使冷锋暧区中产生强的暴雨系统;积云对流加热也能使锋面环流增强,但影响较小;感热加热增强冷锋环流,而且可能是锋区多重雨带产生的一种驱动因子。
利用原始方程模式对3种加热形式影响冷锋环流的情形作了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大尺度凝结潜热释放对冷锋非地转环流和锋区垂直运动的影响最大,使之明显增强,它有可能在短时间内使冷锋暧区中产生强的暴雨系统;积云对流加热也能使锋面环流增强,但影响较小;感热加热增强冷锋环流,而且可能是锋区多重雨带产生的一种驱动因子。
1996, (3): 240-245.
摘要:
通过数值试验对高原地表反射率变化的气候效应进行了敏感性研究,同时与观测的近40年中国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主体地表反射率增加是我国短期气候变化的重要控制因子之一,它能造成东亚夏季风和高原夏季风的显着减弱,使夏季我国东部季风区北方变暖,南方变冷,季风降水普遍减少。
通过数值试验对高原地表反射率变化的气候效应进行了敏感性研究,同时与观测的近40年中国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主体地表反射率增加是我国短期气候变化的重要控制因子之一,它能造成东亚夏季风和高原夏季风的显着减弱,使夏季我国东部季风区北方变暖,南方变冷,季风降水普遍减少。
1996, (3): 246-251.
摘要:
运用1990-1991年西北太平洋上气象卫星的高分辨率SST、天气图和台风路径图,分析了17个台风移动与SST的关系,发现它们相关密切,即在无较强天气系统引导的情况下,台风沿着前期SST暖区外围的等SST线并与暖轴平行或者沿着暖轴移动,同时避开行进前方的冷SST区。对西行、西北移、北上和抛物线型4种常见台风路径,选取了5个有代表性的台风和相应的SST场,分别较详细地展示了上述关系,并对其机理作了初步探讨。台风移动中造成的SST变化,也以实例作了简要分析。
运用1990-1991年西北太平洋上气象卫星的高分辨率SST、天气图和台风路径图,分析了17个台风移动与SST的关系,发现它们相关密切,即在无较强天气系统引导的情况下,台风沿着前期SST暖区外围的等SST线并与暖轴平行或者沿着暖轴移动,同时避开行进前方的冷SST区。对西行、西北移、北上和抛物线型4种常见台风路径,选取了5个有代表性的台风和相应的SST场,分别较详细地展示了上述关系,并对其机理作了初步探讨。台风移动中造成的SST变化,也以实例作了简要分析。
1996, (3): 252-256.
摘要:
利用1951-1994年华南地区15个站的月降水量资料,探讨了这一地区近40年来降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华南地区年降水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和周期性,50年代和70年代及90年代前期降水相对偏多,60年代和80年代降水相对偏少。近40年来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呈抛物线型,总的来看,前20年少,后20年略有增多。(2)降水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振动,年和汛期(4-9月)降水的主周期为7-11年,前汛期和后汛期降水都存在准3年周期性振荡。
利用1951-1994年华南地区15个站的月降水量资料,探讨了这一地区近40年来降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华南地区年降水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和周期性,50年代和70年代及90年代前期降水相对偏多,60年代和80年代降水相对偏少。近40年来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呈抛物线型,总的来看,前20年少,后20年略有增多。(2)降水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振动,年和汛期(4-9月)降水的主周期为7-11年,前汛期和后汛期降水都存在准3年周期性振荡。
1996, (3): 257-264.
摘要:
应用中尺度模式MM4,使用了一种简单的模式台风处理方法,成功地模拟了8805号台风登陆前后的演变及其伴随的特大暴雨过程,即对分析的台风中心物理量场进行修正而形成与实况极为一致的初值,以期能更好地模拟台风过程。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台风降水强度中心基本上是随台风登陆移动而变化的,每一时段的降水中心基本上与台风移动的路径一致或略偏前方,在登陆时的降水最大,这种降水变化与台风上升运动的演变是一致的,上升运动越强,降水越大。
应用中尺度模式MM4,使用了一种简单的模式台风处理方法,成功地模拟了8805号台风登陆前后的演变及其伴随的特大暴雨过程,即对分析的台风中心物理量场进行修正而形成与实况极为一致的初值,以期能更好地模拟台风过程。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台风降水强度中心基本上是随台风登陆移动而变化的,每一时段的降水中心基本上与台风移动的路径一致或略偏前方,在登陆时的降水最大,这种降水变化与台风上升运动的演变是一致的,上升运动越强,降水越大。
1996, (3): 265-271.
摘要:
介绍大气非静力弹性模式中声波的阻尼和压缩方法。分析和模拟试验的结果表明,声波的阻尼和压缩能够对模式的解的振幅起到一定的衰减作用,有利于保证模式的计算稳定性和减少计算量。
介绍大气非静力弹性模式中声波的阻尼和压缩方法。分析和模拟试验的结果表明,声波的阻尼和压缩能够对模式的解的振幅起到一定的衰减作用,有利于保证模式的计算稳定性和减少计算量。
1996, (3): 272-279.
摘要:
以欧州中心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采用EEOFS展开选取"典型场"作为数值预报产品的信息,以统计释用方法研究建立的,可以应用于南海区的热带气旋路径业务预报方法。该方法于1994年台汛期参加由广东省气象局主持的"关于热带气旋预报业务预试验项目",进行了9个台风的共14次预报试验,平均误差24h为187km,48h为352km。
以欧州中心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采用EEOFS展开选取"典型场"作为数值预报产品的信息,以统计释用方法研究建立的,可以应用于南海区的热带气旋路径业务预报方法。该方法于1994年台汛期参加由广东省气象局主持的"关于热带气旋预报业务预试验项目",进行了9个台风的共14次预报试验,平均误差24h为187km,48h为352km。
1996, (3): 280-284.
摘要:
用模糊贴近度的判据,对若干个热带气旋路径的客观预报方法建立动态的集成方案。经过2年的预报试验,表明它的总体预报水平较好,适合于台站的业务应用。
用模糊贴近度的判据,对若干个热带气旋路径的客观预报方法建立动态的集成方案。经过2年的预报试验,表明它的总体预报水平较好,适合于台站的业务应用。
1996, (3): 285-288.
摘要:
通过对1989-1993年收集到的台风红外H云图进行台风云系的云顶温度分析,得到了一组识别台风云系细微结构的云顶温度分布。在微机上实现了台风的客观定位。该方法经对1994年影响浙江的9414、9417、9418、9430四个台风的业务使用,效果较好。
通过对1989-1993年收集到的台风红外H云图进行台风云系的云顶温度分析,得到了一组识别台风云系细微结构的云顶温度分布。在微机上实现了台风的客观定位。该方法经对1994年影响浙江的9414、9417、9418、9430四个台风的业务使用,效果较好。